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本文提出“5C”教学法,即由: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续(continue)和完成(complete)五个学习步骤组成。本文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5C”教学法及其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5C教学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方案》等新课程文件已经颁布多年,但是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新课程还在不断实施、实验和探索阶段。全国各地中小学已不同程度展开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在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什么是“5C”教学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依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美国乐高公司的机器人教育理念,笔者提出“5C”教学法,即由: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续(continue)和完成(complete)五个学习步骤组成。
联系(connect):以开放式的挑战或任务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与他们以往的“知识库”联系起来,激发他们了解更多知识的愿望和创造力,唤起他们的兴趣。
建构(construct):也是“做中学”的阶段,学生们通过动手设计、构建现实世界中的模型,编写程序、完成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组合、创建新的知识结构。
反思(contemplate):通过开放式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对他们建构的方案进行讨论、反思,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适当地调整学生们的看法,鼓励他们继续建构,并对活动进行评价。
延续(continue):在学生们强烈的成就感和渴望解决更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以他们适度挑战,拓展任务,引导他们寻求更多的知识、技能。
完成(complete):教师对本次任务及知识点总结,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让他们从本次学习任务中找到新的问题和不足,把学生们又引入一个新的“联系”阶段,使他们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超越自我。
二、“5C”教学法实施流程
1.开始(start)
教师准备:分析教学任务,弄清楚课程目标是什么?如何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分析学习对象,了解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起点情况。
分析学习内容,确定要教什么以及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
教学用具及辅助材料。
提出学习任务:教师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学习活动。
2.联系(connect)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聆听。
小组讨论、分析,思考任务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动手操作、体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建构(construct)
教师活动:细化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自学,引导学生。
学生活动:根据任务,借助学习资料,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提出完成任务的设计与方案,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演示完成的任务。
4.反思(contemplate)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任务,鼓励并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完成的任务,汇报完成任务的思路,指出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再次思考。
根据参考答案,修改和完善任务,找出规律。
5.延续(continue)
教师活动:适度加入挑战,提出新问题。
学生任务: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继续新的挑战。
联系已有知识,想办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6.完成(complete)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表)。
学生任务:分享成功的喜悦。
分析失败的原因,在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做出自评和互评。
三、“5C”教学法对建构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积极意义
1. “5C”教学法能满足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高效课堂?反思我们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的集体整齐;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视课堂的情感活动;重视现成结论,轻过程和方法。反之,高效课堂一般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从颁布新课程改革有关文件来看,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实践、创新、自主、合作等能力。
“5C”教学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式、追求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转移,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面向学生,使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5C”教学法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课堂上让学生明白:我参与学习了吗?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5C”教学法从教师角度来说,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有效吗?我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技能认知水平了吗?有不关心学生的现象吗?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每一个环节目标都达到了吗?
2. “5C”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C”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一条重要的理念就是: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学生要完成任务,需要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生产,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它帮助学生发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替代方案或寻求最佳方案,挑战假设,提出新的想法;为解决问题,学生会自觉学习、获得新知识;为解决问题,只有提高沟通能力,充分表达思想才能赢得合作。
3. “5C”教学法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堂 “做中学”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r.Seymour Papert提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体验强烈的成就感,这种体验远不同于单纯背诵别人的成就。“5C”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做中学”,通过“做中学”建构解决方案,在 “反思”环节中重新思考、再次推论,找出最佳解决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和答案,没有抄袭别人的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学习。通过“做中学”,学生在其头脑中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体系,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创建更复杂的解决方案,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成功,并且在自我强化中循环。
综上所述,“5C”教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真实而开放的学习环境,恰当的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充当引路人,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自主地积极探索知识;学习资料和教材成为学生知识建构和学习活动的帮手;多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具、手段、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5C”教学法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讲台还给了学生,把书本还给了学生,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我们没学过,老师没讲过”这句话,而只有这三个字“我试试”。
【参考文献】
[1]初中骨干教师培训教材. 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2.
[2]杜稼春. 自然课教学中4C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11) .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5C教学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方案》等新课程文件已经颁布多年,但是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新课程还在不断实施、实验和探索阶段。全国各地中小学已不同程度展开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在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什么是“5C”教学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依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美国乐高公司的机器人教育理念,笔者提出“5C”教学法,即由: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续(continue)和完成(complete)五个学习步骤组成。
联系(connect):以开放式的挑战或任务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与他们以往的“知识库”联系起来,激发他们了解更多知识的愿望和创造力,唤起他们的兴趣。
建构(construct):也是“做中学”的阶段,学生们通过动手设计、构建现实世界中的模型,编写程序、完成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组合、创建新的知识结构。
反思(contemplate):通过开放式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对他们建构的方案进行讨论、反思,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适当地调整学生们的看法,鼓励他们继续建构,并对活动进行评价。
延续(continue):在学生们强烈的成就感和渴望解决更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以他们适度挑战,拓展任务,引导他们寻求更多的知识、技能。
完成(complete):教师对本次任务及知识点总结,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让他们从本次学习任务中找到新的问题和不足,把学生们又引入一个新的“联系”阶段,使他们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超越自我。
二、“5C”教学法实施流程
1.开始(start)
教师准备:分析教学任务,弄清楚课程目标是什么?如何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分析学习对象,了解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起点情况。
分析学习内容,确定要教什么以及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
教学用具及辅助材料。
提出学习任务:教师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学习活动。
2.联系(connect)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聆听。
小组讨论、分析,思考任务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动手操作、体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建构(construct)
教师活动:细化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自学,引导学生。
学生活动:根据任务,借助学习资料,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提出完成任务的设计与方案,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演示完成的任务。
4.反思(contemplate)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任务,鼓励并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完成的任务,汇报完成任务的思路,指出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再次思考。
根据参考答案,修改和完善任务,找出规律。
5.延续(continue)
教师活动:适度加入挑战,提出新问题。
学生任务: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继续新的挑战。
联系已有知识,想办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6.完成(complete)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表)。
学生任务:分享成功的喜悦。
分析失败的原因,在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做出自评和互评。
三、“5C”教学法对建构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积极意义
1. “5C”教学法能满足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高效课堂?反思我们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的集体整齐;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视课堂的情感活动;重视现成结论,轻过程和方法。反之,高效课堂一般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从颁布新课程改革有关文件来看,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实践、创新、自主、合作等能力。
“5C”教学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式、追求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转移,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面向学生,使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5C”教学法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课堂上让学生明白:我参与学习了吗?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5C”教学法从教师角度来说,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有效吗?我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技能认知水平了吗?有不关心学生的现象吗?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每一个环节目标都达到了吗?
2. “5C”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C”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一条重要的理念就是: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学生要完成任务,需要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生产,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它帮助学生发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替代方案或寻求最佳方案,挑战假设,提出新的想法;为解决问题,学生会自觉学习、获得新知识;为解决问题,只有提高沟通能力,充分表达思想才能赢得合作。
3. “5C”教学法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堂 “做中学”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r.Seymour Papert提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体验强烈的成就感,这种体验远不同于单纯背诵别人的成就。“5C”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做中学”,通过“做中学”建构解决方案,在 “反思”环节中重新思考、再次推论,找出最佳解决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和答案,没有抄袭别人的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学习。通过“做中学”,学生在其头脑中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体系,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创建更复杂的解决方案,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成功,并且在自我强化中循环。
综上所述,“5C”教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真实而开放的学习环境,恰当的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充当引路人,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自主地积极探索知识;学习资料和教材成为学生知识建构和学习活动的帮手;多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具、手段、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5C”教学法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讲台还给了学生,把书本还给了学生,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我们没学过,老师没讲过”这句话,而只有这三个字“我试试”。
【参考文献】
[1]初中骨干教师培训教材. 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2.
[2]杜稼春. 自然课教学中4C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11) .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