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过疾病风险评估,可以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多基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本文在传统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指标,评估健康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近期风险,以期早期发现健康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实施个体化健康干预和检后健康管理,此评估方法有可能成为防治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承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协办,承载万众期待,倍受各界瞩目的“第十四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云端盛会于2021年12月20—23日胜利召开。大会以“创新学科建设 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全国健康管理学界和业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同道齐聚云端,共襄学术盛举。北京和杭州两个线下直播厅以及全国各品牌健康管理机构分会场收听收看单位数达1 500余
期刊
生物学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此,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NHT学习模式,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性,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目的:探讨化疗结束时n 18F-FDG PET/CT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并于化疗结束时行n 18F-FDG PET/CT的DLBCL患者131例[男63例、女68例,年龄(50.3±17.0)岁],利用n 18F-FDG PET/CT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
复杂不适的症状体验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症状管理可针对患者症状体验提供决策支持,改善症状。本研究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Kano模型分析出平台构建时需依次完成和完善以下功能:隐私保护、发布糖尿病诊疗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专业人员在线沟通、发布并发症防治信息、设置病友论坛、所发信息由专家审核、提供运动指导、绘制血糖体重曲线、及时更新信息、心理疏导和提醒就医。
科学本质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形式会直接影响课程开发人员、学校和教师对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影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以中学生物学为例,对比了中美两国课程标准中科学本质相关内容.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课程标准已将理解科学本质纳入教育目标,且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较为全面,初、高中科学本质具体要求呈阶段性和递进性;我国课程标准在科学本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育、教学实施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目的:探讨Lenke 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终止于腰弯顶椎(apical vertebra of lumbar curve,L-AV)患者发生远端叠加现象(adding-on,AO)的危险因素。方法:73例Lenke C型AIS患者接受后路脊柱融合手术治疗,选择L-AV作为LIV,且术后随访超过2年。根据远端AO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AO组和非AO组。影像学
推进数字化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业成绩已成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广泛共识.借助微信公众号设计生物学小实验,既紧贴时代背景,又能实现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思维导图”“学科工具”等功能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生成性和便捷性,可为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全新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学习难点、打造灵动高效的生物学课堂具有积极作用.
远程医疗有助于减轻老龄化社会中不断增加的慢性病相关的医疗负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远程医疗的目的是改善其疾病管理方式,提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依从性,减轻其相关医疗费用负担。在OSA的管理中,应用远程医疗模式可以进行5G网络下的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对接受CPAP治疗患者进行远程治疗和远程随访。
我国汉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加之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不同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章从地理学科视角出发,以徐州汉文化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汉文化地理研学课程的编制,以期传承与发扬汉文化,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