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江泽民同志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刻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以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
音乐教育正是在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使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旋律产生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 《翠湖春晓》 《 花儿与少年》 《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至今,还不到两年,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江泽民同志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刻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以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
音乐教育正是在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使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旋律产生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 《翠湖春晓》 《 花儿与少年》 《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至今,还不到两年,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