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简制抗原在七四二病例应用中准确度之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简单介绍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用简制抗原之制备方法。(2)用此种抗原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其准确度可达91.6%,若减去抗补体及可疑结果之病例其准确率可增高至96.9%。(3)错误之病例共22例(3.0%)其中伪阳性者七例,三例为疟疾其中二例在退烧后即呈阴性,一例未重作试验;一例诊断未明;三例班替氏症状群或肝硬变是否为黑热病之后果仍有可怀疑之处,即使其为真正伪阳性者则亦仅占0.7%。(4)黑热病病例中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呈阴性者可达7.5%,可能因抗原敏感性不够之故。故在临床上疑似黑热病而补体结合试验为阴性时仍应用骨髓或肝脾穿刺寻找立朵体以确定诊断。

其他文献
徐昌文,周庆仁二氏苏德隆氏,和罗潜氏,曾先後在内科学报等杂志中,报道了文献中有关异菸醯肼治疗结核病的初步结果,他们都认为这一个化合物,是继链霉素问世以後,对结核病最有用的特效药,虽然当时各报告者都明确的指出,所报告的材料,只是初步结果,最後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但是国内各地患者,采用这一种药的日渐增多,而最近又有一些比较长期观察的结果发表指出:若是单用异菸醯肼其疗效并不能持久,而且容
期刊
自从青霉素介绍到临床应用以来,已为医界广泛地使用。其疗效之高、适应症之广与毒性之低,早为众所周知。但其副作用并非绝对没有,按其性质可分为:(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见于脊髓鞘内注射,可产生一时性头痛与呕吐,脑脊液内细胞数增加。其剂量越大(d-5万单位以上)则反应越重。(二)赫赛麦氏反应:为青霉素治疗梅毒过程中所发生,其表现为发热及皮肤粘膜病灶之增剧。(三)过敏反应:最常见者为荨麻疹。过去由于制
期刊
1871年Meadow氏报告在浙江宁波初次发现象皮病。1877年Manson氏在福建从象皮病患者的血液查出幼丝虫。此后,丝虫病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处都陆续发现。最初都以为在中国只有斑氏丝虫一种。1933年冯氏首次指出中国有马来亚幼丝虫存在并对其构造详细比较研究。此后大家才对两种幼丝虫加以区别。在此以前的报告是否都是斑氏幼丝虫,很可怀疑。
期刊
阿米巴肝脓疡常并发于肠阿米巴病以后。Councilman及Laflem两氏分析1,429例阿米巴疾患,发现并发肝脓疡者达21%。Woodward氏在3,690例因痢疾而死亡之尸体剖检中,发现患肝脓疡者有779例(21%)。浙医第一医院(原名浙大医院)住院病人共有7,904人,其中诊断为阿米巴肝脓疡者计十人,一例曾援用油碘(Lipoidol)及空气注入肝脏脓腔法,以X线摄影来探测脓疡之大小,发现其容
期刊
由于食管溃疡而引起的主动脉侵蚀是最罕见的,食管溃疡原来是一个少见的疾病,是和胃溃疡相似的;可能位于食管的任何部位,可能祗有一个,也可能有数个。关于食管溃疡的原因,学者见解不一,有的推测食管下端有胃粘膜的散在,也可能是由于贲门的开放,胃液直接作用于食管粘膜所造成。
期刊
现今使用光耀焦油蓝(Бриллианткрезилблау)进行血液网状红血球的染色法,由于此染料的缺乏而感到非常困难。
期刊
(1)本文报告一例典型视性神经脊髓炎,先自两侧视神经炎起,视力骤减,视野缩小,终至光感全失,瞳孔散大,反应消退,一眼较他眼发生为早。在经过中,有一短期略呈恢复。发病两月后,脊髓症状出现,重症膀胱障碍,感觉异常,继以下肢瘫痪,且麻痹向上进行,终至呼吸困难而死。(2)本病为罕见之病。其病理与多发性硬化相似。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似为一种传染性病毒——嗜神经性微子——所致。
期刊
肠属细菌的类别虽然简单,但是其种别却很繁多,迄目前为止,例如沙门氏杆菌一类就有209种,大肠杆菌也有115种,其他各种也很繁多并且仍在继续发现着。本篇是就细菌的抗原性和生物化学反应以通常最常见的,并且是合於我国一般化验室所能实际应用的,作简单的叙述。
期刊
本文对人工气胸之作用机转作一综述。在机械作用方面,人工气胸之作用不在压缩,亦不在使肺静息,而主要的是使肺脏松弛,以得到选择性的萎缩。除机械作用外,人工气胸对肺脏的各种功能发生影响,诸如血液,淋巴液之循环,换气作用,血管舒缩变化等。此外,胸膜之变厚或粘连,损伤之性质及对侧肺之情况能影响人工气胸的作用。
期刊
胰腺疾病用物理或爱克斯光的检查均不易达到诊断的目的,比较满意的检查须依靠生化试验如胰功能的测定。多数胰功能试验用肠内分泌素(Secretin)刺激胰腺,而后测定十二指肠内容物中的胰酶浓度,此种方法对於慢性胰病其功能不全者尚有诊断价值,但对於急性胰病却有限。且分析十二指肠内容物甚费时间,手续繁复,病人多不愿作胃肠引流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