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深冬,一个幽冷的夜里,奶奶离世了。
她是一个小脚女人,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慈祥的笑,还有她脸上那道深深的沟槽。听她讲,是自己家养的一只水牛所伤。那头牛生性暴烈,有一次,奶奶在牵它的时候,它突然发怒,用角把她高高地抛在空中,重重落在地上。凑巧的是,地上一颗石头子,奶奶的脸硬生生地硌在上面,从此,脸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窝。
奶奶说,那不是酒窝,但胜似福窝。家人想把那头牛给宰了泄愤,奶奶不让,她说,牲畜无性,人岂能和它一样。后来那头牛变得出奇的温顺,耕地拉车从不惜力,伴随着一家人走到生命的尽头。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对我说:“铁锤,帮我抄一抄诗词吧。”那時,我才知道,她虽然从没上过一天学,但能背诵很多诗词。拿捏着细细的铅笔,映着如豆的煤油灯,在奶奶那本塑料封皮的小本子上,我抄下她爱慕的句子。那些句子深深镶在我的记忆里,数十年后,仍深深感染着我。
缺衣少食的年代,一沟之隔的伯娘生产,家里没有一瓢粮。得知消息的奶奶,带着自家瓦罐里仅有的几斤白面,赶到命悬一线的石红伯娘家。生火、拌面、熬汤,拯救了破屋寒窑里的母子。茅池伯家养的鸡误食了老鼠药,东倒西歪、奄奄一息。奶奶看到后,招呼爸爸、叔叔帮手,把那群鸡一只只归拢过来,倒上一盆清水、拿出剪刀,对准鸡的胸脯,扎了下去,在众人惊呼的眼光中,剪开鸡胸,掏出误食的红色麦粒(当时鼠药多是麦粒浸染过的),然后,不慌不忙地撩水清洗鸡的胸腔,然后拿出针线,一一缝上。两天后,那群鸡活了。
奶奶生于1907年,卒与2007年,在百岁光阴的长河里,经历了众多的变革和苦难。在我们今天理解的苦难里,她却充满了喜乐、豁达。众多的晚辈都说:“五奶心大。”在爸爸的讲述里,这种心大,不仅仅是心胸开阔,更难得的,是鼓励孩子们有一颗远大的心。风雨如晦的年月里,和父亲同龄的同村伙伴,小学没上完大多都选择了辍学务农。当时,爸爸姊妹七人,大伯参军离家、二伯年幼成家,两个姑姑都已远嫁,家里几亩薄田,靠天收种,急需劳力。而此时,爸爸、叔叔都以优异分数先后考上县高中。“咱家总要有个读书人呀”。一天傍晚,待到饭时的爷爷、爸爸、叔叔寻不到奶奶。到了半夜,踩着一地月光,我那小脚奶奶满身疲惫地回到了家里,原来,她一早背着家里刚收获的红蜀黍赶集去了,为了是爸爸的学费所需。从此,爸爸和叔叔,就从老家那个叫柏树沟的小村落出发,翻过三道岭,走到县城,完成了中学学业,后来,他们又先后考上了大学。
场院周围种了几棵树,一棵枣树,另一棵是榆树,自然灾害的年月,那棵老榆树树皮刮了又刮,清理晒干、碾磨成粉、配上杂粮,成为维持一家九口人度日的保障。听爷爷说,那时候,家门前,当时有不少乞讨者,遇到饭时,奶奶时常会把她的粥让给那些人,自己吃榆树粉。最难忘的,也是奶奶时常提及流泪的一件事是,遇到一对安徽逃难而来的父子,年少的儿子和父亲年龄相仿,端过奶奶递过的饭,逃难父亲满怀感激,希望把儿子留下来,心动的奶奶还没来及做出反应,受到邻舍的奚落,无奈,奶奶只有默默地流泪,多年后,这一幕成为奶奶痛心的记忆,每每提及,伤感不已。
记忆中,不管谁家孩子跌打损伤、奶奶都会拿出家里的药膏;谁家手头紧张,奶奶都会送去仅有的积蓄。如水的岁月里,记忆的碎片串起来就是一个个故事,这故事,历经梳理,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家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奶奶的美好形象,慈祥、和蔼、满满的记忆,无尽的回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依靠,也是我们回望故园时,永远的乡愁。
她是一个小脚女人,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慈祥的笑,还有她脸上那道深深的沟槽。听她讲,是自己家养的一只水牛所伤。那头牛生性暴烈,有一次,奶奶在牵它的时候,它突然发怒,用角把她高高地抛在空中,重重落在地上。凑巧的是,地上一颗石头子,奶奶的脸硬生生地硌在上面,从此,脸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窝。
奶奶说,那不是酒窝,但胜似福窝。家人想把那头牛给宰了泄愤,奶奶不让,她说,牲畜无性,人岂能和它一样。后来那头牛变得出奇的温顺,耕地拉车从不惜力,伴随着一家人走到生命的尽头。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对我说:“铁锤,帮我抄一抄诗词吧。”那時,我才知道,她虽然从没上过一天学,但能背诵很多诗词。拿捏着细细的铅笔,映着如豆的煤油灯,在奶奶那本塑料封皮的小本子上,我抄下她爱慕的句子。那些句子深深镶在我的记忆里,数十年后,仍深深感染着我。
缺衣少食的年代,一沟之隔的伯娘生产,家里没有一瓢粮。得知消息的奶奶,带着自家瓦罐里仅有的几斤白面,赶到命悬一线的石红伯娘家。生火、拌面、熬汤,拯救了破屋寒窑里的母子。茅池伯家养的鸡误食了老鼠药,东倒西歪、奄奄一息。奶奶看到后,招呼爸爸、叔叔帮手,把那群鸡一只只归拢过来,倒上一盆清水、拿出剪刀,对准鸡的胸脯,扎了下去,在众人惊呼的眼光中,剪开鸡胸,掏出误食的红色麦粒(当时鼠药多是麦粒浸染过的),然后,不慌不忙地撩水清洗鸡的胸腔,然后拿出针线,一一缝上。两天后,那群鸡活了。
奶奶生于1907年,卒与2007年,在百岁光阴的长河里,经历了众多的变革和苦难。在我们今天理解的苦难里,她却充满了喜乐、豁达。众多的晚辈都说:“五奶心大。”在爸爸的讲述里,这种心大,不仅仅是心胸开阔,更难得的,是鼓励孩子们有一颗远大的心。风雨如晦的年月里,和父亲同龄的同村伙伴,小学没上完大多都选择了辍学务农。当时,爸爸姊妹七人,大伯参军离家、二伯年幼成家,两个姑姑都已远嫁,家里几亩薄田,靠天收种,急需劳力。而此时,爸爸、叔叔都以优异分数先后考上县高中。“咱家总要有个读书人呀”。一天傍晚,待到饭时的爷爷、爸爸、叔叔寻不到奶奶。到了半夜,踩着一地月光,我那小脚奶奶满身疲惫地回到了家里,原来,她一早背着家里刚收获的红蜀黍赶集去了,为了是爸爸的学费所需。从此,爸爸和叔叔,就从老家那个叫柏树沟的小村落出发,翻过三道岭,走到县城,完成了中学学业,后来,他们又先后考上了大学。
场院周围种了几棵树,一棵枣树,另一棵是榆树,自然灾害的年月,那棵老榆树树皮刮了又刮,清理晒干、碾磨成粉、配上杂粮,成为维持一家九口人度日的保障。听爷爷说,那时候,家门前,当时有不少乞讨者,遇到饭时,奶奶时常会把她的粥让给那些人,自己吃榆树粉。最难忘的,也是奶奶时常提及流泪的一件事是,遇到一对安徽逃难而来的父子,年少的儿子和父亲年龄相仿,端过奶奶递过的饭,逃难父亲满怀感激,希望把儿子留下来,心动的奶奶还没来及做出反应,受到邻舍的奚落,无奈,奶奶只有默默地流泪,多年后,这一幕成为奶奶痛心的记忆,每每提及,伤感不已。
记忆中,不管谁家孩子跌打损伤、奶奶都会拿出家里的药膏;谁家手头紧张,奶奶都会送去仅有的积蓄。如水的岁月里,记忆的碎片串起来就是一个个故事,这故事,历经梳理,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家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奶奶的美好形象,慈祥、和蔼、满满的记忆,无尽的回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依靠,也是我们回望故园时,永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