社会价值体系视域下建构课程核心探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黑白形式语言课程为例,反映教育者在高等美术教学改革中对课程核心价值的寻找与确立的过程。从对概念的梳理到课程设计及课改深化的方向和依据的挖掘,以课程改革的认识层次及思考路径的拓展,指明从社会价值体系出发去与时俱进地实现课程的改革,才能让其具有积极的效果和意义。同时也希望对其他的教学改革起到一些提示作用。
  【关键词】社会价值体系 课程 黑白 文化自信 教学改革
  本论文为2015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白形式语言应用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5XK091)。
  课程在美术教育学科的谱系里处于下端,其上是美术学、设计学、和教育学、心理学,再上面是美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而支撑这些的平台则是社会价值体系。就设置的课程而言,应当从上至下,与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方向一致,课程改革的开发设计应当要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与顶层设计相匹配,关注宏观和理论问题,从研究人们如何创造意义的社会学角度去介入,使新课程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从文化学的角度去介入,从人的认识出发,把课程的建立理解为一个理论统摄的应用,而非一个简单的实践型应用。这样课程定位才能明确、内涵容量扩大,有效覆盖面广,社会兼容性强,对其进行共享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也会带来社会价值的新增值。下面以我参与的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的《黑白形式语言》课程开发为例,来呈现我们对于课程的打磨及对于课改的思考,以自己认识提升的三个层次为解读路径,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们对于课程所传达的社会价值体系寻找的动因及依据,为新课程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1.深挖课程
  《黑白形式语言》课程的黑白概念最初发端于对课题深挖的需要,也是针对在教学当中发现问题的应激反应。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的素描第一课是《素描体验》,在实践环节上对素描的构图、形状、色调等造型因素和基本表现技能进行了课题的拆分,目的是让学生对素描学习有较方便的体验之门。经过一个教学循环的实践,发现这种单元训练虽然方便解决技术问题,但是容易造成学生孤立的理解知识点,不利于素描整体观的建立。并且课程当中的环节较多,课题有相互重合的部分。考虑如何把《黑白灰色调》与后面的《正负形》和前面的《形状》整合起来,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有机联系,我们将“色调”这个容量相对较小的课题推至根本,提出了“黑白”这个较大的概念:首先黑白是认识,是对立统一看待问题的方式。它使人认知外部世界的范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推向一种精神性的境界。其次,黑白是变化的,丰富的。把对色调视觉的感受提升至“墨分五色”的理性高度,让学生理解在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还因为黑白可以与形状产生直接的视觉联系,有时黑白就是以形状的样貌显现的。通过黑白的形状、空间层次表现到多元语言形式的构成,以“黑白”为线将素描的基础训练、造型能力训练和创作表达贯穿起来。这样的梳理不但让知识点的内涵更丰富了,同时也用概念把课程的体系建立起来了。因为黑白概念的确立是从对造型艺术的认识出发,在素描本质上去理解的,并以此辐射了整个素描教学。这次课程的调整中,我们以新概念的建立为突破口,试图向课程的本质探索,于是才有了对新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
  2.设计课程
  我们对于《黑白形式语言》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课程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来自外部社会的压力及要求。当今是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视觉的多样化发展也对现实进行着新的建构。在高等美术学院基础教学中,那种由单一的判断标准、单一的价值取向为基准的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目前已经无法适应作为视觉文化影响之下的多元化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学。因此我们针对大量发展的设计类等新专业的需求,从与其专业对接的角度思考,以套餐的设计形式开设了五门课程,通过多口径的形式语言进行对接,同时以视觉素养培养为基础来拓展课程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其中黑白作为一种视觉素养,传达理想化的效果与崇高精神的力量的“形而上”意味,以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价值的本体对应,满足了无论是造型类还是设计类专业的视觉审美需求。再者黑与白那种对立与相互转变的活力,能让人远离浅表的视觉娱乐,借此作出更多的尝试,生成更多的视觉经验,并在转换或提炼中建立语言的自觉性,形成多元的视觉形式语言。无论在素描、中国画、油画、设计、工艺、还是在影视动画中,均可以通过黑白语言形式的不同阐述应对那些被普遍认知的视觉感受。因此作为新的形式语言课程,它的对应性更宽泛,更有开发价值。可以说在黑白形式语言课程设计时,我们已经把课程的意义建构作为我们优先考虑的选项,逐步把从知识、审美价值去寻找课程重建的中心,转化到从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输入课程体系,在敞开性的构建中去生成重要的课程核心。可这仅仅是新课程建立的基础,如何把课程打造成为精品则需要通过强大的动能输入来培育。
  3.开发课程
  课程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课改也在不断完善中。一个课程从无到有的建设相对容易,但是要让课程做精做强,做到具有影响力、引领力,达到被更多人共享的程度,不但要对课程的打磨更到位、还要让课程的包容力更大,这就要求课程定位的目标更高,更具引领的意义。《黑白形式语言》课程从开始到现在已有三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课程内容仍然在以西方美术造型系统占主导的教学模式之下,中国传统造型教育实践积弱。如何突破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西方化的单一模式,将中国传统美术引进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从人类文化的整体角度看待、研究,与西方美术互为参照,提供多元造型观念出发的基础,完善适合当代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的造型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成为我们对课程背景的深层挖掘。我们发现黑与白不仅仅代表着两种极致的颜色,更是与中国的古代哲学、美学紧密相关,背后承载了东方的文化价值观。例如,中国古典哲学里,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知其白,守其黑,方为天下式”,反映的是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态度,通过知常达变孕育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例如“墨分五色”背后对应的中国文化观。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从理解课程存在的意义去开启,借助传统资源多元的黑白语言形式,诸如书法、篆刻、画像砖、民间剪纸、皮影等来丰富课程的内容。如果把这些信息通过课程传达给学生,等于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释放了出来,好比激活了自身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被传导到我们的认识和行动中,逐步会从文化自觉上升到文化自信,而信心指导行动,从而产生真正的文化自强,形成新的能量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利于文化价值的传播。既然黑白象征一种文化认同的符号,那么黑与白的呈现为何不能从一种民族自信的视角再次出发来确立其新的价值?进一步整合研究,为中国传统美术进入现代美术教育并有效的推进中国美术发展提供切实的实践依据,这也是本课程研究内容的价值。从这点来说,《黑白形式语言》课程改革也成为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自觉行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为课程注入文化自信的核心动力,找到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的载体,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因此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引用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光是从美学、科学的方法更新上去改革课程,而是提高认识,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去开发,让新的课程更与时俱进,通过文化的自我认同建立符合现代人本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引入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思考,正确引导教学发展的方向,才能按照人的主动性、普遍与特殊统一性、动态发展辩证性去提升教育的质量。在此可以把社会价值体系比喻成保障照明的发电机,通过它照亮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之地。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为例,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师师”“生生”“师生”及“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应用,并总结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应用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合作式教学应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昆茨(David Koonts)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以此为教学改革切入点,探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当与时俱进,本文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课程内容安排与调整、教学方法选择以及考评体系等方面,旨在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需求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技能银行柜员基本技能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7026Z)。  银行柜员基本技能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金融
期刊
11月22日,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最新QS金砖大学排名,旨在深入分析世界新兴经济体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排名显示,清华大学排名第一,这已是清华大学连续第5年排在榜首。北京大学(第二)、复旦大学(第三)和中国科技大学(第四)紧随其后。  榜单中,排在前十位的学校,有7所是中国的大学。本次总共有300所大学参与排名,其中94所是中国大学,68所来自俄罗斯,印度65所,巴西61所,南非12所。  在9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对美国青年人的社会调查,探究美国新生代年轻人对外界世界的认知状况以及其政治态度,进而深刻分析影响其政治认知的因素。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增进中美年轻人的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加强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提升两国关系的信任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国新生代 政治态度 中美互信  调查结果描述  笔者利用暑期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进行交流的闲暇时间对伯克利校园中的美 国民众做了随机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目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了基于市场人才需求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基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出了该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对课程体系的建设、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及考核方法和保障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 环境艺术专业 人才需求  引言  为进一步推进本专业的教学进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来明确具体的教学模式,
期刊
2017年11月中旬,第三届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国内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联盟内各高校高研院建设发展的情况,并就高研院的体制机制、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是2015年由南京大学发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国内高校加盟的高校高研院联谊组织,旨在交流分享建设经验,推动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工作岛”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工作岛”环境营造及“工作岛”教学组织形式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实践,最后对“工作岛”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文章试图为“工作岛”模式在教育领域的成功运用提供范本。  【关键词】工作岛高职实训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多为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求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对该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持续影响。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不良信息、网络欺诈及虚拟暴力等网络道德困境时刻考验着涉世不深、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也存在形形色色的网络道德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探究解决路径对于引导学
期刊
[摘 要]师生关系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个方面,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优秀大学生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定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师生关系现状,探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表明,总体上高校师生关系以和谐为主,成绩和性别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各有影响,现在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着交往渠道单一化、交往意愿被动化、交往目的功利化、交往情感冷漠化的特点。对此,应该着力探索和谐、平等、
期刊
【摘要】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古希腊倡导的一种相对于纯粹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育类型,随着历代文明更替及民族演绎其称谓发生嬗变。现代社会人们常说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皆源于此。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发展提升至质量的内涵建设,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寻求教学体制的创新和突破,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得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下文将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具体分析博雅理念下高职酒店管理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