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设问修辞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前言】
  反问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从而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则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作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设问和反问虽然都属于无疑而问,但有着明显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观点。3.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则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山岗上的秃树
  □积雪草
  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群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天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吟游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没法不心动,没法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孜孜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
  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副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丫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的。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
  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它记得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
  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后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杆上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得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
  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迁徙了,我也搬家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我回过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内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内裤。
  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的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
  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而有梦的人不会苍老,有梦的树四季常青。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2年第19期)
  【专项训练】
  1.文章第六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要根据常用修辞的基本特征,先判断这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分析该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请在文章第十段处的横线上,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对段末的问句进行回答。
  解题思路: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同学们只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及自己的感受作答即可。
  【拓展练习】
  3.作者说“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秃树的“风韵和意味”。
  解题思路: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的理解。回答时,要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其他文献
【写作目标】  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  【技法指津】  一、巧借比喻来写景抒情  比喻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一般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在记叙文中,如果能借助比喻来写景状物,就能使景物更为生动、形象。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
期刊
【文题】  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游子们寄乡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乡愁是青丝,常系在心头。故乡啊,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再次走进你的心房?  请以“家乡的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600字。  【指津】  一、选取最熟悉、最有价值的材料,写出家乡的独特之处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字形相近或意义相近、相同的字词,同学们无论是书写还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都容易将它们混淆,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面列举几组常见的词语:  1.胜、败  从本义上讲,胜和败是一组反义词,但有时候它们所指代的意思却相同,请看例句:  (1)在全国甲A联赛中,红金龙队3∶2大败波导队,首战告捷。  (2)在本届球类运动会上,七年级三班篮球队战胜七年级一班,赢得七年级组冠军。  
期刊
【教你一招】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记叙文除了立意要有一定的高度外,还应在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让读者如观花赏景,每走一步皆能心生赞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注意伏笔的设置。  在这里,也许有同学要问了,什么样的文段才称得上是伏笔呢?其实,所谓伏笔就是文章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的某一段所埋下的线索。伏笔的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文章开头,一是在文章中间。同学们在写作时,如果
期刊
【阅读指南】  《昆虫记》是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他从小生活就极其穷困,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却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了五个学士学位。工作之余,法布尔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经常废寝忘食。《昆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笔下精彩的昆虫世界。  【读后思悟】 
期刊
【技法导入】  场面描写是指对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各种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体现。当然,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这样才能使文中的场面变成一幅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图画。  下面,我们以《安塞腰鼓》为例,对文中的几处场面描写进行
期刊
1.“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即网民对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
期刊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A.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B.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
期刊
【要点讲解】  在口语交际中,善于应对不仅能化解矛盾,化被动为主动,还能摆脱尴尬的境况,营造和谐的气氛。当然,反驳他人的意见时除了要有敏锐的思维外,还得具备一定的、和善的气氛,否则就不是反驳,而是吵架了。  【专项训练】  1.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
期刊
中午下班,我骑上车子,拐出校门,路上行人匆匆,车如流水。在一片嘈杂背景中,一只白色的蝴蝶从高空翩跹而来。我端坐车上,惯常地挺着脊背,目视前方,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然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那只蝴蝶朝着我的正前方飞来,我看着它,仍然没意识到什么。再然后,那只蝴蝶拂过我的脸颊,在我的左脸上方,轻轻地停留了片刻,非常柔软的触碰,不过就两三秒的工夫,它又翩跹而去。它的翅膀像最轻盈细小的羽毛一下子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