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兴奋地大声尖叫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心儿怦怦乱跳,好像一只受惊的兔子?
当你剧烈运动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心儿怦怦跃动,就像一匹奔跑的小马?
当你恐惧害怕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心儿怦怦狂跳,似乎不受控制,要冲出体外?
……
无论你是安静的还是活动着,睡着还是醒着,快乐还是难过,你的心脏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怦怦跳动。
妈妈给你和妹妹分蛋糕的时候,如果切得不均匀,估计有人要说妈妈“偏心眼儿”了。不过,话说回来,人的心脏才是名副其实的“偏心眼儿”。
心脏位置偏——心脏通常不在胸口正中,而是在胸腔中部偏左侧的位置,在左胸第二肋骨至第五肋骨之间。它的前面是胸骨,后面是气管、大血管和脊椎骨,两旁是肺,前后左右都受到强有力的保护。
心脏形状偏——心脏像个长歪了的桃子,宽宽的底部朝向右上方,窄窄的心尖儿朝向左下方,与人体正中线呈45°角。真是偏得恰到好处啊。
不知疲倦的“动力泵”
人的心脏有一个拳头那么大,重约350克,和你的整个身体相比,它看起来小小的。
心脏由心肌组成,心肌的重要生理特性就是具有收缩性,所以,心脏就像“动力泵”,每一次收缩都会推动血液流动至身体的各个部位。一天之中,人的心脏要向器官、组织压送约7 570升的血液。只要生命不息,心脏就会不知疲倦地跳个不停。
心脏有四间“小房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互不相通,由间隔隔开。但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由一个小装置——瓣膜来控制血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着由心室流向心房。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并且发出“怦怦”声。医生的听诊器就是用来监听这“怦怦”声的,从而判断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间隔和瓣膜,如果没有它们,可是要出人命的!比如:心房间隔缺损、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等疾病,无论出现其中哪种情况,咱们的“动力泵”就不再规律地“怦怦”跳了,就得及时去医院“修理”一下。
心跳是快好,还是慢好?
当你处于平静状态时,将右手轻轻地覆在左胸口处,数一数你的心跳,一分钟跳了多少次?
人的心跳次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年龄越大,心跳反而越慢。刚出生的小宝宝,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达120次~140次;7岁~14岁的儿童,正常的心跳是80次~90次;老年人的心跳只有60多次。还有,人运动时比平静时心跳快,醒着时比睡着时心跳快。人的心跳得太快或太慢,都不正常,需要去医院请医生查看。
不过,运动员是例外。他们因为经常进行专业锻炼,心脏的收缩力量大,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差不多只有60次,甚至更低。
呀!不跳了!
有时候,心脏也会“调皮”,突然不跳了,这种情况叫“心跳骤停”。比如,人遭遇溺水、电击、药物中毒等意外伤害,或者患上急性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心跳骤停后,呼吸也就停止了,从而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如果10分钟内心跳还未恢复,就可能发生脑死亡。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心脏如果停止跳动4~6分钟,他就不会活下来了,但也有例外。曾经有这样的记录:一名挪威男孩沉入海底22分钟,心脏停止跳动达3小时,居然被救活了;一名苏联大学生在音乐会上演奏时不慎触电,心跳骤停,经过18天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并渐渐恢复记忆。所以,心跳停止并不代表人已经死亡,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心脏还是有可能再次跳动起来。
“坏心”换成“坏心”换成
心脏病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每年约有1 700万人因此丧生。那么,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怎么也治不好,能不能换一颗“好心”呢?虽然这个想法比较大胆,但幸运的是,现在已经能梦想成真了。
心脏移植,就是把一颗好的心脏通过手术,植入到另一个人的胸腔里,代替一颗患病的心脏,并让它能正常地跳动。不过,心脏移植是高风险手术,手术的死亡率在7%左右,而且,移植成功后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减小其产生的副作用。
现在,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人造心脏”,它的大小与人类心脏差不多,据称,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心脏,从而挽救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人造心脏由金属钛制成,利用微型锂电池提供动力,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不用担心人造心脏因没电了而停止跳动。
不过,话说回来,“原装”的总比“组装”或“改装”的令人放心,心脏也是这样。我们在庆幸自己拥有一台原装“动力泵”的同时,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常锻炼身体,不吃垃圾食品,增强它的功能,保护它的健康。这样,你的小心脏就会一直陪着你,怦怦跳个不停。
当你剧烈运动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心儿怦怦跃动,就像一匹奔跑的小马?
当你恐惧害怕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心儿怦怦狂跳,似乎不受控制,要冲出体外?
……
无论你是安静的还是活动着,睡着还是醒着,快乐还是难过,你的心脏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怦怦跳动。
妈妈给你和妹妹分蛋糕的时候,如果切得不均匀,估计有人要说妈妈“偏心眼儿”了。不过,话说回来,人的心脏才是名副其实的“偏心眼儿”。
心脏位置偏——心脏通常不在胸口正中,而是在胸腔中部偏左侧的位置,在左胸第二肋骨至第五肋骨之间。它的前面是胸骨,后面是气管、大血管和脊椎骨,两旁是肺,前后左右都受到强有力的保护。
心脏形状偏——心脏像个长歪了的桃子,宽宽的底部朝向右上方,窄窄的心尖儿朝向左下方,与人体正中线呈45°角。真是偏得恰到好处啊。
不知疲倦的“动力泵”
人的心脏有一个拳头那么大,重约350克,和你的整个身体相比,它看起来小小的。
心脏由心肌组成,心肌的重要生理特性就是具有收缩性,所以,心脏就像“动力泵”,每一次收缩都会推动血液流动至身体的各个部位。一天之中,人的心脏要向器官、组织压送约7 570升的血液。只要生命不息,心脏就会不知疲倦地跳个不停。
心脏有四间“小房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互不相通,由间隔隔开。但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由一个小装置——瓣膜来控制血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着由心室流向心房。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并且发出“怦怦”声。医生的听诊器就是用来监听这“怦怦”声的,从而判断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间隔和瓣膜,如果没有它们,可是要出人命的!比如:心房间隔缺损、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等疾病,无论出现其中哪种情况,咱们的“动力泵”就不再规律地“怦怦”跳了,就得及时去医院“修理”一下。
心跳是快好,还是慢好?
当你处于平静状态时,将右手轻轻地覆在左胸口处,数一数你的心跳,一分钟跳了多少次?
人的心跳次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年龄越大,心跳反而越慢。刚出生的小宝宝,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达120次~140次;7岁~14岁的儿童,正常的心跳是80次~90次;老年人的心跳只有60多次。还有,人运动时比平静时心跳快,醒着时比睡着时心跳快。人的心跳得太快或太慢,都不正常,需要去医院请医生查看。
不过,运动员是例外。他们因为经常进行专业锻炼,心脏的收缩力量大,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差不多只有60次,甚至更低。
呀!不跳了!
有时候,心脏也会“调皮”,突然不跳了,这种情况叫“心跳骤停”。比如,人遭遇溺水、电击、药物中毒等意外伤害,或者患上急性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心跳骤停后,呼吸也就停止了,从而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如果10分钟内心跳还未恢复,就可能发生脑死亡。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心脏如果停止跳动4~6分钟,他就不会活下来了,但也有例外。曾经有这样的记录:一名挪威男孩沉入海底22分钟,心脏停止跳动达3小时,居然被救活了;一名苏联大学生在音乐会上演奏时不慎触电,心跳骤停,经过18天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并渐渐恢复记忆。所以,心跳停止并不代表人已经死亡,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心脏还是有可能再次跳动起来。
“坏心”换成“坏心”换成
心脏病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每年约有1 700万人因此丧生。那么,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怎么也治不好,能不能换一颗“好心”呢?虽然这个想法比较大胆,但幸运的是,现在已经能梦想成真了。
心脏移植,就是把一颗好的心脏通过手术,植入到另一个人的胸腔里,代替一颗患病的心脏,并让它能正常地跳动。不过,心脏移植是高风险手术,手术的死亡率在7%左右,而且,移植成功后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减小其产生的副作用。
现在,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人造心脏”,它的大小与人类心脏差不多,据称,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心脏,从而挽救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人造心脏由金属钛制成,利用微型锂电池提供动力,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不用担心人造心脏因没电了而停止跳动。
不过,话说回来,“原装”的总比“组装”或“改装”的令人放心,心脏也是这样。我们在庆幸自己拥有一台原装“动力泵”的同时,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常锻炼身体,不吃垃圾食品,增强它的功能,保护它的健康。这样,你的小心脏就会一直陪着你,怦怦跳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