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中,语文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开始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如何落实语言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它们与语文单元教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都是语文单元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将单元目标恰当地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变单向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统一,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上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对上述问题,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以初中语文第八册一单元为例,谈谈采用的几种方式:
一、预习法
为了形成主动读书、自觉读书、学会自己读懂书的局面,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规定为“预习课”(或称为预习法)。基本步骤有四:
1、课题查读。要求把握课文文体,了解作者生平(包括姓名、生活年代、籍贯、代表作品、风格等),探求作品时代背景与单元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初中第八册第一单元时,同学主动查阅有关世界战争的历史文献,初步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芦花荡》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文章的背景及其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2、字词认读。在高声朗读每篇课文的基础上,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掌握不准的字词、课文有关的注释和词语表等,以查字典、抄写词语、在课本上做眉批和注释等方式,达到在特定语境中进行音、形、义的辨认。例如翻阅到该单元中“差使”一词时,同学们指出其中“差”字有四种读音,并联系“差强人意”一词的读法及含义,既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知识。
3、结构识读。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比较单元课文层次结构的异同。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掌握了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就容易多了。例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尽管看起来很杂乱,但它的内在的结构完全符合参加纪念活动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单元)的结构,为深入分析课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4、信息析读。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学会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基本要求是:能用百余字写出课文的内容梗概,参考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选择精彩语段,进行质疑辨析。
事实上,“预习法”的四步骤,也即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教是为了不教”,从“单元目标定向”开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人认为,只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与学会并重的教学方法,才可能达到“由扶到放”,最后“不教”的境界。
二、例证法
语文教材采用“课文”作“例子”,主要不是验证知识、推导知识(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而是为了由“例子”带动其它相关的内容,充分运用思维,由已知推动未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八册第一单元教学时,我首先以《新闻两则》一文的第一篇为例子,从词语辩析、语段分层到内容理解、总体把握分析等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讲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该例子的分析方法,联系本文第二篇的学习。在采用例证法的过程中,从思维训练着眼,语言训练入手,注意先后有序,重点突出,疑点明确,反馈及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比较法
同一单元的课文自然是因为“同”而组织在一起的。如果说运用“例证法”可使同学举一反三,求得“大同”的话,那么,运用“比较法”则可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它们的“微殊”。前文“预习法”中“结构识读”提及结构不同是从选材角度入手的,抓住整篇文章的特点。这里我们还可以从文章具体的结构比较各篇文章的差异。在了解共性的前提下去抓住个性,在整体之后深入分析局部,可以使语言教学工作变得科学有序、深入扎实。
四、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开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学通过对全文的把握,语境的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课堂上师生之间谈谈议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交换意见,互换信息,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五、达标法
“达标法”,即是让师生对自己教与学的结果进行测验。前面已提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这里提到的达标,自然是指能使师生产生某种观察、测检得到的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例如:学完一单元后,可以请每位同学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开展讨论活动,并展开联想,未来的战争会怎样?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意见。这样学以致用,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做到学有目标,查有依据,同学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住文章本身的具体内容,而在于把所掌握的方法、技能运用于“语文课”之外。
语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学实践者”。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重复教案,而是要进入任意挥洒的“自由王国”。这大概就是常讲的“教无定法”。然而我又相信,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自有其规律。单元教学法即是一例。面对学语言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生,若我们依据科学性、序列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去指导学生,从“教有定法”,跃入“教无定法”,师生共同努力,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时,叶圣陶先生所期待的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教”的语文教学新局面一定会出现。
(作者单位:646006 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将单元目标恰当地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变单向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统一,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上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对上述问题,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以初中语文第八册一单元为例,谈谈采用的几种方式:
一、预习法
为了形成主动读书、自觉读书、学会自己读懂书的局面,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规定为“预习课”(或称为预习法)。基本步骤有四:
1、课题查读。要求把握课文文体,了解作者生平(包括姓名、生活年代、籍贯、代表作品、风格等),探求作品时代背景与单元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初中第八册第一单元时,同学主动查阅有关世界战争的历史文献,初步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芦花荡》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文章的背景及其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2、字词认读。在高声朗读每篇课文的基础上,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掌握不准的字词、课文有关的注释和词语表等,以查字典、抄写词语、在课本上做眉批和注释等方式,达到在特定语境中进行音、形、义的辨认。例如翻阅到该单元中“差使”一词时,同学们指出其中“差”字有四种读音,并联系“差强人意”一词的读法及含义,既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知识。
3、结构识读。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比较单元课文层次结构的异同。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掌握了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就容易多了。例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尽管看起来很杂乱,但它的内在的结构完全符合参加纪念活动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单元)的结构,为深入分析课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4、信息析读。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学会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基本要求是:能用百余字写出课文的内容梗概,参考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选择精彩语段,进行质疑辨析。
事实上,“预习法”的四步骤,也即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教是为了不教”,从“单元目标定向”开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人认为,只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与学会并重的教学方法,才可能达到“由扶到放”,最后“不教”的境界。
二、例证法
语文教材采用“课文”作“例子”,主要不是验证知识、推导知识(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而是为了由“例子”带动其它相关的内容,充分运用思维,由已知推动未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八册第一单元教学时,我首先以《新闻两则》一文的第一篇为例子,从词语辩析、语段分层到内容理解、总体把握分析等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讲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该例子的分析方法,联系本文第二篇的学习。在采用例证法的过程中,从思维训练着眼,语言训练入手,注意先后有序,重点突出,疑点明确,反馈及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比较法
同一单元的课文自然是因为“同”而组织在一起的。如果说运用“例证法”可使同学举一反三,求得“大同”的话,那么,运用“比较法”则可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它们的“微殊”。前文“预习法”中“结构识读”提及结构不同是从选材角度入手的,抓住整篇文章的特点。这里我们还可以从文章具体的结构比较各篇文章的差异。在了解共性的前提下去抓住个性,在整体之后深入分析局部,可以使语言教学工作变得科学有序、深入扎实。
四、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开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学通过对全文的把握,语境的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课堂上师生之间谈谈议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交换意见,互换信息,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五、达标法
“达标法”,即是让师生对自己教与学的结果进行测验。前面已提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这里提到的达标,自然是指能使师生产生某种观察、测检得到的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例如:学完一单元后,可以请每位同学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开展讨论活动,并展开联想,未来的战争会怎样?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意见。这样学以致用,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做到学有目标,查有依据,同学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住文章本身的具体内容,而在于把所掌握的方法、技能运用于“语文课”之外。
语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学实践者”。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重复教案,而是要进入任意挥洒的“自由王国”。这大概就是常讲的“教无定法”。然而我又相信,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自有其规律。单元教学法即是一例。面对学语言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生,若我们依据科学性、序列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去指导学生,从“教有定法”,跃入“教无定法”,师生共同努力,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时,叶圣陶先生所期待的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教”的语文教学新局面一定会出现。
(作者单位:646006 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