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朝——中国历史的一朵奇葩,它经济的繁荣、疆域的辽阔、政权的稳固以及对外的开放,造就了其服饰的多样性。华丽美艳、夸张袒露、女着胡服和女着男装,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的特点。
关键词:服饰 唐代 裙 衫 华美艳丽 袒露 胡服 男装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疆域辽阔,经济到达了历史的鼎盛,中外交流频繁,政权稳固强大……这些无形当中也造就了其在服饰上的繁荣。唐代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女子最为开放、自由的时代,这一点从其服饰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就可以看出来。唐朝女子的服饰也堪称得上是历史的奇珍异宝,瑰丽无比!
一、华美艳丽
华美艳丽是人们提及唐朝服饰的第一印象。
1、衣袖宽大
从盛唐开始的时候,衣服的式样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开始的窄袖衫襦逐渐过渡到了宽衣大袖的服装。而女裙则由一开始的窄短式样发展为又宽又长的式样,曾有诗句这样形容这裙裾之长“行即裙裾扫落梅”,更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夸张形容,给人呈现了一种雍容华贵,飘飘欲仙的美妙画面。而衣袖之宽大也是当时服饰的一大特色,从发掘的古代墓刻就可以证明其衣袖的宽大。它足以垂至地面,在《籫花仕女图》中描绘的女子就有袖长到四尺的描绘。在武则天时还有将裙子的四角缀以十二铃铛的服饰,行动起来发出美妙清脆的铃声,真可谓是美丽动人。
2、各种裙的流行
然而,唐代服饰的颜色也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选择的,不像之前的封建朝代有那么多的服色规定。服饰的颜色很多,大部分以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居多,颜色丰富,美轮美奂。当时曾经流行一种石榴色的长裙,当时称之为石榴裙。李白就有诗句形容,“移舟木栏棹,行酒石榴裙”,又有白居易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诗句。这足以可见当时的石榴裙可谓是家喻户晓,一句诗词形容的好“千门万户买不尽”。(《燕京五月歌》)
除了石榴裙外,还有花笼裙和白鸟裙也曾引领了当时的服饰流行。这两种裙起源于唐中宗时的安乐公主,她着装的豪华奢侈是历史上著名的,有史志记载她曾在再嫁武延秀时,有四川赠与安乐公主的单丝碧罗裙,也就是花笼裙。它是用细如发丝的金线绣成各种各样的花鸟,其大小如米粒一般,但是眼睛、嘴巴都一应俱全,并且在腰部加强绣花装饰,可谓是精美到极致。一时之间成为了大臣宦官的贵妇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人人仿效,流行一时。
而安乐公主的白鸟群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它是一种用近百种鸟的羽毛织成的裙,白天看为一色,夜晚看又是一种颜色,正看一色,倒看一色,可谓神奇之至。正如《旧唐书.五行志》中所记载的,“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鸟之毛,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有史料记载,由于大肆流行百鸟裙,而导致了“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由于材料的昂贵,那些平民女子就用普通的鸟羽来代替稀有羽毛。这足以体现百鸟裙在那个时代的感召力。
3、歌舞伎服饰对流行的影响
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歌舞艺术的民族,而领先潮流的歌舞伎服饰对当时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服饰的华美更是能与贵族女性相媲美。唐朝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所编排的舞蹈。表现了一种仙女在云端翩翩起舞,天上人间交相辉映的美妙场景。整个舞蹈的舞服华丽美艳,用的是孔雀羽毛和合式珠翠制作而成的,身体舞动之时犹如飘渺于云间的仙子,或如舞动于月中的仙女一般,美妙不凡。白居易有诗云“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宋王谠在《唐语林》中也言:“有《霓裳曲》者,率皆执幡节,披羽服,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由于歌舞伎们受到的约束较少,因此她们的服饰更新快、变化多,常常受到上层妇女的关注,从而成为争相仿效的对象。
二、大胆开放
唐朝妇女在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下,其服饰不仅华美,更大的变化是开放、大胆、夸张。“袒露”、“通透”是这一时期女子服饰的“关键词”。
1、袒露
在盛唐时期贵族之间流行一种袒胸大袖衫襦和长裙的装束,外面再加披帛,更显雍容华贵。长裙的裙腰很高,高至胸部以上,胸前打结,夸张了腿部的视觉长度,亭亭玉立,煞是好看。从古代唐诗中我们就能寻见这些服饰开放的影子。周滇《逢邻女》“慢束罗裙半露胸”、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脸似芙蓉胸似雪”、方于《赠美人》“常恐胸前春雪释”、李群玉《赠歌诗妓》“胸前瑞雪斜灯照”、欧阳询《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对唐朝服饰大胆开放的如实写照。
2、轻薄透明
轻薄透明也是唐朝服饰的一大特点,有诗句这样形容,“绣履娇行缓,笑延花上迟,轻身委回雪,罗薄透凝姿。”这些如此通透的面料是用“鲛绡”或“轻容”花纱等薄型罗纱制成的,其感觉薄如蝉翼,轻如羽翼,再加以各种花鸟绘绣,更是美轮美奂。在《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服饰采用了透明的纱衬,半罩半露的手法,表现了仕女前胸的丰满与肩膀的圆润。薄罗衫服饰令女性的肌肤若隐若现,为女性平添了几分妖冶与妩媚。但这种“慢束罗衫半露衫”的“时装”在当时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着的,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宫廷公主可以半露胸,歌女可以半露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是不允许半露胸的。当时,唐朝这种开放服饰有点像现代西方的晚礼服,有所不同的是它只准露胸不许露背和肩。
三、女着胡服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外藩的服饰也兼收并蓄。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服饰文化都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与中原服装相比,胡服没有森严的等级性,装饰自由,舒适且灵活方便,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于是一股崇尚胡服的流行热潮也随之掀起。在唐玄宗时酷爱胡乐胡舞,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对其描述,在《舆服志》有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妇女著胡服在唐代经历了两个阶段:初、盛唐时期,胡式服饰特征为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或翻领,衣长及膝的小袖袍衫,下著条纹裤,脚穿尖头的软靴,腰束蹀躞带,带下垂挂随身物品。中、晚唐时期,贵族和士庶妇女中流行回鹘装,回鹘与唐朝具有姻亲关系,尤其在安史之乱中,回鹘派兵援助唐朝廷讨伐叛逆,长期的和睦相处使回鹘装在盛唐时期传入中原。回鹘装是古代综合波斯、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胡服的流行恰恰表明服装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离不开唐代整体的文化氛围。对大唐生活的“胡气”,元慎在《法曲》中作了总体性描述: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臊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使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号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女着男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礼记.内则》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子著男装被视为不守妇道,视为妖服。可是唐人的思想不受这种桎梏,女着男装竟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服饰文化现象在当时流行开来。女着男装的风气在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也记载:“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宫廷官宦如此,民间亦如此,元慎有诗《赠刘采春》云:“新妆巧样画双娥,漫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靴。”这里他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形象,诗中的刘采春裹头、执笏、着靴,为男服。可从“新妆巧样画双娥”看她分明是一个女子。由此可见,在唐代,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士人,无论男人无论女人,都普遍欣赏女子穿着男装时于秀美俏丽之中平添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不仅如此,而且从人们对女着男装欣赏的态度中可以明晰地察看到桎梏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礼法观念在唐人心中已趋于淡薄,人们的思想已逐渐走向开放。这一时代现象所展示的不只是服饰审美的中性化,更有开放、宽容与平等的服饰理念和文化氛围。唐代是历代王朝中妇女受限制最少,社会风气最开化的。正处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唐朝,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也为人们追求生活享受创造了条件。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女子与男子一样并辔共游,参加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一些贵族女性更是获得了与男性相当的政治权利,要知道这是一个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时代,这位女皇的存在不能不承认受到当时正在勃兴的女权意识的影响。女装的变化是盛唐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之一,盛唐的文化也因有了气宇轩昂的女装而格外摇曳多姿。
总结语
时至唐朝,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几个朝代所不能企及的加之与各国名族人民交往广泛,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许多新奇美妙的服装就应运而生了。唐朝女子的装束不光为当时人所崇尚,甚至到今天人们在观赏唐代服饰也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使人心醉的服饰。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3]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服饰 唐代 裙 衫 华美艳丽 袒露 胡服 男装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疆域辽阔,经济到达了历史的鼎盛,中外交流频繁,政权稳固强大……这些无形当中也造就了其在服饰上的繁荣。唐代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女子最为开放、自由的时代,这一点从其服饰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就可以看出来。唐朝女子的服饰也堪称得上是历史的奇珍异宝,瑰丽无比!
一、华美艳丽
华美艳丽是人们提及唐朝服饰的第一印象。
1、衣袖宽大
从盛唐开始的时候,衣服的式样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开始的窄袖衫襦逐渐过渡到了宽衣大袖的服装。而女裙则由一开始的窄短式样发展为又宽又长的式样,曾有诗句这样形容这裙裾之长“行即裙裾扫落梅”,更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夸张形容,给人呈现了一种雍容华贵,飘飘欲仙的美妙画面。而衣袖之宽大也是当时服饰的一大特色,从发掘的古代墓刻就可以证明其衣袖的宽大。它足以垂至地面,在《籫花仕女图》中描绘的女子就有袖长到四尺的描绘。在武则天时还有将裙子的四角缀以十二铃铛的服饰,行动起来发出美妙清脆的铃声,真可谓是美丽动人。
2、各种裙的流行
然而,唐代服饰的颜色也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选择的,不像之前的封建朝代有那么多的服色规定。服饰的颜色很多,大部分以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居多,颜色丰富,美轮美奂。当时曾经流行一种石榴色的长裙,当时称之为石榴裙。李白就有诗句形容,“移舟木栏棹,行酒石榴裙”,又有白居易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诗句。这足以可见当时的石榴裙可谓是家喻户晓,一句诗词形容的好“千门万户买不尽”。(《燕京五月歌》)
除了石榴裙外,还有花笼裙和白鸟裙也曾引领了当时的服饰流行。这两种裙起源于唐中宗时的安乐公主,她着装的豪华奢侈是历史上著名的,有史志记载她曾在再嫁武延秀时,有四川赠与安乐公主的单丝碧罗裙,也就是花笼裙。它是用细如发丝的金线绣成各种各样的花鸟,其大小如米粒一般,但是眼睛、嘴巴都一应俱全,并且在腰部加强绣花装饰,可谓是精美到极致。一时之间成为了大臣宦官的贵妇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人人仿效,流行一时。
而安乐公主的白鸟群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它是一种用近百种鸟的羽毛织成的裙,白天看为一色,夜晚看又是一种颜色,正看一色,倒看一色,可谓神奇之至。正如《旧唐书.五行志》中所记载的,“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鸟之毛,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有史料记载,由于大肆流行百鸟裙,而导致了“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由于材料的昂贵,那些平民女子就用普通的鸟羽来代替稀有羽毛。这足以体现百鸟裙在那个时代的感召力。
3、歌舞伎服饰对流行的影响
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歌舞艺术的民族,而领先潮流的歌舞伎服饰对当时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服饰的华美更是能与贵族女性相媲美。唐朝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所编排的舞蹈。表现了一种仙女在云端翩翩起舞,天上人间交相辉映的美妙场景。整个舞蹈的舞服华丽美艳,用的是孔雀羽毛和合式珠翠制作而成的,身体舞动之时犹如飘渺于云间的仙子,或如舞动于月中的仙女一般,美妙不凡。白居易有诗云“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宋王谠在《唐语林》中也言:“有《霓裳曲》者,率皆执幡节,披羽服,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由于歌舞伎们受到的约束较少,因此她们的服饰更新快、变化多,常常受到上层妇女的关注,从而成为争相仿效的对象。
二、大胆开放
唐朝妇女在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下,其服饰不仅华美,更大的变化是开放、大胆、夸张。“袒露”、“通透”是这一时期女子服饰的“关键词”。
1、袒露
在盛唐时期贵族之间流行一种袒胸大袖衫襦和长裙的装束,外面再加披帛,更显雍容华贵。长裙的裙腰很高,高至胸部以上,胸前打结,夸张了腿部的视觉长度,亭亭玉立,煞是好看。从古代唐诗中我们就能寻见这些服饰开放的影子。周滇《逢邻女》“慢束罗裙半露胸”、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脸似芙蓉胸似雪”、方于《赠美人》“常恐胸前春雪释”、李群玉《赠歌诗妓》“胸前瑞雪斜灯照”、欧阳询《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对唐朝服饰大胆开放的如实写照。
2、轻薄透明
轻薄透明也是唐朝服饰的一大特点,有诗句这样形容,“绣履娇行缓,笑延花上迟,轻身委回雪,罗薄透凝姿。”这些如此通透的面料是用“鲛绡”或“轻容”花纱等薄型罗纱制成的,其感觉薄如蝉翼,轻如羽翼,再加以各种花鸟绘绣,更是美轮美奂。在《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服饰采用了透明的纱衬,半罩半露的手法,表现了仕女前胸的丰满与肩膀的圆润。薄罗衫服饰令女性的肌肤若隐若现,为女性平添了几分妖冶与妩媚。但这种“慢束罗衫半露衫”的“时装”在当时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着的,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宫廷公主可以半露胸,歌女可以半露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是不允许半露胸的。当时,唐朝这种开放服饰有点像现代西方的晚礼服,有所不同的是它只准露胸不许露背和肩。
三、女着胡服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外藩的服饰也兼收并蓄。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服饰文化都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与中原服装相比,胡服没有森严的等级性,装饰自由,舒适且灵活方便,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于是一股崇尚胡服的流行热潮也随之掀起。在唐玄宗时酷爱胡乐胡舞,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对其描述,在《舆服志》有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妇女著胡服在唐代经历了两个阶段:初、盛唐时期,胡式服饰特征为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或翻领,衣长及膝的小袖袍衫,下著条纹裤,脚穿尖头的软靴,腰束蹀躞带,带下垂挂随身物品。中、晚唐时期,贵族和士庶妇女中流行回鹘装,回鹘与唐朝具有姻亲关系,尤其在安史之乱中,回鹘派兵援助唐朝廷讨伐叛逆,长期的和睦相处使回鹘装在盛唐时期传入中原。回鹘装是古代综合波斯、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胡服的流行恰恰表明服装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离不开唐代整体的文化氛围。对大唐生活的“胡气”,元慎在《法曲》中作了总体性描述: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臊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使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号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女着男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礼记.内则》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子著男装被视为不守妇道,视为妖服。可是唐人的思想不受这种桎梏,女着男装竟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服饰文化现象在当时流行开来。女着男装的风气在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也记载:“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宫廷官宦如此,民间亦如此,元慎有诗《赠刘采春》云:“新妆巧样画双娥,漫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靴。”这里他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形象,诗中的刘采春裹头、执笏、着靴,为男服。可从“新妆巧样画双娥”看她分明是一个女子。由此可见,在唐代,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士人,无论男人无论女人,都普遍欣赏女子穿着男装时于秀美俏丽之中平添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不仅如此,而且从人们对女着男装欣赏的态度中可以明晰地察看到桎梏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礼法观念在唐人心中已趋于淡薄,人们的思想已逐渐走向开放。这一时代现象所展示的不只是服饰审美的中性化,更有开放、宽容与平等的服饰理念和文化氛围。唐代是历代王朝中妇女受限制最少,社会风气最开化的。正处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唐朝,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也为人们追求生活享受创造了条件。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女子与男子一样并辔共游,参加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一些贵族女性更是获得了与男性相当的政治权利,要知道这是一个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时代,这位女皇的存在不能不承认受到当时正在勃兴的女权意识的影响。女装的变化是盛唐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之一,盛唐的文化也因有了气宇轩昂的女装而格外摇曳多姿。
总结语
时至唐朝,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几个朝代所不能企及的加之与各国名族人民交往广泛,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许多新奇美妙的服装就应运而生了。唐朝女子的装束不光为当时人所崇尚,甚至到今天人们在观赏唐代服饰也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使人心醉的服饰。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3]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