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34年8月,湘赣边根据地的红六军,奉命先行突围西征,调动敌人派兵追堵,以减少对中央红军突围的压力。红六军走后,湘赣地区留下红一、二、三、四、五团共3000余人,坚持游击战。红四团在湖南遭到失败,在那里留守地方的部队遭到敌人的打击,伤亡惨重,整个湘赣地区的部队便以红三团为基础,将一、三、五团合并为一个团。这个团在湖南攸县与敌人遭遇,再度失利。至1935年7月举行棋盘山会议时,湘赣地区红军总兵力仅剩几百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湘赣临时省委决定将失散人员召集起来,整编为湘赣边游击支队,下辖一、二、三、四大队,对外称连。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兼支队政委、司令,段焕竞任支队参谋长兼一大队长,刘培善任支队副政委兼一大队政委。而宜萍游击队与支队原来的三大队合并为湘赣游击支队三大队。由于武功山一带是老苏区,群众基础好,这里方圆数百里,林山林海,山道迂回曲折,山涧多,溶洞深,自然环境利于打游击;加上野果多,可补充给养。因而,湘赣游击支队把武功山作为坚持游击战的基地,湘赣游击支队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并取得了许多次胜利。
坚持在武功山区的湘赣游击支队,虽然依靠群众,打了很多胜仗,但因遭到敌人的长期“清剿”和封锁,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达三年之久,对整个外界形势几乎一无所知,无法执行中央的命令。这支队伍急切地想找到上级党组织,与此同时,上级党组织也在千方百计寻找失散在武功山的红军队伍。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出现了联合抗战的局面。国共两党达成将坚持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协议,湘赣游击支队三大队被列为收编的队伍。
(二)
1937年11月的一天,深秋的武功山雾气茫茫,相隔50米就看不清山道。午后,在武功九垅山支队部和一大队驻地的山下,由四个轿夫抬着一乘轿子缓缓而来,轿后两个便衣护送。轿至山下,轿上下来一位绅士打扮的人,只见他长袍马褂,相貌轩昂,他将轿夫和一随行人员打发走后,仅带一随行,步行上山到处打探游击队的下落。山下哨兵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支队领导。支队领导心中犯疑:是上级党组织真的派人来联络,还是敌人耍的花招?他们不敢贸然行事,立即通知各大队作好应变的一切准备,尔后将两人带上山查问。
在草棚里,此人举止大方,谈笑自如,他向刘培善等自我介绍:“我是党代表陈毅,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代表党中央来传达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并展开介绍信:特派党代表陈毅同志来你们这里联络,签名是项英。支队领导均没见过陈毅,也没见过项英,即便见过,处于当时风云变幻的环境下,也不敢轻易相信。尽管陈毅反复解释,支队领导仍不相信他,于是陈毅坚持要求见支队谭余保司令。
支队怎么会轻信呢?就在同年9月间,敌人曾冒充我方人员,寻找游击队和地下党,结果因麻痹大意受骗。10月,安福县东田村党组织成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被捕和杀害,三大队险遭敌人的围歼。多次血的教训引起游击支队的警觉。1937年10月,上级派出一位高级干部到棋盘山联络,因无身份证件,造成误会,结果来人被当成“奸细”而被误杀了。此后,支队领导了解到误杀的是赣南支队副支队长。这次教训也令支队领导不敢贸然认定来人就是“奸细”。何况陈毅有项英签名的介绍信,虽不能完全相信,但还是根据陈毅的请求,带他去见支队谭余保司令。
陈毅被带到铁镜山(湘赣省委所在地),首先接待他的是省委特派员颜福华(后叛变)、颜粗野,根本听不进陈毅的解说,认定他是“叛徒”、“说客”,进行捆绑吊审,强迫陈毅交代“叛变投敌”的经过。陈毅面不改色,据理反斥颜福华的鲁莽和无根据的怀疑。无奈,颜只得向谭司令汇报。
谭余保虽认识陈毅,但多年失去联系,现陈毅是怎样的人,也不清楚。加上谭余保对陈毅说的“国共合作”一时接受不了,因而也怀疑陈毅有问题,可是谭余保毕竟是位对党忠诚、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同志,因而在对待陈毅问题上格外慎重,惟恐无辜地伤害自己的同志。
一场误会的“审问”在武功山的九龙山开始。陈、谭时吵时和,时硬时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最后,陈毅要求:“你不相信我,是由于当前时局造成,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建议,你可以派人去吉安新四军办事处查核,查清我的身份,再谈具体情况不迟。”
通过几天的辩论和推心置腹的交谈,谭余保从中明白了当前抗日斗争的形势,特别是陈毅性格豪爽,见解精辟,宽宏大度,无私无畏的气概,使谭司令敬佩和折服。加上派去吉安核查的同志弄清了陈毅的真实身份,真相大白,误会消除。谭余保深感委屈了陈毅,亲自为陈毅松绑、赔礼。陈毅亲切地说:“我理解和体谅你们的苦衷,对你们有如此高度的警惕性,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
陈毅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乔装上了武功山,最终取得了武功山游击队的信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支队,谭余保司令向陈毅汇报了武功山区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情况:他从主力红军长征后彭辉明司令的牺牲、陈洪时的叛变,讲到湘赣边临时省委、游击司令部的成立;从游击队在武功山吃树皮、草根,讲到敌人冒充我党领导人破坏和屠杀党员和革命群众。陈毅听后,高度赞扬了我武功山游击队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奋斗精神。尔后,陈毅分别向省委成员和游击战士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战士们听到收编的消息,一片雀跃,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37年11月中旬,战斗在湘赣边整整三年的游击队,在陈毅的带领下,告别了武功山、棋盘山,赶到莲花县垅上的神泉村集结会师。在垅上,部队进行了改编,将原支队所辖的五个大队,除留下短枪队和部分干部随谭余保就地坚持斗争外,余下300多人及在垅上扩充的人员共500余人,编成新四军的一个营。
1938年2月中旬,这支从武功山下来的部队,从垅上出发,经永新、吉安、樟树到安庆。从此,在陈毅的领导下,奔赴抗日前线,投入到更火热的战争中去了。
陈毅冒险乔装上武功山寻找红军的故事,虽时隔近70年,但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成为佳话。
34年8月,湘赣边根据地的红六军,奉命先行突围西征,调动敌人派兵追堵,以减少对中央红军突围的压力。红六军走后,湘赣地区留下红一、二、三、四、五团共3000余人,坚持游击战。红四团在湖南遭到失败,在那里留守地方的部队遭到敌人的打击,伤亡惨重,整个湘赣地区的部队便以红三团为基础,将一、三、五团合并为一个团。这个团在湖南攸县与敌人遭遇,再度失利。至1935年7月举行棋盘山会议时,湘赣地区红军总兵力仅剩几百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湘赣临时省委决定将失散人员召集起来,整编为湘赣边游击支队,下辖一、二、三、四大队,对外称连。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兼支队政委、司令,段焕竞任支队参谋长兼一大队长,刘培善任支队副政委兼一大队政委。而宜萍游击队与支队原来的三大队合并为湘赣游击支队三大队。由于武功山一带是老苏区,群众基础好,这里方圆数百里,林山林海,山道迂回曲折,山涧多,溶洞深,自然环境利于打游击;加上野果多,可补充给养。因而,湘赣游击支队把武功山作为坚持游击战的基地,湘赣游击支队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并取得了许多次胜利。
坚持在武功山区的湘赣游击支队,虽然依靠群众,打了很多胜仗,但因遭到敌人的长期“清剿”和封锁,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达三年之久,对整个外界形势几乎一无所知,无法执行中央的命令。这支队伍急切地想找到上级党组织,与此同时,上级党组织也在千方百计寻找失散在武功山的红军队伍。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出现了联合抗战的局面。国共两党达成将坚持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协议,湘赣游击支队三大队被列为收编的队伍。
(二)
1937年11月的一天,深秋的武功山雾气茫茫,相隔50米就看不清山道。午后,在武功九垅山支队部和一大队驻地的山下,由四个轿夫抬着一乘轿子缓缓而来,轿后两个便衣护送。轿至山下,轿上下来一位绅士打扮的人,只见他长袍马褂,相貌轩昂,他将轿夫和一随行人员打发走后,仅带一随行,步行上山到处打探游击队的下落。山下哨兵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支队领导。支队领导心中犯疑:是上级党组织真的派人来联络,还是敌人耍的花招?他们不敢贸然行事,立即通知各大队作好应变的一切准备,尔后将两人带上山查问。
在草棚里,此人举止大方,谈笑自如,他向刘培善等自我介绍:“我是党代表陈毅,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代表党中央来传达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并展开介绍信:特派党代表陈毅同志来你们这里联络,签名是项英。支队领导均没见过陈毅,也没见过项英,即便见过,处于当时风云变幻的环境下,也不敢轻易相信。尽管陈毅反复解释,支队领导仍不相信他,于是陈毅坚持要求见支队谭余保司令。
支队怎么会轻信呢?就在同年9月间,敌人曾冒充我方人员,寻找游击队和地下党,结果因麻痹大意受骗。10月,安福县东田村党组织成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被捕和杀害,三大队险遭敌人的围歼。多次血的教训引起游击支队的警觉。1937年10月,上级派出一位高级干部到棋盘山联络,因无身份证件,造成误会,结果来人被当成“奸细”而被误杀了。此后,支队领导了解到误杀的是赣南支队副支队长。这次教训也令支队领导不敢贸然认定来人就是“奸细”。何况陈毅有项英签名的介绍信,虽不能完全相信,但还是根据陈毅的请求,带他去见支队谭余保司令。
陈毅被带到铁镜山(湘赣省委所在地),首先接待他的是省委特派员颜福华(后叛变)、颜粗野,根本听不进陈毅的解说,认定他是“叛徒”、“说客”,进行捆绑吊审,强迫陈毅交代“叛变投敌”的经过。陈毅面不改色,据理反斥颜福华的鲁莽和无根据的怀疑。无奈,颜只得向谭司令汇报。
谭余保虽认识陈毅,但多年失去联系,现陈毅是怎样的人,也不清楚。加上谭余保对陈毅说的“国共合作”一时接受不了,因而也怀疑陈毅有问题,可是谭余保毕竟是位对党忠诚、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同志,因而在对待陈毅问题上格外慎重,惟恐无辜地伤害自己的同志。
一场误会的“审问”在武功山的九龙山开始。陈、谭时吵时和,时硬时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最后,陈毅要求:“你不相信我,是由于当前时局造成,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建议,你可以派人去吉安新四军办事处查核,查清我的身份,再谈具体情况不迟。”
通过几天的辩论和推心置腹的交谈,谭余保从中明白了当前抗日斗争的形势,特别是陈毅性格豪爽,见解精辟,宽宏大度,无私无畏的气概,使谭司令敬佩和折服。加上派去吉安核查的同志弄清了陈毅的真实身份,真相大白,误会消除。谭余保深感委屈了陈毅,亲自为陈毅松绑、赔礼。陈毅亲切地说:“我理解和体谅你们的苦衷,对你们有如此高度的警惕性,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
陈毅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乔装上了武功山,最终取得了武功山游击队的信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支队,谭余保司令向陈毅汇报了武功山区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情况:他从主力红军长征后彭辉明司令的牺牲、陈洪时的叛变,讲到湘赣边临时省委、游击司令部的成立;从游击队在武功山吃树皮、草根,讲到敌人冒充我党领导人破坏和屠杀党员和革命群众。陈毅听后,高度赞扬了我武功山游击队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奋斗精神。尔后,陈毅分别向省委成员和游击战士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战士们听到收编的消息,一片雀跃,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37年11月中旬,战斗在湘赣边整整三年的游击队,在陈毅的带领下,告别了武功山、棋盘山,赶到莲花县垅上的神泉村集结会师。在垅上,部队进行了改编,将原支队所辖的五个大队,除留下短枪队和部分干部随谭余保就地坚持斗争外,余下300多人及在垅上扩充的人员共500余人,编成新四军的一个营。
1938年2月中旬,这支从武功山下来的部队,从垅上出发,经永新、吉安、樟树到安庆。从此,在陈毅的领导下,奔赴抗日前线,投入到更火热的战争中去了。
陈毅冒险乔装上武功山寻找红军的故事,虽时隔近70年,但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