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福教育:学校炼就社区文化领导力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五眼桥小学特色之路
  广州荔湾区秀水西约,五眼桥边,梁氏大宗祠原址之上,蓝天白云之下,五眼桥小学内书声朗朗,清越而具有穿透力,苍海桑田百年间,延续传统文化血脉,延伸现代教育意识去向未来。
  五眼桥属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桥有五眼,五个拱门。桥上镌刻着“通福桥”三个字。此时看上去,它似乎并不起眼,其实早在明代便连通了佛山与广州两地,让两岸人民紧密相连,两座城市福气相通。
  五眼桥小学亦有百年历史,而今隶属广州市荔湾区。
  在迅速更迭变化的城市时光里,五眼桥小学在社区文化中找到了学校品牌的根,短短数年间,由一所薄弱学校发展为社区文化高地。
  不久前,我与五眼桥小学现任校长林广慧面对面,共同探讨了其学校品牌的调优、调活、调强之路。
  调优:
  于传统中寻觅学校品牌基因
  秀水西约,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加速,日显拥挤逼仄。但五眼桥小学如同一株绿植,在此处蓬勃着、激扬着希望。这希望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五眼桥本身所具有的一个孝与善的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秀水河畔的李侍问少时家贫,靠窗外听课与夜里偷学而考取进士,加之后来清廉努力,官至户部尚书。就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母亲突然病重,他毅然决定弃官从商,回家尽孝。在此期间,他捐资修建了一座五眼桥,名之曰“通福桥”,以方便四方民众。这座桥的由来,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要素,勤奋、努力、清廉、孝道、善良……
  2012年,林广慧到五眼桥小学担任校长。当时的五眼桥小学似乎有一些特色,却无力支撑学校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经过对社区文化的深入研究,林广慧在此中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精炼成学校的办学理念——“通福教育”。
  校因桥而得名,桥因校而彰显。
  以桥为具象,取其通过、连接之意,联结历史、现在与未来,互通有无,汲取优秀传统营养,通达现代教育目标,把握未来之福。
  “具体来说,可以解读为‘五通’‘五福’‘五有’。”林广慧说,“这是一个对社区传统文化不断调优、解码的过程。”
  既然是桥,必然通达。
  通些什么?五眼桥小学给出了“五通”答案:通学、通雅、通善、通诚、通创。通学,意指孩子们自主学习,知识融会贯通;通雅,意为通达高雅,具备好的审美情趣;通善,心存善念,乐于助人;通诚,诚信为本;通创,豁达而有作为。
  “五通”相联将通往何处?通往幸福!
  通是一种行动,幸福是目的地。“五通”通往“五福”:乐学是福!雅行是福!乐善是福!诚信是福!创新是福!以这样的目标,确定教育教学行动,学生必然成为有学识、有雅致、有善心、有诚信、有作为的“五有”小公民。
  “五通”“五福”“五有”,一一对应。
  在社区传统文化中,五眼桥小学解码了属于学校自身的品牌基因,调优重组了学校的品牌结构,由此建立学校排他性特色课程和文化,建立起与社会、社区、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形像、方式,保证了学校品牌的调性。这所曾是广州市首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008年度广州市荔湾区“内保”先进单位,2007—2012年荔湾区体育(摔跤)特色学校的五眼桥小学,就此重新踏上了品牌之路。
  然而,品牌启航并非顺风顺水,压力来自于学校内外:“通福教育”能成功吗?
  对此,林广慧自信满满:“通福教育”品牌调优于传统文化基因。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品牌基因,必然通顺通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等于学校品牌的生命力。
  为此,林广慧确定了三步计划:第一步,确定架构后,由老师们共同对“通福教育”理念进行挖掘归纳,让品牌的形成成为大家共同的事情,以调动积极性。第二步,在“通福教育”理念下,引进外部力量,对师资进行培训。第三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特色课程与活动。
  三步之后,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学即将突破发展瓶颈,拥抱品牌的春天。
  调活:
  特色为桥,连接现在和未来
  特色是学校品牌的个性。学校特色决定了学校品牌排他性,即有别于其他学校,不会千校一面,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活力,决定着品牌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调优学校品牌基因,完成“通福教育”的体系架构,使老师们对“通福教育”拥有个性化理解后,五眼桥小学把目光转向了特色打造。那么,特色来自于哪里?最先考虑的是,特色必须符合“通福教育”理念,同时要灵活应对,符合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满足家长对学生成长的期望,满足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期望。
  小学教育是向未来要现在,现在就要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我最看重学生三种能力。”林广慧说,“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创新的能力,第三就是学生得到幸福的能力。”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学习力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式。而创新能力与因循守旧相对,是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幸福作为一种心态,需要每个人的认知和把握。
  事实上,这三种能力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孩子打下的基础。那么,如何把这三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以林广慧为首的五眼桥小学,灵活地将这些能力培养调入学校的特色发展,并再度将社区的文化基础调活,形成了学校独有的特色。
  五眼桥小学地处广州市最大的花卉市场和茶叶批发市场之间,平时师生上学放学,都会与花相伴,与茶相闻。于是,他们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多与花语茶道有关,且从事花、茶事业的家长很多,学生在家里耳濡目染,他们的生活与花、茶密切相连。五眼桥小学之所以决定开设《花茶和韵》特色课程,即脱胎于社区文化,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互为因果,三足而立,支撑起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幸福力。
  五眼桥小学的《花茶和韵》课程,每周开设0.5节,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计划中予以落实,其持续发展有所保障。   花有花语,茶有茶道。
  在五眼桥小学,学生分低中高年级,“花茶和韵”特色课程也各有不同。其中,低年级认识花的世界,知晓花开花落,认识世界的花街;中年级明白花语花礼,高年级初涉花道,从立花、插花开始,由简到繁,达到天地人和,内心澄清宁静。只有内心清宁,才能获得学习力和创造力。
  其实,茶道就是人间正道。中国传统的教育核心是文、行、忠、信,要的是文化通达和礼仪行为的和雅,以及忠、信等强大的内心力量。茶,不但可以感受人生冷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这一系列仪轨,将学生的行为纳入其中,端庄有矩,心守衡一。
  同时,五眼桥小学全员参与、组编了《花茶和韵》特色教材,将课程内容充分渗透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之中,学校特色得以进一步彰显与推动。与此同时,学校延伸、开创了版画特色项目,正在漫延形成“一校多品”的品牌格局。
  武术课程是五眼桥小学的另一特色。
  拥有幸福,强健的身体是基础和保证。
  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外,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注重武德的培养。五眼桥小学开发、编写了《五眼桥武术课程教材》,以特聘武术教师为核心,实施武术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武术操比赛,成功举办五眼桥小学首届武术节,巩固、强化了五眼桥小学的体育传统优势,树立了“运动、健康、快乐”的体育文化理念。
  五眼桥小学结合地域文化,调活学校特色建设,把其建成了“通福桥”,既连通传统文化,也连接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筑通福之桥,为幸福奠基。
  调强:
  学校发展为社区文化高地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所在社区的文化聚集地,属于社区的品牌象征之一。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寻找的就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适宜孩子成长的社区文化。如果学校薄弱,那么社区品牌就弱,生源就会向优质学校、优质社区流失。反之,则会产生聚集效应,成就社区品牌与学校品牌。
  把学校文化调强,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高地,以品牌校带动社区品牌,这不但是教育的品牌问题,甚至应该是地方政府从社区政治、经济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五眼桥小学这种郊区学校,其所在社区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外来人口庞杂,受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文化冲刷和激荡,呈现出新的文化特点。学校怎样才能在品牌端口,苍浪击水,直济苍海?
  五眼桥小学校长林广慧有着自己的心得。
  “在我看来,安全文明、具有创新精神、和谐的校园,就是好学校。”林广慧说,“而好学校的前提是好老师。”
  五眼桥小学的梯间步道铺着镂空式防滑垫,每个细节都为学生的安全着想——这更体现了学校为人师表的爱与关怀。就如林广慧所说,五眼桥小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以德为先,无师德即无力培养学生做人;以爱为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无法育人为善;以专业为必备,专业是教育质量的保证。
  五眼桥小学的教风为“善教如水,晓知如桥”。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秀水之畔,水流千年,五眼桥小学积淀了百年历史,唯有教师自身德性如水,包容而灵动,才能教人向善;善于完善,追求卓越,才能像“通福桥”一样,把知识传承给学生,让孩子通过“五眼桥”,走向幸福,走向未来。
  与教风相对应的是学风“乐学善思,知而致用”。
  掌握学习力、创新力和幸福力,学以致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最终,学风与教风殊途同归,都回到了学校品牌架构之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善!
  通过梳理,相信大家不难发现,五眼桥小学的品牌之路,从最初的整体规划,寻优调优,到形成自身特色,一校多品,灵活多变,再到形成教风学风,品牌走强,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其每个节奏点都围绕着社区文化的精炼,具备着强烈的品牌意识。而品牌的中心点,即在于“善”。
  五眼桥小学的校园一角,有一个专区嵌镶着数块石匾。这些石匾原藏于校史室,记录着捐资助学者的名单和事迹。林广慧把它们转移到校园一角,开辟善的教育专区。每个学生都会从那里走过,他们内心深处都会被种下一颗善的种子。
  善是一种普世价值观。
  从明代的李侍问辞官尽孝,捐资修建通福桥,到如今五眼桥小学以桥为名,将善传承,或会成为学生们一生中为人处事,与人为善的思想根源,及至将这种善带到每个家庭,奏响社区文化最强音。
  事实上,五眼桥小学已经成为社区文化的高地,引领着所在社区的文化发展。
  在某次捐款行动中,曾有一位老婆婆特意带着善款到学校做客,通过学校的途径捐助出去。而那次的捐款行动,还有其他机构在开展募捐。老婆婆之所通过学校进行捐助,一方面是受到孩子带回去的学校文化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了她对学校的信任,说明了五眼桥小学的品牌号召力。
  五眼桥小学的学校品牌,通过校长林广慧及全体师生的调优、调活、调强,在品牌发展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五眼桥小学不但炼就了社区文化领导力,还为郊区学校脱薄,成就学校品牌,提供了新的模版。在城市扩张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
  我相信:五眼桥小学的品牌发展恰如其校训“博爱至善,乐学通慧”!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
其他文献
2011年8月,我第一次踏进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学校部分学生与众不同。经过了解,我得知他们都是艺术团的孩子,几年的艺术训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气质,优雅的举止。于是,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成为了这所学校新的培养目标,而让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成为我的梦想。  要达成这个梦想,就要有自己的课程。  我们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主导,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以“美之
期刊
将校园环境打造成育人课程,让“美校园”成为学校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临近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处处彰显着“诗文化”特色,是一所闻名全国的优质品牌学校。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座诗意的殿堂,在纷扰的繁华中,凸显着清新淡雅。  广东省广州市南华小学将课程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内蕴中华美德,外显典雅韵味,令人难忘。“博古开新”使这所
期刊
广东省中山市朗晴小学课程文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中山朗晴小学是一所由东区党工委、办事处投资兴建的现代化小学。基于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需要,我们致力于培养阳光、开朗、向上,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的“朗晴学子”,并以成长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一种促进生命成长的学校文化。  朗晴小学的校园文化核心主题为“自然、人文、变化、内生”旨在从生态环境着手,让校园的一人一物都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生长,以
期刊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曲阜师范大学的标识典雅,色调彰显庄重古朴的办学风格。木铎之中为二人对坐论学,二人成“仁”突出学校秉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寓意学校以夫子之道,仁者之心,给学生以孜孜教诲,以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学生心灵。  泉州师范学院的标识以东海校区标志性建筑——南大门为设计主体,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加以抽象表现。校门顶部的钢架结构造型和校门两侧帆形门柱组合成小篆书体“泉”字;两侧门柱的
期刊
具有前瞻性的校长们,已经在素养教育课程的道路上走出了品牌。  施行多年的素质教育,在九月的金秋时节再次绽放新生的花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诠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成文的形式,指明了学生适应人生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
期刊
TED掌门人Chris Anderson告诉你如何做一场顶尖级演讲。  开学致辞、家长会讲话、教师培训分享……我们的校长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发言,如何让自己的讲话吸引教师、家长、学生等听众的注意?不妨参考一下TED大会的演讲方式。  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所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大
期刊
后勤亦可成品牌,后勤亦可成就品牌。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主要是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全校师生在一个稳定、和谐、安详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现实中我们许多人对学校后勤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和误解,认为他们是“打杂的”。学校分管后勤的副校长经常会被老师戏称为“大管家”和“修理工”,其地位与分管学校其他工作的副校长不可同日而语。  的确,学校后勤工作很多时候
期刊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小学美育特色办学解读  成华,成都之精华。  25个年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从无到有,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来,与区同龄的配套小学成华小学见证着成都市城区东部的变迁,同增长、共进步。不变的是,这所凝聚着“成都之精华”的小学自建校起便强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以美育人”的核心理念与课程改革融合,开展了系列研究。  在追寻美育的道路上,成华小学已经行走了二十多年,逐
期刊
学校向社会开放,吸引企业资源参与课程建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多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面临着资源不足、结构不优、实施低效、评价刻板等问题,而企业的优质课程产品与服务将有助于学校开设更多的特色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国学课程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固然离不开国学经典,而台湾地区的相关教育较为知名。晶侨教育可以把台湾地区的经验成果应用到内地中小学校,提供师资培训计划、教学内容与
期刊
恰当着装需遵守“TPOR”原则。  服装是介绍信,微笑是见面礼。作为教师,在工作场合得体的穿着打扮,既能美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品味,树立自己的权威感,也向学生传递着美,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学校美育的重要传播渠道。  当前,有的学校统一教师制服,但是大多数学校是没有的。所以在有些学校,教师着装比较杂乱。我们倡导教师着装在遵守惯例、扬长避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