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会说”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汉时,何随著《谭言》十篇,专论道德仁义。尝有屠者牵猪从何随家门口经过,猪索断,失之。屠者强认何随家养的猪,何随便牵来送给他。何随家有片竹园,有人潜入盗笋,惟恐惊了偷盗者,他避身竹林。不料,竟伤了脚,最后拿着鞋一瘸一拐地回来。
  “吾以是谓之会说也,以其太說得好,实难到也。”对于何随这类人,明代李贽称其为“会说者”:但要说得好,不管行得行不得;既行不得,则谓之巧言亦可。从李贽给出的定义看,“会说”是一个贬义词,徒求好听、言行脱节。
  现实中,会说的确吃香。言者伶牙俐齿、妙语连连,闻者如沐春风、正中下怀,此种表达很是吃得开。捧人捧得很到位,骂人骂得颇含蓄,自夸夸得像自谦……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技巧更是水平。天花乱坠之时,“你满意,我得意”,“你内心舒畅,我办事顺畅”。有人凭借此邀宠得势,有人虽羡慕却总学不来,当然也有人骨子里就不愿为。
  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记录了一段对话。嘉庆皇帝问四川总督勒保:“尔等为督抚,僚属中何等人最便宜?”勒保对曰:“能说话者。”嘉庆皇帝说:“然。工于应对,则能者益见其善;即不能者,亦可掩不善而著其善。虽事后觉察,而当前已为所蒙矣。况政事不藉敷奏不能畅达,往往有极好之事,为拙于词令者说坏。”这里将“工于应对”与“拙于词令”的两种人放在一处对比,论理更显透彻。
  “居官以能说话得便宜”,陈其元有过切身体会。同治丁卯,他主政南汇县时,曾处理过“掩埋暴露”事。历时3个月,南汇县共劝葬或代葬4万余棺,然尚有1万余具或因子孙在外、或因方位不利不能尽葬,须待来年再办,陈其元据实上报。另有一县,仅掩埋1700余棺,却以境内悉数葬尽具报。结果,陈其元以“尚有一万余棺未葬”被申饬,另一县则因“办理认真”被记以大功。在上级面前虽然吃了亏,但陈其元并不后悔,他依然坚信“公事不可作欺饰之语”。
  巧言令色,鲜矣仁。检阅历史,巧舌如簧的佞人并不少见。桓玄篡位登基时御床下陷,这是极为不祥的凶兆,殷仲文却说:“陛下圣德深厚,大地也承载不了。”桓玄兵败势去后,这位让主上转怒为喜并大获封赏的人,却很快逃之夭夭。唐玄宗曾问安禄山:“腹中有何物,为何那么大?”安回答:“没有别的,只有赤诚之心。”可后来起兵攻潼关、逼长安,使大唐王朝急转直下的正是此人。
  殷仲文和安禄山,他们的能说会道或是权力的“敲门砖”,或是祸心的“伪装服”,背后深藏着私心和欲望。对这些“会说者”缺乏警醒,很有可能使自己成为胀破的气球,甚至使苦心经营的事业走向危亡边缘。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会说者”的心态与得意,钱锺书描写得惟妙惟肖。《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中,魔鬼说:“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甚么,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世间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辨,歌德说我见多识广。”可实际上呢,鬼话连篇掩饰“残疾”的魔鬼,是做灵魂生意的。
  古人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毋庸讳言,能言说、善表达是一种必要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实学实行实说。无论立身处世还是察人观物,都应如此。只有具备了“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自觉,拥有了“谄谀我者,吾贼也”的清醒,踏实做人、务实干事,才能真正赢得口碑、干好事业。
  徐培俊荐自《解放军报》2017年10月30日
其他文献
“现在我们‘上楼’了,不能在村子里生活了。但是博物馆帮我们把过去所有的美好回忆都保存了起来,我们随时想念了,就能来看看,真的很不错。”家住豆各庄地区的刘阿姨感叹。让刘阿姨赞不绝口的是“乡情博物馆”。如今,北京朝阳区已经建设了20个“乡情博物馆”,主要目的是帮人们留住“乡愁”。大家想看看“原來生活场景”的时候,就可以到这里寻找“乡愁”。(2017年12月22日《新京报》)  朝阳区打造的“乡情博物馆
期刊
郑州地铁里一条标语火了——“读诗三百首,不做单身狗”。网友们对此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大多认为该标语不靠谱。谈婚论嫁,与自身条件、收入、房子等大有关系,而与是否读诗无必然联系。  提倡读诗当然很好,但若以忽悠的语气“引导”,效果适得其反。  摘自《淮河早報》2017年10月19日
期刊
德有大小之分。何为大德?爱国、有担当、重民族气节、正确使用公权力等,也可以说是公德;与之相对,小德就是私德,与私生活有关,节俭、诚实、文明礼貌等。  春秋时,晏子身为齐国三朝宰相,却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布衣粗粮、劣马陋室,国君赐他金银华屋,都被他拒绝;见他的妻子又老又丑,想把女儿下嫁给他,也被他婉言谢绝。品质高洁如司马迁,也独服晏子,“即便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  私生活之小德,晏子无可挑
期刊
期刊
破碎与完整  酱香老范  曹雪芹历尽人间沧桑,写就《紅楼梦》,用的是一颗支离破碎而又浑然如补天之石的心。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位曾在刑场上差点儿被执行死刑的作家,凭借天崩地坼的内心经历,写出多部杰作,成了“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诗鬼”李贺英年早逝,其创作态度坚毅勇猛,连他母亲也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心不破碎,艺术不完整。  记住常识  张亚
期刊
早些年,一般大学的教授都是稀有的,一般都是正金字塔形:每个系中最顶尖级是教授,只有一两位;再往下是副教授,比教授多些;塔的底座便是讲师和助教。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多是校长或评委会聘任制。蔡元培一度任北大校长,他虽与鲁迅是绍兴老乡,可鲁迅并没有当上北大的教授。  前几年我在北京,因工作关系接触过若干名校教授。他们当中,确有一些学术造诣令人敬仰的先生,可也有为数不少的不学无术者。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这些误人子
期刊
最近,爱人应邀去听了一场所谓“儿童教育讲座”,园方请来个师范学校教授。听罢归来,她详述了讲座内容,我细细品來总感觉不对味儿。  据说,此教授一上来就宣传一套理论,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应该进行天才式教育,比如在游乐场、电玩城赖着不走,不是贪玩而是专注力强,还煞有其事论证了一通,结论是必须进行统一管理,校服、被褥、吃穿用以及后续用品都必须由园方统一安排。在教授诱导下,大部分家长纷纷慷慨解囊,都希望自
期刊
“故乡荒芜了,回不去了。”许多人悲从中来。  我也有过相同的伤痛。曾经嬉戏的河流,长满了荒草。水路变窄了,山路也一样。  荒芜,像是一双自然的巨手,正在抹去我在那里的许多记忆。所以,当我在河边拍完这张照片,我竟天真地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去了。  不过后来我还是经常会回到故乡。而且,我甚至爱上了故乡的荒芜——因为我喜欢荒野。  就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的,荒野中没有英语或德语,没有文学与交谈。  荒野
期刊
一位经商颇有所成的友人托我咨询某国际中学高中部的招生条件,他有意让女儿申请该校。得到的答复是只有经济实力位列国内百强的企业家子弟和少数名门之后才能申请这所学校。言外之意,财富未达数百亿元者请绕路。  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里陆续出现了不少国际学校。这些国际学校的学费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除了学费昂贵,大部分此类学校还设置了不少其他门槛,比如上述家庭财富门槛就非常典型。之所以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
期刊
余光中先生走了。  2017年12月14日上午,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高雄仙逝。  想起余光中,我首先想起的是他的另外两句诗:“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两句诗出自他的诗歌《浪子回头》。短短两句诗里藏着诗人有趣的小心机。“掉头一去”“回首再来”是对仗的,而“风吹黑发”与“雪满白头”又是相对的。仔细品味起来,连“风”与“雪”、“黑”与“白”都是相呼应的。尤其是“风吹黑发”和“雪满白头”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