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国际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版权引进与输出到多元文化产品进出口,由单纯产品贸易到全方位国际合作,由文化合作到资本合作的发展历程。截至2009年,集团版权累计输出890多种,引进上千种,多为科技类、教育类、文学类。文化产品与文化装备制造进出口从基本为零,发展到今天的年贸易额超4亿美元,业务涉及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集团还有5家拥有进出口资质的外贸企业,主要从事光盘音像产品、印刷复制产品、各类纸张及纸制品,动漫玩具制作等服务外包业务。
集团围绕出版主业,开展全方位的文化合作,吸收全球优秀文化精髓,提高文化国际传播力,推动经贸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经贸。重点打造版权引进与输出、合作出版、文化产品进出口、资本合作等相互支撑的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经贸企业,以国际经贸为核心的文化企业。
集团在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坚持创新观念,勇于尝试,厚积薄发,积极打造“四种力”。
1.抢抓各种展示机会,增强国际合作吸引力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在国际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国际合作者的兴趣。
(1)参加各种国际大型书展,还积极参加动漫交易会、玩具展、专业产品展等各种相关国际展会,在产业链上寻找新机遇、新伙伴。
(2)参与各种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对接,创造更丰富、更有效的合作机遇。
(3)开展与国际著名出版传媒集团互访交流合作。如邀请包括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圣智学习出版集团等在内的40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来集团访问、交流、洽谈合作。
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国际级经贸会展、国际化出版会展、政府间经贸合作、大型国际营销机构、新媒体资源平台、专业化国际贸易渠道等七大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渠道,带来了很多合作项目、作者资源、信息资源、内容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
2. 研究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增强国际合作文化融合力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要有所突破,必须创新。
(1)文化产业应该突破过去那种单兵作战的国际合作方式,更多地与商品贸易、国际投资、经济技术结合起来。
(2)出版内容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当前高新传播技术,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结合起来开展国际合作。如:集团自主研发的学习型漫画《魔术笔记》,实现了图书、影视、网游、移动及电子阅读以及相关衍生产品在内的全媒体出版形式,现在已经借助iPad全球发行。
(3)应当熟悉双方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专业水准、消费习惯、阅读习惯、经营实力和方式,对引进与输出的版权应当能做对口性改编,甚至是重新创造,注重文化融合互动,找到兴奋点、沟通点、需求点,适销对路。如:集团引进的英语阅读类期刊版权,既保留了其特有的温馨和励志,又在吸取和精选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造,实现与中国市场的完全融合,非常适合国内最大读者群体——中学生,使其不仅能品读西方文化,而且能提高阅读兴趣。
3. 建立国外产业基地,增强国际合作竞争力
集团正着手选择海外三大区域中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国投资、援外、海外贸易重点区域,如非洲;欧美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港、建立互惠关系的区域),围绕印刷、复制、出版物流、文化产品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开展国际文化合作。
目前,集团在俄罗斯及欧盟地区拥有自己控股的印刷企业,以此为根基,准备重点打造两大国际合作基地:一是面向欧洲开拓商业印刷业务的印刷基地,建成有影响力、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水平优秀的高质量商业印刷国际合作基地;二是开展文化产业、传媒业务、印刷技术等涉外培训,建立集培训、旅游、服务、分拨中心于一体文化商业基地,以此建立中国文化城,并联合相关企业建立海外投资中心。
4.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增强国际合作执行力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必须要研究国际市场,把握各国经济态势、文化产业政策,更广泛、更详细、更准确地了解国际文化市场需求。要在人才、观念、产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合作执行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集团通过推出去、送出去、走出去的锻炼方式,培养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国际合作队伍。几年来,分批派出近100人到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学习、交流,人员组成具有多层次、多学科、多背景特点,他们具备很强的编译能力、语言能力、创新理念、经贸能力、洽谈技巧和文化涵养等业务功底,与国际化要求可以全面接轨。
(作者系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董事长)
集团围绕出版主业,开展全方位的文化合作,吸收全球优秀文化精髓,提高文化国际传播力,推动经贸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经贸。重点打造版权引进与输出、合作出版、文化产品进出口、资本合作等相互支撑的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经贸企业,以国际经贸为核心的文化企业。
集团在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坚持创新观念,勇于尝试,厚积薄发,积极打造“四种力”。
1.抢抓各种展示机会,增强国际合作吸引力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在国际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国际合作者的兴趣。
(1)参加各种国际大型书展,还积极参加动漫交易会、玩具展、专业产品展等各种相关国际展会,在产业链上寻找新机遇、新伙伴。
(2)参与各种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对接,创造更丰富、更有效的合作机遇。
(3)开展与国际著名出版传媒集团互访交流合作。如邀请包括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圣智学习出版集团等在内的40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来集团访问、交流、洽谈合作。
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国际级经贸会展、国际化出版会展、政府间经贸合作、大型国际营销机构、新媒体资源平台、专业化国际贸易渠道等七大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渠道,带来了很多合作项目、作者资源、信息资源、内容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
2. 研究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增强国际合作文化融合力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要有所突破,必须创新。
(1)文化产业应该突破过去那种单兵作战的国际合作方式,更多地与商品贸易、国际投资、经济技术结合起来。
(2)出版内容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当前高新传播技术,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结合起来开展国际合作。如:集团自主研发的学习型漫画《魔术笔记》,实现了图书、影视、网游、移动及电子阅读以及相关衍生产品在内的全媒体出版形式,现在已经借助iPad全球发行。
(3)应当熟悉双方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专业水准、消费习惯、阅读习惯、经营实力和方式,对引进与输出的版权应当能做对口性改编,甚至是重新创造,注重文化融合互动,找到兴奋点、沟通点、需求点,适销对路。如:集团引进的英语阅读类期刊版权,既保留了其特有的温馨和励志,又在吸取和精选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造,实现与中国市场的完全融合,非常适合国内最大读者群体——中学生,使其不仅能品读西方文化,而且能提高阅读兴趣。
3. 建立国外产业基地,增强国际合作竞争力
集团正着手选择海外三大区域中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国投资、援外、海外贸易重点区域,如非洲;欧美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港、建立互惠关系的区域),围绕印刷、复制、出版物流、文化产品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开展国际文化合作。
目前,集团在俄罗斯及欧盟地区拥有自己控股的印刷企业,以此为根基,准备重点打造两大国际合作基地:一是面向欧洲开拓商业印刷业务的印刷基地,建成有影响力、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水平优秀的高质量商业印刷国际合作基地;二是开展文化产业、传媒业务、印刷技术等涉外培训,建立集培训、旅游、服务、分拨中心于一体文化商业基地,以此建立中国文化城,并联合相关企业建立海外投资中心。
4.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增强国际合作执行力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必须要研究国际市场,把握各国经济态势、文化产业政策,更广泛、更详细、更准确地了解国际文化市场需求。要在人才、观念、产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合作执行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集团通过推出去、送出去、走出去的锻炼方式,培养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国际合作队伍。几年来,分批派出近100人到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学习、交流,人员组成具有多层次、多学科、多背景特点,他们具备很强的编译能力、语言能力、创新理念、经贸能力、洽谈技巧和文化涵养等业务功底,与国际化要求可以全面接轨。
(作者系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