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与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的教学形式已逐渐被人们熟知,两者相结合符合教育的科学规律。把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灵活应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88-02
  全国性微课大赛结束后,教育界兴起了一股针对微课的研究热潮。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由于可汗学院的发起人萨尔曼的演讲也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正在为课堂教学改革踌躇不知所向时,微课和翻转课堂成为了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一 概念厘定
  (一)微课
  “Micro Courses”翻译成中文为“微课程”,简称微课。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微课的理念2010年传入我国,国内学者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胡铁生将微课总结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洛基山的林地高中。2007年该校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并配上教师讲课的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供因各种原因无法到校上课的学生补课自学。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多媒体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这些视频资源,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以往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
  二 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教育科学性
  (一)师生角色发生转变
  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改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和主宰者角色,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一些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如问题讨论、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而通过微课视频的设计变身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在微课和翻转课堂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借助微课视频资源的便捷,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也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的多少,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源,课堂上通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及向教师寻求必要的帮助与引导等形式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学习时间重新分配
  课堂教学时间的理性分配是翻转课堂的教育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明显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学的时间寥寥无几,或者只能靠学生课后在无人指导的环境下独自吸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前就可以充分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时间大大减少,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原来课堂传递的学习内容借助微课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介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答疑解惑,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互动显著增加
  把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课堂互动的时间与质量。由于微课资源让课前“深度预习”成为可能,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解惑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讨论学习等,这种充分交流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配以教师适当的教学评价与引导,课堂中的互动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四)教学过程科学重置
  哈佛大学教授Eric Mazur认为: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但忽略了第二部——“吸收内化”,把这一重要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答疑解惑的课堂被教师全部占用,成为一言堂的“个人表演”。事实证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Eric Mazur教授提出,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过程放在课堂时间,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這一趋势。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现实窘境
  (一)专业师资匮乏
  我们了解到,目前各高校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不够专业,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大部分高校更是将此门课程硬性摊派给相应学院的党委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由于这些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实践经验欠缺、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不系统,加之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难以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是传统大班化教学形式,教师填鸭式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吸收,最多课下辅以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上的视频自学,但因学时有限及大班教学的局限,课堂讨论和协作学习往往被忽视或流于形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讲解,更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指导,目前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实现本门课程的开设目的。   (三)个性指导不足
  前文提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重视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指导,更要兼顾个性指导。而当前的大班教学难以实现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协作讨论等教学形式,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需求。个性化指导不足将直接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 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 教学互动双方分析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同时有着相对较高的学历和较快地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对于创新性教学适应性较强。此外,由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大学教师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多媒体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其中包括每天备课都会用到的PPT幻灯片。同时,在视频公开课和网络选修课日渐流行的今天,大学教师也逐渐具备了录制视频课件的能力。大学生相较于中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完成对视频课程的自学。 以上因素为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
  2 教学环境分析
  首先,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取课堂集中授课与课下网络教育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独立观看视频的学习方式。大学高度普及的多媒体、信息化,以及为大学生学习提供的电子阅览室,加之几乎人手一台电脑的现实,为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二)应用的具体策略
  1 课前——知识交流和传递
  课前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备课和录制微课视频,二是学生的自主预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按重难点分解知识点并依此录制微课视频构成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分别由微视频、课件、教案、配套练习等组成。教师把这些学习单元以知识树的逻辑结构上传在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和预习。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习单元的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安排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预习教师提供的学习单元内容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不能及时吸收消化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同学交流互动或者留到课堂上向教师寻求指导。
  2 课中——知识建构和内化
  在课堂教学中,以面对面教学为主,围绕小组活动开展组织讨论、团体辅导、个性化指导以及总结点评等主要四个环节。教师可以先以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或一个主题情景作为导入,引起学生讨论分享。随后,可以从已经提交的作业中事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最后由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必要时给予同学们个性化指导,解决学生个体困惑。在课堂教学中,综合采用课堂讲授、启发诱导、小组协作、答疑解惑等方式和策略,针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综合利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3 课后——知识巩固和拓展
  课后,主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反思。在此阶段,共分为作品展示、资源学习、论坛交流以及拓展任务四个环节。经过课堂的展示、分享、讨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把作业修改完善后上傳至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再次展示,或者提出新的困惑,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进一步将课程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此外,师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分享优秀学习资源,这种便捷的交互方式打破了时空局限,更好地增加了师生互动,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昌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微课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7).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地方院校应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本文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理实一体化;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76-02
如何发挥学科基础课在经管专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当前经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两年来,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
Psychiatric health records are highly sensitive data which requires special policy to maintain its privacy,without affecting data accessibility.The current auth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学科特色领域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学科-教师”三个“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总结了其近十年来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86-02  一 “
从大陆海底边缘、海底山脉和海岛这 3个不同的环境来研究海洋磷块岩中的锰和钼。1 大陆海底边缘的磷块岩和沉积物  对采自纳米比亚内陆架的现代含磷酸盐沉积物硅藻软泥的
高直链淀粉是指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超过50%的淀粉,由于其特殊的理化特性,高直链淀粉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本课题组培育的一系列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杂交组合以及自交系为材料,运用定量PCR、阴离子交换色谱及TPA质构分析等方法对高直链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的结构特征,以及高直链玉米的膨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直链淀粉含量
电击基因转移技术是从1985 年开始,应用于植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已广范应用于各种植物中。将电击转化技术用于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目前还无相关报道。由于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较之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易于培养,且小麦游离小孢子的培养体系已日趋完善,因此,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是良好的电击转化受体。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对11 个不同小
[摘 要] 风险投资学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能够做到整合规范教学内容,将多元教学方法融入课程的学习里,合理的实验训练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借力研究性专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授课形式,并有针对性介绍风险投资典型事件,同时将风险投资和专业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系统介绍风险投资相关知识的形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直观、迅速地了解掌握风险投资。  [关键词] 风险投
[摘 要] 公关交际英语为行业英语(ESP),是本校公共关系学和礼仪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笔者通过三年的教改实践,摸索出一条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改革考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行业英语;公关交际英语;教学模式;交际教学法;Blackboard平台;体演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1145×Y331 F1获得的DH群体,属国内第一个生物孤雌生殖诱导产生的DH群体。本研究以其为材料,通过比较DH群体、重组自交系和双亲的农艺性状,对DH群体做出评价。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DH群体的遗传分离特性。由于1145是高抗青枯病白交系,Y331是高感青枯病自交系,分两次重复对行种植DH系,并分别接种青枯病原禾谷镰刀菌和肿囊腐霉菌,以检测DH家系对两种病原菌的抗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