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专机将伤员从四川灾区送到杭州,每个病人有一辆救护车从机场接到医院,每辆车有一位医生和护士专门负责病人的治疗……到5月31日下午为止,我省共接收了来自灾区的1019名伤员。
包机运来灾区伤员
5月28日上午10时35分,一架载满36名四川地震灾区危重伤员的专机,缓缓降落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此时,停机坪上,37辆救护车,来自浙江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手抬担架的武警战士,早已准备就绪。搭乘这架飞机的危重伤员将全部在第一时间转运至金华进行救治。
“小心,慢点慢点。”因为此趟专机搭载的都是危重伤员,不少伤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动弹。为了减少移动身体可能带来的伤痛,将伤员从飞机上转移下来时,萧山机场特地启用了升降车。伤员躺在移动病床上被推入升降车车厢内,随着车厢缓慢降落,伤员平安到达地面,随后立即被抬上急救车,送往救治医院。
每一辆救护车搭配1名医生和1名护士,加上呼吸机等各种医疗设备,相当于37个小型抢救室。“一大早就到了,我们已经为伤员们准备了特需病房,增加了护理人员,同时也招募了志愿者,我们要给灾区的伤员们提供最好的病房,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治疗,让他们就像回到家一样。”金华中心医院副院长袁坚列说,将有20名伤员送往中心医院接受救治。
站在急救车前,金华中医院脑外科医生童民锋有些激动。他说,四川地震发生后,自己就提出请求,希望能奔赴灾区一线帮助受难的同胞,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我们医院将接收8名伤员。接到任务后,我兴奋了好久,终于可以为灾区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心声。
在这36名灾区伤员里,有一位刚刚年满5岁的羌族女孩马加丽,她是伤员里年纪最小的。小女孩的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后脑勺也被包得严严实实的,一旁小加丽的妈妈说,她们的家在汶川,突如其来的地震把他们身后的房子震塌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地砸落在小加丽头上。在四川的医院里,医生为小加丽做了一次手术,把加丽腿上的皮肤移植到了头上,这一次来浙江,主要是帮小加丽做一次整形手术。“下了飞机,我看到这么多好心的浙江人,有大家的帮忙,只要人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小加丽的妈妈眼里含着泪花。
据悉,5月30日下午5点50分,由四川德阳开至杭州的专列抵达杭州城站火车站。来自德阳、绵阳、新都等地的330名地震伤病员陆续被送往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的医院进行医治。5月29日,4架包机运送的110名伤病员也先后抵达温州,部分伤员随后被送往丽水接受治疗。
悉心治疗温馨照料
一批批四川地震伤员抵达我省后,相关的接收医院迅速行动起来,用最强的医疗力量,最好的护理人员,表达浙江人民对灾区伤员的深切关爱。在各个救治医院,到处可以看到忙碌而有序的治疗,细心而周到的照料。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分到17名伤员,29号下午伤员到达医院后,该院立即召集大批创伤专家进行讨论和会诊。会诊的结果是,一名11岁的孩子和两名大人需立即作清创手术。与此同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查验出18名伤员中有两名伤员的伤势非常严重,腿部骨折处恶性感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两家医院立即制定手术方案,至5月29日傍晚,已成功地对5名伤员紧急实施了手术。医院为每一个病人安装监护仪,24小时监护伤员的健康状况。傍晚6点左右,来自都江堰的王德林手术成功后被推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手术室时,由于麻醉的关系,他睡得很安详。医生们打了一个“嘘”的手势,走廊里的护士、病人,静静地为手术车让开一条通道。王德林的爱人刘玉芬说,虽是第一次来温州,但热情的医护工作者们很快就让她消除了陌生感。
5月29日晚,37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第二天上午,3家医院分别对伤员进行了一系列身体检查,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57岁的代秀珍来自四川德阳市绵竹县,她的左下肢被重物压成骨折。在病房里,她看到台州医院医护人员热情地服务和细心的治疗时,脸上露出了震后少有的笑容。代秀珍说:“我的感受是我们亲如一家人,如果能够站起来,我很想站着好好感谢他们。”
在台州医院,我们遇到了一位美容院的老板曾洪静,她正帮着护士一起给82岁的付昭兰老人洗头。这位临海市自然美美容院的老板说:“我老家在四川彭州,今天听说台州医院接收了20位四川伤员,我把美容院的事安排好,就赶紧来医院报名当志愿者。没想到懂四川话也是一个特长了,医院同意我当志愿者了。”给老人洗完头后,曾洪静又提着一篮子新鲜水果和几本连环画,到10岁小伤员小雨身边,陪小雨聊天去了……
“十几天来,昨晚上是我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5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丈夫涂晋彪正在喂妻子朱利均由医护人员送来的枇杷,床头摆着鲜花、牛奶和刚送来的收音机。作为首批入浙救治的伤员,朱利均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时下半身已没有了知觉,腰椎骨折伴有二度褥疮,需要每两小时翻身和擦洗。邵逸夫医院的护士们动作轻柔而熟练,不断互相叮咛“小心”“慢慢的”。
“医生护士把她照顾得很好,饭菜也很好,还有这么好的志愿者陪我们聊天。”涂晋彪站在一旁,只能一次次用“好”字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这位从大山走出不善言辞的农民,看着妻子曾经深陷的双颊渐渐丰润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马上要上手术台的任立正在进行肠镜检查。53岁的他家住四川汶川县以北的理县,2年前做过手术一直很虚弱,而山泥倾泻又将他推向了死亡边缘。任立正显得很沉默,肠部内渗血使得他脸色蜡黄,血蛋白只有5.8克,不及正常人的五分之二。
护士们一点点将他挪到检查台上,任立正的妻子贾学玉望着正在接受检查的丈夫,听说正在给丈夫检查的是邵逸夫医院何超院长,也是肛肠科的专家和此次手术的主刀,她不停地叨念:“心里踏实了,心里踏实了。”
近日,在浙江省收治四川灾区伤病员情况通报会上,省卫生厅厅长杨敬表示,各家医院对伤员救治所涉及到的科室都派出了最强的力量,安排了温馨病房,进行一对一护理,对包括心理干预、陪护人员安置以及病人的饮食等都作了妥善的安排,可以说,医院的各方面工作都是做得很细致的,确保病人到了医院就像到了家一样。
张开爱的翅膀抚平心的创伤
他们,带着累累的创伤和失去亲友的悲恸。
她们,张开爱的翅膀轻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心理辅导方面,我们主要从细节做起。”浙江邵逸夫医院的副院长应可净介绍说:“一般病人住院以后,医生问一遍病情,然后护理人员又要询问一遍。昨晚灾区病人进院后,医生、护士和心理干预师一起进病房,病情只询问一遍,尽量减少病人对不愉快经历的回顾。”
浙医二院给30位灾区伤员和家属作了心理评估,发现伤员中38.3%属重点人群(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家属中36.4%属应激人群。医院为此启动了四川地震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一位50多岁的父亲至今没有寻找到儿子,一直处于悲痛焦虑之中,心理医生辅导他进行放松训练,开展了初步的心理干预;监护室一位32岁的男伤员,至今没有找到妻儿,他在地震时曾被埋了3天,几度昏迷,被救后十分恐惧、担忧。在经过心理治疗后,情绪逐渐稳定。
“每天我们都要等病人都睡着了才放心。”经过初步的心理评估,来杭的伤员中有四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应激症状,紧张、不安、烦躁、悲观开始显现在一些病人的脸上。邵逸夫医院吴卫利护士长说,病人们都是九死一生,经过舟车劳顿,早已经疲惫不堪了,睡眠对于病人来说也是一种治疗。但有的病人由于恐惧而彻夜失眠,“我们就拉着他的手,听他诉说,看着他睡着。”
轻柔的双手抚慰着受伤的身体,温馨的言语也安抚着颤抖的心灵。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干预组的护士小张为截肢的伤员做心理健康测评问卷。她坐在病床前,尽可能凑近伤员,用最轻柔的声音陪他说话、聊天。声音轻到在旁的记者都无法听清,只是从病人渐渐舒展的神情看出,封闭多天的心扉已逐渐敞开。
然而,就在小张踏出病房的那一刻,一直在她眼眶打转的泪水潸然而下。她说:“我们出于本能的感伤,可能会再度勾起伤员痛苦的回忆。所以,我一定要克制。”
一位志愿者目睹这个动容的场景,他在日记中写道,她们是最美丽的天使,张开爱的翅膀抚平心灵的伤痛。
包机运来灾区伤员
5月28日上午10时35分,一架载满36名四川地震灾区危重伤员的专机,缓缓降落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此时,停机坪上,37辆救护车,来自浙江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手抬担架的武警战士,早已准备就绪。搭乘这架飞机的危重伤员将全部在第一时间转运至金华进行救治。
“小心,慢点慢点。”因为此趟专机搭载的都是危重伤员,不少伤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动弹。为了减少移动身体可能带来的伤痛,将伤员从飞机上转移下来时,萧山机场特地启用了升降车。伤员躺在移动病床上被推入升降车车厢内,随着车厢缓慢降落,伤员平安到达地面,随后立即被抬上急救车,送往救治医院。
每一辆救护车搭配1名医生和1名护士,加上呼吸机等各种医疗设备,相当于37个小型抢救室。“一大早就到了,我们已经为伤员们准备了特需病房,增加了护理人员,同时也招募了志愿者,我们要给灾区的伤员们提供最好的病房,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治疗,让他们就像回到家一样。”金华中心医院副院长袁坚列说,将有20名伤员送往中心医院接受救治。
站在急救车前,金华中医院脑外科医生童民锋有些激动。他说,四川地震发生后,自己就提出请求,希望能奔赴灾区一线帮助受难的同胞,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我们医院将接收8名伤员。接到任务后,我兴奋了好久,终于可以为灾区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心声。
在这36名灾区伤员里,有一位刚刚年满5岁的羌族女孩马加丽,她是伤员里年纪最小的。小女孩的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后脑勺也被包得严严实实的,一旁小加丽的妈妈说,她们的家在汶川,突如其来的地震把他们身后的房子震塌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地砸落在小加丽头上。在四川的医院里,医生为小加丽做了一次手术,把加丽腿上的皮肤移植到了头上,这一次来浙江,主要是帮小加丽做一次整形手术。“下了飞机,我看到这么多好心的浙江人,有大家的帮忙,只要人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小加丽的妈妈眼里含着泪花。
据悉,5月30日下午5点50分,由四川德阳开至杭州的专列抵达杭州城站火车站。来自德阳、绵阳、新都等地的330名地震伤病员陆续被送往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的医院进行医治。5月29日,4架包机运送的110名伤病员也先后抵达温州,部分伤员随后被送往丽水接受治疗。
悉心治疗温馨照料
一批批四川地震伤员抵达我省后,相关的接收医院迅速行动起来,用最强的医疗力量,最好的护理人员,表达浙江人民对灾区伤员的深切关爱。在各个救治医院,到处可以看到忙碌而有序的治疗,细心而周到的照料。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分到17名伤员,29号下午伤员到达医院后,该院立即召集大批创伤专家进行讨论和会诊。会诊的结果是,一名11岁的孩子和两名大人需立即作清创手术。与此同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查验出18名伤员中有两名伤员的伤势非常严重,腿部骨折处恶性感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两家医院立即制定手术方案,至5月29日傍晚,已成功地对5名伤员紧急实施了手术。医院为每一个病人安装监护仪,24小时监护伤员的健康状况。傍晚6点左右,来自都江堰的王德林手术成功后被推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手术室时,由于麻醉的关系,他睡得很安详。医生们打了一个“嘘”的手势,走廊里的护士、病人,静静地为手术车让开一条通道。王德林的爱人刘玉芬说,虽是第一次来温州,但热情的医护工作者们很快就让她消除了陌生感。
5月29日晚,37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第二天上午,3家医院分别对伤员进行了一系列身体检查,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57岁的代秀珍来自四川德阳市绵竹县,她的左下肢被重物压成骨折。在病房里,她看到台州医院医护人员热情地服务和细心的治疗时,脸上露出了震后少有的笑容。代秀珍说:“我的感受是我们亲如一家人,如果能够站起来,我很想站着好好感谢他们。”
在台州医院,我们遇到了一位美容院的老板曾洪静,她正帮着护士一起给82岁的付昭兰老人洗头。这位临海市自然美美容院的老板说:“我老家在四川彭州,今天听说台州医院接收了20位四川伤员,我把美容院的事安排好,就赶紧来医院报名当志愿者。没想到懂四川话也是一个特长了,医院同意我当志愿者了。”给老人洗完头后,曾洪静又提着一篮子新鲜水果和几本连环画,到10岁小伤员小雨身边,陪小雨聊天去了……
“十几天来,昨晚上是我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5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丈夫涂晋彪正在喂妻子朱利均由医护人员送来的枇杷,床头摆着鲜花、牛奶和刚送来的收音机。作为首批入浙救治的伤员,朱利均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时下半身已没有了知觉,腰椎骨折伴有二度褥疮,需要每两小时翻身和擦洗。邵逸夫医院的护士们动作轻柔而熟练,不断互相叮咛“小心”“慢慢的”。
“医生护士把她照顾得很好,饭菜也很好,还有这么好的志愿者陪我们聊天。”涂晋彪站在一旁,只能一次次用“好”字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这位从大山走出不善言辞的农民,看着妻子曾经深陷的双颊渐渐丰润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马上要上手术台的任立正在进行肠镜检查。53岁的他家住四川汶川县以北的理县,2年前做过手术一直很虚弱,而山泥倾泻又将他推向了死亡边缘。任立正显得很沉默,肠部内渗血使得他脸色蜡黄,血蛋白只有5.8克,不及正常人的五分之二。
护士们一点点将他挪到检查台上,任立正的妻子贾学玉望着正在接受检查的丈夫,听说正在给丈夫检查的是邵逸夫医院何超院长,也是肛肠科的专家和此次手术的主刀,她不停地叨念:“心里踏实了,心里踏实了。”
近日,在浙江省收治四川灾区伤病员情况通报会上,省卫生厅厅长杨敬表示,各家医院对伤员救治所涉及到的科室都派出了最强的力量,安排了温馨病房,进行一对一护理,对包括心理干预、陪护人员安置以及病人的饮食等都作了妥善的安排,可以说,医院的各方面工作都是做得很细致的,确保病人到了医院就像到了家一样。
张开爱的翅膀抚平心的创伤
他们,带着累累的创伤和失去亲友的悲恸。
她们,张开爱的翅膀轻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心理辅导方面,我们主要从细节做起。”浙江邵逸夫医院的副院长应可净介绍说:“一般病人住院以后,医生问一遍病情,然后护理人员又要询问一遍。昨晚灾区病人进院后,医生、护士和心理干预师一起进病房,病情只询问一遍,尽量减少病人对不愉快经历的回顾。”
浙医二院给30位灾区伤员和家属作了心理评估,发现伤员中38.3%属重点人群(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家属中36.4%属应激人群。医院为此启动了四川地震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一位50多岁的父亲至今没有寻找到儿子,一直处于悲痛焦虑之中,心理医生辅导他进行放松训练,开展了初步的心理干预;监护室一位32岁的男伤员,至今没有找到妻儿,他在地震时曾被埋了3天,几度昏迷,被救后十分恐惧、担忧。在经过心理治疗后,情绪逐渐稳定。
“每天我们都要等病人都睡着了才放心。”经过初步的心理评估,来杭的伤员中有四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应激症状,紧张、不安、烦躁、悲观开始显现在一些病人的脸上。邵逸夫医院吴卫利护士长说,病人们都是九死一生,经过舟车劳顿,早已经疲惫不堪了,睡眠对于病人来说也是一种治疗。但有的病人由于恐惧而彻夜失眠,“我们就拉着他的手,听他诉说,看着他睡着。”
轻柔的双手抚慰着受伤的身体,温馨的言语也安抚着颤抖的心灵。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干预组的护士小张为截肢的伤员做心理健康测评问卷。她坐在病床前,尽可能凑近伤员,用最轻柔的声音陪他说话、聊天。声音轻到在旁的记者都无法听清,只是从病人渐渐舒展的神情看出,封闭多天的心扉已逐渐敞开。
然而,就在小张踏出病房的那一刻,一直在她眼眶打转的泪水潸然而下。她说:“我们出于本能的感伤,可能会再度勾起伤员痛苦的回忆。所以,我一定要克制。”
一位志愿者目睹这个动容的场景,他在日记中写道,她们是最美丽的天使,张开爱的翅膀抚平心灵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