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展开之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新课展开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特别是在导入新知识、进行新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并且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运用连加的方法比较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更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二、充分利用学具,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便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便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降低思维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带扣的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问:“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什么角?由于是学生自己操作,上边的问题不难回答。接着,又让学生拿出小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同时让学生拉长方形、三角形,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长方形变形,三角形不变形。然后再提问:长方形变形后,观察一下它的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提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有了感性认识,讨论后也能说出正确答案。生:长方形四条边的总的长度没变,里边的空间变了。课下讨论:三角形不变形的作用常用在什么地方?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索
  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学方向必须大众化。
  例如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同学们,你知道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吗?学生讨论探究,并说出研究结果。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证明的?(指名操作验证,并用课件演示)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采用了先探索尝试后验证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从而获得了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也帮助学生获得了科学验证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四、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用亲切的语言、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营造出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学生轻松愉快地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它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发现和感悟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2.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卡纸露出部分是什么图形:教师将图形从信封中慢慢地拉出,让生观察。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非同一般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你说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吗?3.动手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结并出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让学生发现和感悟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通过观察信封中图形的变化以及用长方形纸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并帮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区分图形,避免了思维产生混淆,发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积极互动的、充盈生命活力的课堂。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没有美酒,没有厚禄,多少老师不愿意去当,因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更多的是抱怨,抱怨事情的繁杂,抱怨学生的“不争气”…… 我们究竟怎么样去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呢?赞科夫曾把后进生比作“难看的孩子”,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首先就要用爱开启“生锈”的心锁,那就是要学会关爱、赞美和宽容
期刊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也成为测量、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3-6岁是个体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然而,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小学生爱说爱闹,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
期刊
目前我国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何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 将识字教学的精彩延续到课外生活  识字是阅
期刊
新课,都有一个导入的教学环节。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恰当的引子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像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又像发动机,启动学生的思维;还像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如何进行引导,对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互动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意义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待
期刊
摘 要: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集体,班主任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素质,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才能。要认真组织、教育和指导好班集体,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联系协调起来,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勇敢挑起时代赋予班主任的重任。  关键词
期刊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园改变以往环境是以美化为主要任务的传统观念,注重挖掘环境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表现,在表现中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