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在2016年均出现承诺业绩但并不达标的情况
曾被誉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300027.SZ),近来业绩连续“亮红灯”:2016年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继续亏损。其股价从2016年初一路下滑,从20.6元降至目前的8.3元,下跌了近60%。作为影视巨头的华谊兄弟,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呢?《投资者报》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相关负责人,但未得到答复。
电影票房惨淡 主营难看
3月末,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17.2%,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亏损401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盈利4.72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说明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出现问题,查阅财报可发现,其业务主要有影视娱乐,占总收入的73%,还有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以及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而2016年,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因参股英雄互娱,2016年华谊兄弟取得投资收益1.09亿元,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更是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若没有大量抛售股份,华谊兄弟将难逃亏损命运。那么,其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板块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几年表现不佳,从2014年起,扣非净利润增速就一路下滑,在2015年时就已经变成负值。且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又预计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
有业内人士称,华谊兄弟业绩的下滑,主要由于票房收入呈现“疲软”。据其年报,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寻龙诀》,这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这一数字与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的43亿元总票房相比相差一大截。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华谊兄弟2016年总票房的47%,然而,《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多少收益目前仍不得而知。进入2017年一季度,除了《西游伏妖篇》有16.57亿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两部电影票房都比较惨淡。
院线话语权薄弱求转变
而对于电影票房“阵痛”,业内人士认为很大原因是华谊兄弟在院線放映等终端链条上话语权薄弱。去年,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
对此,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的不足。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不过,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跟国内院线巨头还相差很远。
比如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而对于华谊兄弟来说,除了要加快布局院线领域,其需要兼顾的业务还有很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然盈利艰难。在这样大扩张、大跨界的背景之下,华谊兄弟能有多少资金和精力投入终端放映市场,真的很难说。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有的也出现承诺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据其2016年年报,“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业绩承诺出现不达标。
2014年4月收购的银汉科技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的研发、运营服务。被收购时,其做出业绩承诺称,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然而,在2016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完成率仅为63%。与此同时,之前由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成立仅一天就被华谊兄弟收购的东阳浩瀚,2016年净利润1.01亿元,未达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数额1.03亿元,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
而且,有张国立参股的常升影视承诺2016年净利润3779万元。但实际上,净利润仅为2500万元,也未达到业绩承诺。
那么,为何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呢?
回顾A股发展史,这种成立时间短、运营时间短、处于发展阶段初期的标的被并购上市已经成为常态。
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风口教育”,从影视、游戏到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标的发展阶段越来越早期化,估值标准从3个月营利预期到未来3年业绩再到赌赛道“万亿市值”,一级市场项目越来越昂贵。相应地,就出现了“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趋势,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为了兑现业绩,还会加快并购,把并购从“产业发展”变成“市值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业绩承诺越来越无法对中小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当非关联方并购越来越多,业绩承诺就会逐步演变为用于推高并购交易标的估值,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又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拉高。
如此一来,并购标的原股东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超额收益,上市公司股东也可以通过质押或减持的方式获取大量现金,只有中小股民“饱受摧残”。
曾被誉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300027.SZ),近来业绩连续“亮红灯”:2016年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继续亏损。其股价从2016年初一路下滑,从20.6元降至目前的8.3元,下跌了近60%。作为影视巨头的华谊兄弟,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呢?《投资者报》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相关负责人,但未得到答复。
电影票房惨淡 主营难看
3月末,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17.2%,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亏损401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盈利4.72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说明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出现问题,查阅财报可发现,其业务主要有影视娱乐,占总收入的73%,还有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以及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而2016年,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因参股英雄互娱,2016年华谊兄弟取得投资收益1.09亿元,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更是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若没有大量抛售股份,华谊兄弟将难逃亏损命运。那么,其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板块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几年表现不佳,从2014年起,扣非净利润增速就一路下滑,在2015年时就已经变成负值。且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又预计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
有业内人士称,华谊兄弟业绩的下滑,主要由于票房收入呈现“疲软”。据其年报,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寻龙诀》,这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这一数字与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的43亿元总票房相比相差一大截。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华谊兄弟2016年总票房的47%,然而,《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多少收益目前仍不得而知。进入2017年一季度,除了《西游伏妖篇》有16.57亿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两部电影票房都比较惨淡。
院线话语权薄弱求转变
而对于电影票房“阵痛”,业内人士认为很大原因是华谊兄弟在院線放映等终端链条上话语权薄弱。去年,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
对此,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的不足。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不过,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跟国内院线巨头还相差很远。
比如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而对于华谊兄弟来说,除了要加快布局院线领域,其需要兼顾的业务还有很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然盈利艰难。在这样大扩张、大跨界的背景之下,华谊兄弟能有多少资金和精力投入终端放映市场,真的很难说。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有的也出现承诺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据其2016年年报,“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业绩承诺出现不达标。
2014年4月收购的银汉科技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的研发、运营服务。被收购时,其做出业绩承诺称,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然而,在2016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完成率仅为63%。与此同时,之前由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成立仅一天就被华谊兄弟收购的东阳浩瀚,2016年净利润1.01亿元,未达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数额1.03亿元,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
而且,有张国立参股的常升影视承诺2016年净利润3779万元。但实际上,净利润仅为2500万元,也未达到业绩承诺。
那么,为何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呢?
回顾A股发展史,这种成立时间短、运营时间短、处于发展阶段初期的标的被并购上市已经成为常态。
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风口教育”,从影视、游戏到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标的发展阶段越来越早期化,估值标准从3个月营利预期到未来3年业绩再到赌赛道“万亿市值”,一级市场项目越来越昂贵。相应地,就出现了“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趋势,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为了兑现业绩,还会加快并购,把并购从“产业发展”变成“市值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业绩承诺越来越无法对中小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当非关联方并购越来越多,业绩承诺就会逐步演变为用于推高并购交易标的估值,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又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拉高。
如此一来,并购标的原股东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超额收益,上市公司股东也可以通过质押或减持的方式获取大量现金,只有中小股民“饱受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