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3年推行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艺术课程的模块教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为顺应时代的发展,2017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原有艺术课程结构上增设了“音乐与舞蹈”必修。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学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从概念、教学现状、学情分析、教学实施等视角对分层教学在“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课堂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进行相应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 音乐与舞蹈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62-02
0
舞蹈是一门技能技巧很强的艺术门类,人们长期以来的误解将其“圈禁”在高雅艺术殿堂之内。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舞蹈是陌生的,音乐与舞蹈课更是全新的。新课标提出了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并开展相应小课题研究。
1.分层教学的“前世今生”
1.1 概念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全面性、针对性、同步性等特点与我国传承至今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极具异曲同工之处。目的都是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1.2 前世
纵观人类历史的几千年长河,“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教育者不断摸索与研究,对因材施教涵义有了新的解释“共同培养目标下,依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成为中国教育之精华。而西方国家的“掌握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则可看成是西方分层教学之前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来自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加以提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则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1.3 今生
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开始推行的分类分层教学其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移民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为分层依据。五十年代英国开始全面推行之。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分层教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教学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我校教学现状与学情分析
2003年教育部推行首轮高中教育改革,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课标》中首次将舞蹈以“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形式纳入高中教学。作为省级老牌重点高中我校于2004年的秋季常规教学中正式开始该模块教学。
2.1 教学现状
依据师资配备学校以“走班制”的大班教学模式将我校高中二年级的艺术课分成音乐与美术两大板块七个模块。学生每6个行政班为1大班,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模块进行艺术课程的选修。课时为每周1节,每学年共36学时。(1)选课人数 对舞蹈的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学生在选课时出现较大偏差,开课初期近900名学生中选择该课者70人左右,占比仅7.7%。中后期因加大宣传力度,人数有所增加但依旧达不到平均人数。(2)教材 教材的选用历时十五年,经历了自编教材——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校本自编结合三个阶段。
2.2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舞蹈艺术因其专业特性、师资缺乏等因素未被纳入基础教育。这种大环境下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缺乏专业认知,对舞蹈学科产生各种误解。调查问卷显示我校近八成学生不了解舞蹈艺术,各种错误认知层出不穷:舞蹈就是压腿练功;舞蹈太娘;更有甚者因心理因素认为跳舞“丑”等等。少部分接受过舞蹈专业培训的学生又觉得自己拥有专业功底会跳舞了不需要了…… 缺乏对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加上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不了解直接导致选课学生不到总人数的1成。既不符合《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更谈不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尝试将“分层教学”运用到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当中。
3.分层教学的实施
围绕音乐核心素养,从教学对象、教学结构与内容、教学目标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实施。
3.1 教学对象
教学离不开学生,“以生为本”是高中课改的前提,当下高中生了解舞蹈的不多,绝大部分“一知半解”。少部分拥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却又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为此,课堂授课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层显得很有必要。不同的教学内容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如理论学习组、实践学习组、表演组等等。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学生,即新鲜又新奇,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所长,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有了。
3.2 教学结构与内容
从舞蹈角度解读《新课标》,其课程结构可以理解为音乐与舞蹈必修、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运用分层教学结合教学实际,调整课程结构:音乐鉴赏必修+音乐与舞蹈必修;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校本选修。
为了让学生理解开设音乐与舞蹈课的意义,较好的认识舞蹈艺术,特在一年级开设音乐鉴赏必修和音乐与舞蹈必修。以音乐为引导,围绕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开展规范、正确的相关音乐、舞蹈知识学习。舞蹈表演是通过学习、展演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校本选修则是学校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音乐与舞蹈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为直接的联系。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有所影响。针对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层能最大程度的体现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减压。(1)班级间分层。师生共同协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行一班一课制的班级间分层。(2)难易程度分层。班级内实行难易程度分层,学生依据自身条件有侧重的选择性学习。(3)即时学练分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宜的知识点参与课堂即时学练与展示。
3.3教学目标与评价
《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教学实践中围绕不同对象制定相应目标,秉承“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目标分层以对象分层为依托,由平行分层与上下分层构成。平行分层指同年级班级间分层。依据“一班一课”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上下分层指的是班级内小组分层,不同学习小组不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不断提高。”围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学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小组优势整合评价内容合理分层。如,课堂观察、提问、聆听与探究;采访、收集、整理等课外拓展活动;社会、校级、年级、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展演等。最终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辅之以加分项,做出科学、合理、客观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
4.结语
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分层教学的引入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师生获益。(1)选课学生明显增多,人数占比达到或超过平均占比。(2)从教学结构到内容,从目标到评价的逐一分层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小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自信敢于课堂表现自我;“一班一课”、知识点自主展示及课堂学练等,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课堂学习的快乐,做到愿学、乐学、好学“寓教于乐”。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兴春,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
[4]傅任敢,译.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1999.
【关键词】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 音乐与舞蹈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62-02
0
舞蹈是一门技能技巧很强的艺术门类,人们长期以来的误解将其“圈禁”在高雅艺术殿堂之内。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舞蹈是陌生的,音乐与舞蹈课更是全新的。新课标提出了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并开展相应小课题研究。
1.分层教学的“前世今生”
1.1 概念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全面性、针对性、同步性等特点与我国传承至今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极具异曲同工之处。目的都是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1.2 前世
纵观人类历史的几千年长河,“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教育者不断摸索与研究,对因材施教涵义有了新的解释“共同培养目标下,依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成为中国教育之精华。而西方国家的“掌握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则可看成是西方分层教学之前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来自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加以提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则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1.3 今生
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开始推行的分类分层教学其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移民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为分层依据。五十年代英国开始全面推行之。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分层教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教学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我校教学现状与学情分析
2003年教育部推行首轮高中教育改革,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课标》中首次将舞蹈以“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形式纳入高中教学。作为省级老牌重点高中我校于2004年的秋季常规教学中正式开始该模块教学。
2.1 教学现状
依据师资配备学校以“走班制”的大班教学模式将我校高中二年级的艺术课分成音乐与美术两大板块七个模块。学生每6个行政班为1大班,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模块进行艺术课程的选修。课时为每周1节,每学年共36学时。(1)选课人数 对舞蹈的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学生在选课时出现较大偏差,开课初期近900名学生中选择该课者70人左右,占比仅7.7%。中后期因加大宣传力度,人数有所增加但依旧达不到平均人数。(2)教材 教材的选用历时十五年,经历了自编教材——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校本自编结合三个阶段。
2.2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舞蹈艺术因其专业特性、师资缺乏等因素未被纳入基础教育。这种大环境下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缺乏专业认知,对舞蹈学科产生各种误解。调查问卷显示我校近八成学生不了解舞蹈艺术,各种错误认知层出不穷:舞蹈就是压腿练功;舞蹈太娘;更有甚者因心理因素认为跳舞“丑”等等。少部分接受过舞蹈专业培训的学生又觉得自己拥有专业功底会跳舞了不需要了…… 缺乏对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加上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不了解直接导致选课学生不到总人数的1成。既不符合《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更谈不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尝试将“分层教学”运用到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当中。
3.分层教学的实施
围绕音乐核心素养,从教学对象、教学结构与内容、教学目标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实施。
3.1 教学对象
教学离不开学生,“以生为本”是高中课改的前提,当下高中生了解舞蹈的不多,绝大部分“一知半解”。少部分拥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却又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为此,课堂授课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层显得很有必要。不同的教学内容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如理论学习组、实践学习组、表演组等等。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学生,即新鲜又新奇,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所长,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有了。
3.2 教学结构与内容
从舞蹈角度解读《新课标》,其课程结构可以理解为音乐与舞蹈必修、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运用分层教学结合教学实际,调整课程结构:音乐鉴赏必修+音乐与舞蹈必修;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校本选修。
为了让学生理解开设音乐与舞蹈课的意义,较好的认识舞蹈艺术,特在一年级开设音乐鉴赏必修和音乐与舞蹈必修。以音乐为引导,围绕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开展规范、正确的相关音乐、舞蹈知识学习。舞蹈表演是通过学习、展演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校本选修则是学校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音乐与舞蹈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为直接的联系。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有所影响。针对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层能最大程度的体现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减压。(1)班级间分层。师生共同协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行一班一课制的班级间分层。(2)难易程度分层。班级内实行难易程度分层,学生依据自身条件有侧重的选择性学习。(3)即时学练分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宜的知识点参与课堂即时学练与展示。
3.3教学目标与评价
《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教学实践中围绕不同对象制定相应目标,秉承“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目标分层以对象分层为依托,由平行分层与上下分层构成。平行分层指同年级班级间分层。依据“一班一课”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上下分层指的是班级内小组分层,不同学习小组不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不断提高。”围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学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小组优势整合评价内容合理分层。如,课堂观察、提问、聆听与探究;采访、收集、整理等课外拓展活动;社会、校级、年级、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展演等。最终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辅之以加分项,做出科学、合理、客观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
4.结语
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分层教学的引入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师生获益。(1)选课学生明显增多,人数占比达到或超过平均占比。(2)从教学结构到内容,从目标到评价的逐一分层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小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自信敢于课堂表现自我;“一班一课”、知识点自主展示及课堂学练等,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课堂学习的快乐,做到愿学、乐学、好学“寓教于乐”。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兴春,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
[4]傅任敢,译.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