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并发压疮的护理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肠坏死病情凶险,并发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从危及生命。该病有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持续性腹痛等状。[2]但由于肠坏死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1]。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静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术后一周内发生肠瘘。采取局部引流,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灌洗腹腔;应用各种营养物质等保守治疗,加之这例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现就临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肠切除 肠瘘 压疮 护理
  1. 呼吸道管理,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位,清醒后取半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老年患者由于呼吸肌进行性衰退,肺组织生理弹性减退,肺泡膨胀,毛细血管受损,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迟缓,气管内分泌物不宜咳出,且术后留置胃管,刺激咽喉部使分泌物增加,加之患者体力透支,咳嗽无力等原因,使呼吸道不能顺利排出分泌物,极易发生继发感染或引起窒息。
  措施:对于术后痰液粘稠,排出不畅者要适度进行胸部震荡及叩击,定时翻身,拍背,早期用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2. 胃肠减压的管理,维持有效的胃肠引流,减轻胃肠压力,定时检查引流器负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如胃管有食物残渣堵塞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反复抽吸冲洗,将食物残渣抽出,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早期胃管引流液为褐色,24小时后渐变为草绿色,以后渐变为无色。一般术后3-5天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无腹痛,腹胀,可根据医嘱停止胃肠减压。
  3. 营养支持的管理
  (1)肠外营养,严格落实配置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配置顺序和现配现用的原则,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滴注速度。
  (2)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用输液泵控制营养液的流速,利用加热器保持输入营养液的温度,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输入营养液,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大便性质,观察患者的适应程度,随时调整流速。
  4. 饮食管理,术后需及时补充营养,并尽快获得正氮平衡,使伤口迅速愈合,早日康复。掌握饮食程序,进食应循序渐进,肠功能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后,先流质半量进食后无不适,次日改为全量流质,进流质3天后无不适再过渡到半流质,软食。若饮食不当,违背饮食原则,术后过早进食,暴饮暴食或进食坚硬类食物,极易造成肠吻合瘘。
  5.心理护理,要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已经心理承受能力,适当解释疾病有关知识,使病人消除焦虑和恐惧,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对抑郁型患者要联合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工作,加强巡查,防止发生意外。
  6.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患者则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活动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管不畅造成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以防感染。
  7.术后并发症,肠梗阻术后有可能发生肠瘘,压疮,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要加强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
  7.1术后肠瘘的常见因素,全身因素为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贫血、黄疸等。局部因素除创伤外,常见的有:①肠管吻合术后,局部出现水肿、炎症、血循环障碍等造成吻合口破裂;②吻合口远端肠管有梗阻或狭窄;③腹腔引流管过硬过久术中粘膜对合不齐;④术中粘膜对合不齐。
  措施: 肠瘘的局部护理处理肠瘘的原则为:引流、吸引、堵塞和手术四个步骤,护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的引流既可控制感染,同时也有利于肠瘘的愈合。因此,必须保持引流通畅和准确地记录24小时引流量。(2)引流时,最好使用双套管负压吸引装置,但需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须勤换药,局部涂油膏,采取暴露疗法加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和清洁。⑶根据医嘱采取局部引流,使用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持续灌洗腹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2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 主要的治疗原则①定期的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的重要性,加强防护措施,特别不能患侧卧位,局部架空,是受压局部能悬空称之为"架桥法"。②免除不良刺激,勤洗皮肤,勤更换床单被罩,做好排便功能的训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③免除局部剪切力及摩擦力④改善营养摄入优质蛋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A和锌 。
  在全面了解病情、有效预防感染、积极做好用药、饮食护理的基础上,术后重点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提高术后治愈率,减少肠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江志伟,李宁,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切除病人中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0):836-838.
  [3]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支气管肺炎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环境不良、营养障碍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本病。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2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 ;护理  1一般护理  1.1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室温控制在18~2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关键词】肺肿瘤;热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胸腔热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度较高,尤其适用于晚期恶性肿瘤身体机能低下者。本研究采用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5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氧综合征(OS AHS)的主要有效手术方式。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检查和护理,对于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氧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OS AHS是由于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狭窄或阻塞,造成睡眠通气障碍而在睡眠时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采取同种药物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氧气驱动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超声驱动雾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常见持续性发热,,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PICC将药物输液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护理  1. PICC的定义  1.1 外周中心静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方法:消除老年患者的低落情绪及心理负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使老年患者充分感受到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恢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9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为60~110 min,手术平均耗时80 min。平均出血量约1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天,98例患者中最大增生的腺体重约80 g,术后患者排尿正常。结论 该术式创伤轻、高效、安全、痛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探讨,使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职业暴露的防护观念、规范操作流程及标准预防、锐利废弃物正确处置、完善职业暴露管理体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职业暴露的伤害,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护理  对于妇产科这一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