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缩式静脉留置针预防针刺伤的临床应用比对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回缩式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使用留置针病例1004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回缩式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2%;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预防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针; 针刺伤;血源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95-01
  
  近年来,艾滋病、性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激增,致使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高,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频繁暴露于各种危险环境之中[1]。我省是艾滋病的高流行地区,随着艾滋病患者发病的不断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时有发生。为有效预防针刺伤,2009年我科引进了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洁瑞牌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并在使用中与过去使用的普通静脉留置针优劣点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回缩式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并且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使用留置针病例1004例,其中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使用的是普通式静脉留置针共502例,期间在使用和处理用物过程中发生针刺伤6例,第一次穿刺失败导致废针率47例;2009年2月引进了回缩式静脉留置针,至2009年12月用至502例时,未发生因静脉留置针使用而导致的针刺伤,废针率9例,穿刺成功率较前明显提高。操作者均为熟练掌握静脉穿刺3年以上的护士。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静脉留置针的选用。前502例使用的是普通式静脉留置针,后502例使用的是回缩式静脉留置针。两组均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及病情选用不同型号的留置针。(2)穿刺。两组均按常规消毒、穿刺,见到回血后减低穿刺角度与皮肤平行,推进留置针入血管5 mm后,将留置针套管继续推进,并将钢针回撤[2]。普通留置针移出钢针,将钢针放入锐器盒,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则将钢针直接退回安全保护组件内,连接输液管。(3)固定方法。均先用透明专用敷贴固定,再用医用胶布在隔离塞末端以V字形固定、在透明三通处用医用胶布压一条。
  1.2.2 评价方法:比对两种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临床使用废针率及穿刺成功率。
  2 结果
  普通留置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2%;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组未发生针刺伤。普通留置针组废针率47例,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组废针率9例。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使用回缩式静脉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为0,而使用普通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为1.2%。普通留置针组废针率47例,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组废针率9例。可见使用安全留置针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安全性,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3]。其机制为普通留置针的针芯或钢针的尖端锋利,无特殊保护装置,护士在使用过程或处理时易被刺伤,而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针的针芯或钢针使用后直接埋入了安全保护组件,可以完全避免与针尖和血液接触,防止了针尖外露刺伤操作者。其双斜面针尖后部磨切技术使针尖更锐利,穿刺力度更低,破皮更迅速,病患痛苦更少,同时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针Teflon材质确保了导管在环境湿热状态下不会发生导管皱缩现象,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降低废针率,减少了科室成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改进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降低针刺发生率。但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适当有效的防护设施亦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1〕。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仅为实际发生的1/3,美国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达几百人,几乎每天死亡1人〔4〕。所以,不断升级输液医疗器械对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和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敏.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139期
  2. 劉惠玲.普鲁卡因涂搽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 20(15):45.
  3. 古满平,赵庆华.2018例安全留置针应用的临床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82419.
  4. 陆连芳等,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年11期
  (责任审校:黄永胜)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选用0.5%布比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间隙穿刺达到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5%布比卡因1.1ml加芬太尼0.4ml混合液,注毕拔出针内针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平卧。结果 肌肉松驰,麻药毒副作用轻,对循环影响小。结论 低浓度布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2-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2月收住病人69例,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35~76岁。肝炎后肝硬化62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根据Chile分级,A级12例,B级48例,C级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6例。两组出血量、出血次数、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普剂消炎胶囊”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确诊病例给予“普剂消炎胶囊”治疗5天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0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4%。结论 自制“普剂消炎胶囊”治疗急性咽炎疗效肯定。  【关键词】 普剂消炎胶囊 治疗 急性咽炎  【中图分类号】R944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3-01     急性咽炎是耳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4-01     口腔崩解片因其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等到特点而成为片剂开发的重点。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新剂型研究领域,中药口腔崩解片的研究为中药剂型的现代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 口腔崩解片的特点  1.1 服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口腔崩解片在服药方式上可不需用水直接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分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组在药物流产后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日,共7天;对照组在药物流产后口服益母草冲剂15g/次,3次/日,共7天。结果 两组在完全流产率利孕囊排出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流产效果  2组完全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方法 30例患者进行CT检查和结果判断;结果 颅内出血30例中单部位颅内出血13例,复合性多部位颅内出血17例;硬膜下出血( SDH) 9例。CT表现为沿颅骨内板下的“新月状”高密度影;脑室内出血(IVH)7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后角水平状的高密度影;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5例发生在出血同侧大脑半球或全脑,以额叶脑实质最明显,表现为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药师的管理与指导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方法 对药品采购入库严格管理;药师在药物的合理使用中,做出正确的指导,药物的保管与养护。结论 药房管理既要保证药品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对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作用。  【关键词】 药师管理 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5-0
期刊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63-02     PE-6300全自动血细胞的计数原理是以血细胞通过宝石微孔传感器的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变化为基础的。对全血细胞20项指标进行直接、间接测定,是血细胞三分类仪。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吸样自动清洗,自动排除堵孔等功能,并具有静脉血、末梢血和预稀释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米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格列奈组)和对照组(苯乙双胍组)各68例,疗程为4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中显效2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FBG与2hPG
期刊
【摘要】 目的 清脑复神液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 抑郁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清脑复神液40ml,bid,po;对照组用阿米替林,首日剂量每次25mg,每隔1d增加剂量25mg,加至100mg,均bid,po。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采Zung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第2,4,8周,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3.7%,86.0%,88.4%;对照组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