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开始了从只重视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到注重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程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写字(书法)教学在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已明确地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语文学科考试中书写的分值比例达到了2-5%,即使有这样的隐性约束,但我们的教师在检查作业,批阅学生作文和各种考试的阅卷中,总有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书写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潦草、不规范,有的字迹甚至让人难以辨认。试想一下,一个学生,从学前班到中学毕业,平均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在与汉字打交道,每天都在抄抄写写。整整13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写出的字竟然让老师无法辨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那么,学生们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我想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
第二,观念上的忽视。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不少学校老师也认为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学生写字好坏对成绩、升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占用课时专门练习写字实在不值得,于是,写字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
第三,应试教育的弊端。满堂灌的教学、铺天盖地的题海压得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写好字,于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乱,至于出现的个别错别字就更难免了。
其实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现在的青少年承担着汉语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提高他们的汉语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辅导学生学习写字,便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我在从事写字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时时渗透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讲述书法渊源、激发爱国情感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与中华民族同生。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他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讲述书家人品、增强道德修养
在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如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另外在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字花费一段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述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
二、激发和培养兴趣
由于写字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的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活泼好动与写字训练的寂寞感、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广大从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如何培养学习书法兴趣,便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一)故事激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但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
(二)游戏激趣
变被动为主动。游戏活动最容易吸引那些天真活泼好动的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字词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教激趣
在教学中增加电教手段,配合课堂中的写字教学渗透,把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对一些字的形态、结构、比例,便于记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三、指导
指导是指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常规性指导
常规性指导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其中,执笔姿势和汉字结构的指导尤为重要。坐姿,只要强调每个孩子上身直立,眼睛和纸面的距离适当也就行了。而执笔姿势和方法,绝大多数学生是掌握不好的,这对字写得好坏关系极大。因此,教师一开始教写字就要逐一指导,随时矫正,以防学生不规范姿势的形成。指导的第二个重点是汉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要求学生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例如:“科”;学生对这部分字掌握好了,也就掌握了汉字的大部分。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姿”;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如“湖”、“懒”;上、中、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如“蓝”。总之,不管写什么结构的字,都要体现出方块形这一特点。
(二)规律性指导
学生一批批入校,都难免带有一种普遍性的、类似的书写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规律,随着学生换届,重复进行指导。这称之为规律性指导。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反之,笔画的位置和关系摆得不好,字写得再流利、连贯也不能算是好字。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常常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写规范。如果教师的字写得特棒,那无疑是一种享受,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往往就模仿教师的风格,从而喜欢习字,甚至迷上书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开展活动,熏陶提高
开展课外书法活动,是在写字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书法讲座: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全班学生访问身边的书法家,请他讲讲他是如何练习书法的,也可请他讲解一些有关书法知识,力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二)除把平时作业,作为书法展示的一项内容,还定期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书写比赛,除在我所任课的教学班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把书写交流扩大到全年级和全校。
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为此一直努力下去。
近年来语文学科考试中书写的分值比例达到了2-5%,即使有这样的隐性约束,但我们的教师在检查作业,批阅学生作文和各种考试的阅卷中,总有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书写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潦草、不规范,有的字迹甚至让人难以辨认。试想一下,一个学生,从学前班到中学毕业,平均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在与汉字打交道,每天都在抄抄写写。整整13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写出的字竟然让老师无法辨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那么,学生们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我想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
第二,观念上的忽视。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不少学校老师也认为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学生写字好坏对成绩、升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占用课时专门练习写字实在不值得,于是,写字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
第三,应试教育的弊端。满堂灌的教学、铺天盖地的题海压得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写好字,于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乱,至于出现的个别错别字就更难免了。
其实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现在的青少年承担着汉语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提高他们的汉语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辅导学生学习写字,便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我在从事写字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时时渗透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讲述书法渊源、激发爱国情感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与中华民族同生。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他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讲述书家人品、增强道德修养
在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如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另外在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字花费一段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述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
二、激发和培养兴趣
由于写字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的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活泼好动与写字训练的寂寞感、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广大从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如何培养学习书法兴趣,便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一)故事激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但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
(二)游戏激趣
变被动为主动。游戏活动最容易吸引那些天真活泼好动的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字词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教激趣
在教学中增加电教手段,配合课堂中的写字教学渗透,把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对一些字的形态、结构、比例,便于记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三、指导
指导是指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常规性指导
常规性指导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其中,执笔姿势和汉字结构的指导尤为重要。坐姿,只要强调每个孩子上身直立,眼睛和纸面的距离适当也就行了。而执笔姿势和方法,绝大多数学生是掌握不好的,这对字写得好坏关系极大。因此,教师一开始教写字就要逐一指导,随时矫正,以防学生不规范姿势的形成。指导的第二个重点是汉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要求学生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例如:“科”;学生对这部分字掌握好了,也就掌握了汉字的大部分。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姿”;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如“湖”、“懒”;上、中、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如“蓝”。总之,不管写什么结构的字,都要体现出方块形这一特点。
(二)规律性指导
学生一批批入校,都难免带有一种普遍性的、类似的书写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规律,随着学生换届,重复进行指导。这称之为规律性指导。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反之,笔画的位置和关系摆得不好,字写得再流利、连贯也不能算是好字。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常常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写规范。如果教师的字写得特棒,那无疑是一种享受,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往往就模仿教师的风格,从而喜欢习字,甚至迷上书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开展活动,熏陶提高
开展课外书法活动,是在写字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书法讲座: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全班学生访问身边的书法家,请他讲讲他是如何练习书法的,也可请他讲解一些有关书法知识,力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二)除把平时作业,作为书法展示的一项内容,还定期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书写比赛,除在我所任课的教学班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把书写交流扩大到全年级和全校。
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为此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