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即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本文中,笔者围绕《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即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一、学科特点及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是包含加工方法、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等内容为一体的课程,其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而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理论课程学的比较多,但是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只参加过《金工实习》,对一些机床、夹具等知之甚少。笔者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始终没得到改变,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学生学习资料主要来源于课本,缺少主动到网络上去查找些实际生产视频资料或图文资料,对实践环节了解太少;三是教学经费紧张,出去参观实际生产机会少,学生感性认识差。
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全面系统的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工艺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学习本课程是不够的,还必须全面分析有关培养工艺能力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根据工艺内容的性质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的安排教学内容,编写各部分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工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机器装配方法及工艺过程、工艺装备的特点和应用:生产实习主要让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基本工艺方法和各类机床的夹具有一个感性认识;工艺课程设计应侧重综合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工艺规程制定及夹具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分段实施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学习这门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安排教学时,应以生产实习为界,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进行生产实习前,学生必须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如基准选择、定位分析、加工方法选择、装配方法、技术经济性和工艺方案选择等。而在生产实习后,主要学习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等。这种教学安排,将实践性强的内容安排在实习之前,使课堂教学内容在实习中都可以看到,同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添了生产实习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是在上专业课之前参加的金工实习,主要使学生通过现场车、铣、刨、磨、焊接、铸造和锻造等实际操作,获得冷、热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工艺知识和各类设备知识。生产实习是在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过程中,到工厂参观,主要是工艺实习。在这次实习中,学生应重点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及所用机床、刀具、夹具和量具。对装配工艺和精度保证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课堂所学内容和实习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起来。首先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接着一周实习,然后再课程设计,使两个教学活动穿插起来,相互促进。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课程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实习也不再盲目,而且把课程设计运用于实践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的深入实训中心,多研究相关的加工工艺和同类夹具、刀具的结构。
(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除了上述提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以外,我们也可以从教学本身出发,将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首先,丰富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一些动画,图片,声音加入课件中。如讲到工艺系统刚度。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时,可以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整个加工过程,工件变形情况。通过观看加工过程中,工件变形过程,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其次,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生产实习中看不到的东西。如讲到装配工艺过程时,我们让学生观看宝马跑车的装配过程视频,而且视频中配有详细的讲解。这样让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回到课堂,学生就有兴趣,上课效果明显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课程题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题目,认真安排课程设计的进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将课程设计和实习相互渗透,一边设计一边实习。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锻炼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所以,本课程教学应彻底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即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一、学科特点及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是包含加工方法、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等内容为一体的课程,其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而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理论课程学的比较多,但是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只参加过《金工实习》,对一些机床、夹具等知之甚少。笔者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始终没得到改变,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学生学习资料主要来源于课本,缺少主动到网络上去查找些实际生产视频资料或图文资料,对实践环节了解太少;三是教学经费紧张,出去参观实际生产机会少,学生感性认识差。
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全面系统的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工艺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学习本课程是不够的,还必须全面分析有关培养工艺能力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根据工艺内容的性质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的安排教学内容,编写各部分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工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机器装配方法及工艺过程、工艺装备的特点和应用:生产实习主要让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基本工艺方法和各类机床的夹具有一个感性认识;工艺课程设计应侧重综合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工艺规程制定及夹具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分段实施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学习这门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安排教学时,应以生产实习为界,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进行生产实习前,学生必须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如基准选择、定位分析、加工方法选择、装配方法、技术经济性和工艺方案选择等。而在生产实习后,主要学习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等。这种教学安排,将实践性强的内容安排在实习之前,使课堂教学内容在实习中都可以看到,同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添了生产实习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是在上专业课之前参加的金工实习,主要使学生通过现场车、铣、刨、磨、焊接、铸造和锻造等实际操作,获得冷、热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工艺知识和各类设备知识。生产实习是在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过程中,到工厂参观,主要是工艺实习。在这次实习中,学生应重点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及所用机床、刀具、夹具和量具。对装配工艺和精度保证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课堂所学内容和实习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起来。首先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接着一周实习,然后再课程设计,使两个教学活动穿插起来,相互促进。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课程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实习也不再盲目,而且把课程设计运用于实践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的深入实训中心,多研究相关的加工工艺和同类夹具、刀具的结构。
(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除了上述提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以外,我们也可以从教学本身出发,将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首先,丰富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一些动画,图片,声音加入课件中。如讲到工艺系统刚度。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时,可以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整个加工过程,工件变形情况。通过观看加工过程中,工件变形过程,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其次,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生产实习中看不到的东西。如讲到装配工艺过程时,我们让学生观看宝马跑车的装配过程视频,而且视频中配有详细的讲解。这样让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回到课堂,学生就有兴趣,上课效果明显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课程题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题目,认真安排课程设计的进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将课程设计和实习相互渗透,一边设计一边实习。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锻炼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所以,本课程教学应彻底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