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旧社会的苦难生活练就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1949年9月,玉门解放。26岁的王进喜,从旧社会受尽苦难的奴隶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1950年初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文化、钻研技术。从1950年起,他先后担任过石油工人、副司钻、副队长,1956年任贝乌5队队长,同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为石油部新疆现场会献礼,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喊出“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平均7天一口井,月进尺5009.7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959年9月,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休息期间,看到没油烧背着“煤气包”满街跑的公共汽车,才知道国家是如此需要石油,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街头哭了起来,他感到莫大的耻辱。“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怀着为国分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请缨,要求到东北参加石油大会战。
   王进喜带领一二〇五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场会战是在极其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上,器材不齐全,设备不配套。生活上,没住房,没床铺。王进喜曾说过:“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他带领全队工人“人拉肩扛”,苦战几天几夜,将长38米、22吨重的钻塔竖立在茫茫荒原上。没有打井用的水,他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王进喜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迈口号,带领工友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没人嚷過一句累。在石油大会战的日子里,人们见他无日无夜工作,不怕难不怕累不怕苦,困难压不倒,重活累不垮,用自己的身体制伏井喷事故,便赞誉他是“铁人”。4月19日萨55井胜利完钻,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到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一举摘掉了我国的贫油帽子。
   王进喜不仅吃苦耐劳,更是科学求实的典范。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的困难,就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在科技领域,他刻苦钻研,带领工人们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被大庆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对待工作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同工友们在钻井生产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制度,作为油田规章制度,并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称赞王进喜是我国的“工业带头人”。
   在长达30多年的艰苦工作中,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但他长期置疾病于不顾,坚持工作。1970年11月15日,终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年仅47岁。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他在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即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艰苦创业、存真求实的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一代代石油工人迎难而上、不甘落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永远是我们学习榜样。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龙江青联工作,切实增强青联委员使命担当,努力汇聚
期刊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叙的松骨峰战斗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五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業的优秀劳动者,接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崇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杰出劳动者的最高褒奖。   北安团市委兼职副书记、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谈起李富强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路,村民们有着最大的发言
期刊
哈尔滨市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   走进第二展厅,首先会看到一把古老的犁杖。可不要小看了这件陈旧的器物,当年,正是这把“犁”让拓荒者们在亘古荒原上拉开了惊天动地、载入史册的“第一犁”。   北大荒的先辈们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了美丽富饶的“中华大粮仓”。   博物馆里,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大型浮雕《北大荒人颂》。浮雕高达8米,面积220多平方米,将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献青
期刊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在抗战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日本投降以后,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在两种中国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于1945年9月中旬,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做出具体部署。派出1/4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3万主力部队和2万名干部,分期分批进入东北。还决定成立以彭真同
期刊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位头发花白、个子瘦小的老爷子,他经常穿旅游鞋配牛仔裤,骑着破自行车悠悠而过,见到学生就会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线。假如你见到这样一个老头,别怀疑,他多半就是被《人民日报》点赞,坐拥500多万粉丝的“超级网红”戴建业。与别的网红不同,戴建业走红既不靠颜值也不靠噱头,而是靠着满腹的古典文学知识和极具魔性的“麻城普通话”圈粉无数,被粉丝们誉为“知识界的泥石流”。而这位宝藏老头儿也以自
期刊
亚布力永久会址是一座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丰碑   开幕式上揭幕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永久会址,是由40多位企业家共同捐赠、打造的一个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丰碑,是我们献给亚布力20年最好的一个生日礼物。   所以这个永久会址我们一定让大家能想象到,让大家能感受到,让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个企业家精神的主脉,走到今天是在北国的小镇亚布力。我们构思了这10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三波历史发展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