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4-02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患者肝脏在脂肪类物质消化、吸收、转化、分泌和氧化等一系列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理平衡性失调,其中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在人体肝脏组织细胞当中的内蓄积量大于肝湿重的5.0%,或者肝臟组织当中有超过50%的肝细胞脂肪化病理状态就可称之为脂肪肝。同时脂肪肝也是肝硬化疾病的前期病变,脂肪肝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时诱发脂肪肝的相关病因机制比较复杂,例如营养失调、小肠旁路手术后、酗酒、糖尿病、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药物、肥胖等均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某些疾病造成肝细胞内毒性损伤,也容易诱发脂肪肝,女性处于妊娠后期也可能发生脂肪肝,而肥胖与与酗酒则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原因。临床中脂肪肝又可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5%-10%,中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重量的10%-25%,而重度脂肪肝则是指脂肪浸润量超过肝脏重量的25%-50%。
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目前临床中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主要借助于B超,可提示肝脏存在衰减波,同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蛋白、胆红素以及色素排泄实验均呈现异常,也可在必要情况下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其中肝活体组织检查是最具临床诊断意义的项目。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胁痛、痞块、肝着以及瘕积等范畴中,认为其病因多是由各类原因造成的肝、脾、肾气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木不疏土以及气郁血瘀。同时认为脂肪肝属本虚而标实之证,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和痰、湿、瘀等密切相关,多是由于患者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以及肆意饮酒而造成的肝失疏泄、痰湿内生、肝脾血瘀、脾失健运,甚则日久化热伤阴,其病位在肝脾二脏,在治疗中需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又将脂肪肝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
1 肝郁脾虚型
该类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抑郁、腹胀便溏、失眠健忘、舌苔淡白以及口干纳差和脉玄细弱等。治疗中应坚持疏肝健脾和渗湿止泻的原则,例如通过应用逍遥散合痛泻药方加减可取得显著疗效,该方剂中中药组成主要包括柴胡、茯苓、防风、当归、炙甘草、陈皮、白芍、白术、郁金、枳壳、菊花、以及香附和莱菔子等。
2 气滞血瘀型
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胸胁胀闷、舌紫暗或斑点瘀斑、胁下痞块、刺痛以及走窜疼痛等。该症型患者治疗中须坚持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的基本原则,例如应用中医药柴胡疏肝散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等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方剂当中主要包括桃仁、熟地、川牛膝、红花、白芍、香附、水蛭、当归、川芎、桔梗、陈皮、郁金、山楂等。
3 痰湿困脾型
此类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渴不欲饮水、体型肥胖、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倦怠乏力以及胸脘痞满和腹胀纳呆等,同时舌淡且体胖,舌边缘有齿痕和脉滞缓。此类患者治疗中应坚持燥湿化痰及健脾和胃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中通常用二陈汤以及香砂六君子汤等进行治疗,方剂当中主要应用白术、黄芪、木香、党参和砂仁等中药。
4 痰热中阻型
此类患者的症状集中表现为口苦、尿黄、惰怠、嗜睡、恶心、呕吐、头身困重、便溏不爽以及嗳气吞酸等,同时舌苔淡红或舌苔黄腻。治疗中应坚持化湿清热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中通常应用黄连温胆汤以及三仁汤加减方等治疗,方剂当中主要包括黄连、白蔻仁、大枣、薏苡仁、竹茹、茯苓、枳实、陈皮和法半夏等。
5 中医在脂肪肝中的固方加减治疗
(1)抗脂肪肝
对于脂肪肝患者无论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均需要坚持活血化瘀和化痰利湿的原则,同时辅助柔肝运脾益肾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在方剂选择中可选择复元活血汤、杞菊地黄丸加减以及栝蒌莲白汤等治疗。方剂中主要包括柴胡、女贞子、金瓜露、何首乌、山楂、丹参、红花、蒲黄、菊花、赤芍、郁金、泽泻等,也可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治疗。
(2)降血脂
通常脂肪肝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偏高,在脂肪肝患者治疗中除了要积极控制饮食之外,并服用以上抗脂肪肝的中药方剂,还需要进行降血脂的辅助治疗。可将泽泻、蒲黄、山楂、荷叶和鬼针草混合后开水浸泡作为茶饮。除此之外,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食用海狗油、宁红瘦身含片、中华大蒜油以及降血脂豆粉等作为食疗补品。
6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调理
脂肪肝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可保持高蛋白以及适量脂肪与糖类的摄入,同时需要摄入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维持机体营养的均衡。
在饮食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下述饮食禁忌。首先可适当食用瘦肉、脱脂牛奶、兔肉、去卵鱼肉、海米、鸡蛋、豆腐和干贝等富含氨基酸和高蛋白的食品。除此之外,也可多食用蘑菇、紫菜、鸡蛋汤、豆腐汤以及海带瘦肉汤等。第二,可适当多食用荞麦面粉、小米、糙米等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糖的食物,同时每天的食用量应小于250克,尽可能少食用或者不食用粉丝、甘薯、豆粉、芋头、土豆、香蕉以及胡萝卜等淀粉含量以及糖分含量偏多的食物。第三,在日常烹饪中选择菜油、葵花籽油、豆油、芝麻油以及花生油等作为烹调食用油,同时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小于十克,尽可能少食用或不食用肥肉、猪油、鱼子、酥油、动物内脏、甲壳类、海鲜和蛋黄等富含高胆固醇的食物。第四,可多食用新鲜蔬菜和瓜果,例如油菜、甜菜、菠菜、莴笋以及菜花等,尽量少食用卷心、白白菜以及青菜等蔬菜。除此之外,脂肪肝患者还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日可坚持打太极拳一小时或者坚持散步十公里,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维持心情的愉悦和舒畅,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以及忧郁等。
综上所述,脂肪肝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中医将脂肪肝纳入到“肝痞”范畴中,并且认为与痰、湿、瘀存在相关性。中医将脂肪肝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四个不同症型,治疗中需要坚持辩证分型的原则,除此之外脂肪肝患者还需要注重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患者肝脏在脂肪类物质消化、吸收、转化、分泌和氧化等一系列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理平衡性失调,其中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在人体肝脏组织细胞当中的内蓄积量大于肝湿重的5.0%,或者肝臟组织当中有超过50%的肝细胞脂肪化病理状态就可称之为脂肪肝。同时脂肪肝也是肝硬化疾病的前期病变,脂肪肝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时诱发脂肪肝的相关病因机制比较复杂,例如营养失调、小肠旁路手术后、酗酒、糖尿病、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药物、肥胖等均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某些疾病造成肝细胞内毒性损伤,也容易诱发脂肪肝,女性处于妊娠后期也可能发生脂肪肝,而肥胖与与酗酒则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原因。临床中脂肪肝又可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5%-10%,中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重量的10%-25%,而重度脂肪肝则是指脂肪浸润量超过肝脏重量的25%-50%。
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目前临床中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主要借助于B超,可提示肝脏存在衰减波,同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蛋白、胆红素以及色素排泄实验均呈现异常,也可在必要情况下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其中肝活体组织检查是最具临床诊断意义的项目。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胁痛、痞块、肝着以及瘕积等范畴中,认为其病因多是由各类原因造成的肝、脾、肾气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木不疏土以及气郁血瘀。同时认为脂肪肝属本虚而标实之证,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和痰、湿、瘀等密切相关,多是由于患者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以及肆意饮酒而造成的肝失疏泄、痰湿内生、肝脾血瘀、脾失健运,甚则日久化热伤阴,其病位在肝脾二脏,在治疗中需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又将脂肪肝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
1 肝郁脾虚型
该类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抑郁、腹胀便溏、失眠健忘、舌苔淡白以及口干纳差和脉玄细弱等。治疗中应坚持疏肝健脾和渗湿止泻的原则,例如通过应用逍遥散合痛泻药方加减可取得显著疗效,该方剂中中药组成主要包括柴胡、茯苓、防风、当归、炙甘草、陈皮、白芍、白术、郁金、枳壳、菊花、以及香附和莱菔子等。
2 气滞血瘀型
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胸胁胀闷、舌紫暗或斑点瘀斑、胁下痞块、刺痛以及走窜疼痛等。该症型患者治疗中须坚持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的基本原则,例如应用中医药柴胡疏肝散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等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方剂当中主要包括桃仁、熟地、川牛膝、红花、白芍、香附、水蛭、当归、川芎、桔梗、陈皮、郁金、山楂等。
3 痰湿困脾型
此类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渴不欲饮水、体型肥胖、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倦怠乏力以及胸脘痞满和腹胀纳呆等,同时舌淡且体胖,舌边缘有齿痕和脉滞缓。此类患者治疗中应坚持燥湿化痰及健脾和胃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中通常用二陈汤以及香砂六君子汤等进行治疗,方剂当中主要应用白术、黄芪、木香、党参和砂仁等中药。
4 痰热中阻型
此类患者的症状集中表现为口苦、尿黄、惰怠、嗜睡、恶心、呕吐、头身困重、便溏不爽以及嗳气吞酸等,同时舌苔淡红或舌苔黄腻。治疗中应坚持化湿清热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中通常应用黄连温胆汤以及三仁汤加减方等治疗,方剂当中主要包括黄连、白蔻仁、大枣、薏苡仁、竹茹、茯苓、枳实、陈皮和法半夏等。
5 中医在脂肪肝中的固方加减治疗
(1)抗脂肪肝
对于脂肪肝患者无论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均需要坚持活血化瘀和化痰利湿的原则,同时辅助柔肝运脾益肾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在方剂选择中可选择复元活血汤、杞菊地黄丸加减以及栝蒌莲白汤等治疗。方剂中主要包括柴胡、女贞子、金瓜露、何首乌、山楂、丹参、红花、蒲黄、菊花、赤芍、郁金、泽泻等,也可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治疗。
(2)降血脂
通常脂肪肝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偏高,在脂肪肝患者治疗中除了要积极控制饮食之外,并服用以上抗脂肪肝的中药方剂,还需要进行降血脂的辅助治疗。可将泽泻、蒲黄、山楂、荷叶和鬼针草混合后开水浸泡作为茶饮。除此之外,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食用海狗油、宁红瘦身含片、中华大蒜油以及降血脂豆粉等作为食疗补品。
6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调理
脂肪肝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可保持高蛋白以及适量脂肪与糖类的摄入,同时需要摄入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维持机体营养的均衡。
在饮食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下述饮食禁忌。首先可适当食用瘦肉、脱脂牛奶、兔肉、去卵鱼肉、海米、鸡蛋、豆腐和干贝等富含氨基酸和高蛋白的食品。除此之外,也可多食用蘑菇、紫菜、鸡蛋汤、豆腐汤以及海带瘦肉汤等。第二,可适当多食用荞麦面粉、小米、糙米等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糖的食物,同时每天的食用量应小于250克,尽可能少食用或者不食用粉丝、甘薯、豆粉、芋头、土豆、香蕉以及胡萝卜等淀粉含量以及糖分含量偏多的食物。第三,在日常烹饪中选择菜油、葵花籽油、豆油、芝麻油以及花生油等作为烹调食用油,同时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小于十克,尽可能少食用或不食用肥肉、猪油、鱼子、酥油、动物内脏、甲壳类、海鲜和蛋黄等富含高胆固醇的食物。第四,可多食用新鲜蔬菜和瓜果,例如油菜、甜菜、菠菜、莴笋以及菜花等,尽量少食用卷心、白白菜以及青菜等蔬菜。除此之外,脂肪肝患者还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日可坚持打太极拳一小时或者坚持散步十公里,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维持心情的愉悦和舒畅,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以及忧郁等。
综上所述,脂肪肝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中医将脂肪肝纳入到“肝痞”范畴中,并且认为与痰、湿、瘀存在相关性。中医将脂肪肝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四个不同症型,治疗中需要坚持辩证分型的原则,除此之外脂肪肝患者还需要注重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