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低年级孩子的学习还处于懵懂状态,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引导小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好奇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虽然是个短暂学段,但决定着人生的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个学程转换,存在着环境、生活制度、活动方式以及成人对儿童的照顾程度等因素的迥异。如何做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呢?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形象直观,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
人们常说,识字教学要少讲多练,我认为:不止让学生掌握音、形、义、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重在转化。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外界事物感觉新鲜、好奇。为此,我采用童话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量”字时,我先准备好33个边长是12cm的正方形,3个正方形的上面分别写着旦、里、量,将写有“量”的这个纸板反面向着学生说:“‘旦’字这个小弟弟平时在地上、个子矮,它对‘里’字哥哥说‘你能让我站在你肩上看戏可以吗?’”“里”字哥哥说:“当然可以!”接着,我随手将写有“量”字的那个纸板的正面面对学生,同时标出音节。这样在学习“量”字的成因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元旦的“旦”字和里面的“里”字,同时也使学生知道由“旦”“里”组成了上下结构的“量”字,利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此同时,再与形近字“童”相比较,先找出两个字的不同点,后找出两字的相同点,并组词造句。这里利用了小学生求异思维强于求同思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启发引导,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开启思维的门扉呢?应引导他们聚精会神地进入课文里的情境,主动去获得知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适时恰当地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如此,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置身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知识的形成过程了然于心。
三、调动五官,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接受效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达到想学、爱学、乐学、善学、会学的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教师的丰导作用方能彰显。
根据国外科学家的实验和研究,各种感官吸收知识的比率有很大差异。一个健全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5种器官接收知识的比率分别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据此,在阅读课文时,眼睛看、耳听、手写等充分利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各感觉器官吸收知识的输入最。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把知识点、知识的层次和系统及其整体结构用图表、知识树、知识图或心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正如俗话所说的:“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让小学生尝试利用触景生情法记忆诗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学生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才算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能被点燃。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诱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将在进一步探索中得到的补充、完善,从而让师生在教学相长中相得益彰,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虽然是个短暂学段,但决定着人生的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个学程转换,存在着环境、生活制度、活动方式以及成人对儿童的照顾程度等因素的迥异。如何做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呢?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形象直观,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
人们常说,识字教学要少讲多练,我认为:不止让学生掌握音、形、义、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重在转化。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外界事物感觉新鲜、好奇。为此,我采用童话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量”字时,我先准备好33个边长是12cm的正方形,3个正方形的上面分别写着旦、里、量,将写有“量”的这个纸板反面向着学生说:“‘旦’字这个小弟弟平时在地上、个子矮,它对‘里’字哥哥说‘你能让我站在你肩上看戏可以吗?’”“里”字哥哥说:“当然可以!”接着,我随手将写有“量”字的那个纸板的正面面对学生,同时标出音节。这样在学习“量”字的成因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元旦的“旦”字和里面的“里”字,同时也使学生知道由“旦”“里”组成了上下结构的“量”字,利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此同时,再与形近字“童”相比较,先找出两个字的不同点,后找出两字的相同点,并组词造句。这里利用了小学生求异思维强于求同思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启发引导,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开启思维的门扉呢?应引导他们聚精会神地进入课文里的情境,主动去获得知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适时恰当地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如此,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置身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知识的形成过程了然于心。
三、调动五官,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接受效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达到想学、爱学、乐学、善学、会学的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教师的丰导作用方能彰显。
根据国外科学家的实验和研究,各种感官吸收知识的比率有很大差异。一个健全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5种器官接收知识的比率分别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据此,在阅读课文时,眼睛看、耳听、手写等充分利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各感觉器官吸收知识的输入最。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把知识点、知识的层次和系统及其整体结构用图表、知识树、知识图或心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正如俗话所说的:“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让小学生尝试利用触景生情法记忆诗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学生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才算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能被点燃。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诱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将在进一步探索中得到的补充、完善,从而让师生在教学相长中相得益彰,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