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剖析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指出目前阻碍湖北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文化产业 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未来取向产业”,具有“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2012年4月28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升,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到2015年,湖北文化整体实力力争领先中部,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湖北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总体而言,文化产业对推进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据《201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 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含个体经营户)完成增加值504.87亿元,比上年净增109.33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64%。2011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比2010年(2.47 %)提升0.1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比2010年(2.33%)提升0.07个百分点。
2、湖北省文化产业结构层次状况
伴随着文化产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湖北省已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行业门类。既有传统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又有新兴的网络文化、休闲文化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与此同时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也蓬勃发展,呈现出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新兴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结构日趋合理的良性发展态势。
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为219.09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同比增长15.3%,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83.61亿元,同比增长25.3%,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4%。相关层增加值为293.54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2011年,湖北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达391亿元,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三分之二以上,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广播电视业总产值达51.23亿元,其中广告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15.94%;新增动漫企业32家,动漫产业总产值达26.8亿元,同比增长67.5%;电影产业总产值达5.76亿元,同比增长35%。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总计的47.31%。其绝对量在全部文化服务业中居第一位。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占总计的47%。
3、湖北省文化产业投入状况
政府社会对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愈来愈重视。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省文化投入明显增长。2005年,全省文化事业财政经费为5.17亿元,2010年达到14.87亿元,年均增长23.4%。2011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1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1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4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1、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实力不强
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但发展速度不快,产业总量不高。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含个体经营户)完成增加值5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低于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比值3.46%。从自身来看,增加值的增长率不高;从全国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一方阵有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外围层”(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和“相关层”的有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湖北省三个层次结构不合理。“相关层”是目前湖北省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核心层”与“外围层”发展乏力,而后者恰恰是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部分。可见,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文化服务业和新兴文化产业规模还不大,其增加值也较小,有待于大力发展。
2、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文化精品有限
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现有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使得文化资源的潜力难以转化为产业实力,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难以转化为现实价值,从而滞阻了湖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产业强省转变的步伐。从内容上看,有些文化产品的蕴涵缺乏深度创意,其载体和形式尚停留在传统制作上,没有创新的市场运作和商业包装;从科技层面来看,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能力较差,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较低,文化精品有限。
3、文化体制尚未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缺乏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文化管理体制不顺、内部机制活力不够、市场动力不足等种种弊端,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旧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导致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增值效果较差,大部分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受到体制和机制的约束,难以优化与整合,获得市场的合理化配置,形成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和上下分割,导致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资产运作水平和效率不高。一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改企步伐缓慢,缺乏市场营运能力。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对于建设有待加强
湖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而且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以黄石市为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人员仅占13.8%;初中、高中人员占55.2%。文化管理部门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为49%。文化管理部门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湖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促进湖北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
要高度重视加强湖北品牌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荆楚文化与湖北产业交融渗透的发展平台,生产制造与设计创新并重、招商引资与品牌输出并重,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品牌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品牌,要大力加强产品品牌的质量提升和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原创品牌的培育和爱护,逐步形成影响大、辐射广、信誉高的强势品牌。二是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体现着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2、依托科技创新,促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构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湖北省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规模化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旨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吸引大型文化项目扎根湖北,形成规模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但园区的发展要注意做好引导和规划,避免同质化发展。
3、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全面增强湖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湖北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经营机制。
4、营造有利金融环境,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
研究探索建立国家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以带动社会资本的有效聚集与整合,激发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和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将政府专项资金与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持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区域性文化产业对境外投资的信贷支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对外输出,促进湖北省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湖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加快文化产业复合型人力资源培育开发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化与复合型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充分发挥湖北高校云集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为具有专业文化艺术知识的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缩短人才培养时间,避免人才流失;第二,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从文化艺术知识方面及专业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本文受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凌云计划”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花建等.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陈志,董敏杰,金碚.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评述[J].经济管理,2009(9).
[3]毕小青,王代丽.基于钻石模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
[4]雷鸣等.城市文化竞争力测评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6).
[5]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
关键词 湖北省 文化产业 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未来取向产业”,具有“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2012年4月28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升,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到2015年,湖北文化整体实力力争领先中部,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湖北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总体而言,文化产业对推进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据《201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 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含个体经营户)完成增加值504.87亿元,比上年净增109.33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64%。2011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比2010年(2.47 %)提升0.1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比2010年(2.33%)提升0.07个百分点。
2、湖北省文化产业结构层次状况
伴随着文化产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湖北省已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行业门类。既有传统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又有新兴的网络文化、休闲文化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与此同时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也蓬勃发展,呈现出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新兴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结构日趋合理的良性发展态势。
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为219.09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同比增长15.3%,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83.61亿元,同比增长25.3%,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4%。相关层增加值为293.54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2011年,湖北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达391亿元,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三分之二以上,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广播电视业总产值达51.23亿元,其中广告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15.94%;新增动漫企业32家,动漫产业总产值达26.8亿元,同比增长67.5%;电影产业总产值达5.76亿元,同比增长35%。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总计的47.31%。其绝对量在全部文化服务业中居第一位。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占总计的47%。
3、湖北省文化产业投入状况
政府社会对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愈来愈重视。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省文化投入明显增长。2005年,全省文化事业财政经费为5.17亿元,2010年达到14.87亿元,年均增长23.4%。2011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1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1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4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1、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实力不强
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但发展速度不快,产业总量不高。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含个体经营户)完成增加值5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低于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比值3.46%。从自身来看,增加值的增长率不高;从全国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一方阵有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外围层”(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和“相关层”的有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湖北省三个层次结构不合理。“相关层”是目前湖北省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核心层”与“外围层”发展乏力,而后者恰恰是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部分。可见,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文化服务业和新兴文化产业规模还不大,其增加值也较小,有待于大力发展。
2、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文化精品有限
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现有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使得文化资源的潜力难以转化为产业实力,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难以转化为现实价值,从而滞阻了湖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产业强省转变的步伐。从内容上看,有些文化产品的蕴涵缺乏深度创意,其载体和形式尚停留在传统制作上,没有创新的市场运作和商业包装;从科技层面来看,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能力较差,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较低,文化精品有限。
3、文化体制尚未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缺乏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文化管理体制不顺、内部机制活力不够、市场动力不足等种种弊端,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旧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导致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增值效果较差,大部分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受到体制和机制的约束,难以优化与整合,获得市场的合理化配置,形成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和上下分割,导致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资产运作水平和效率不高。一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改企步伐缓慢,缺乏市场营运能力。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对于建设有待加强
湖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而且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以黄石市为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人员仅占13.8%;初中、高中人员占55.2%。文化管理部门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为49%。文化管理部门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湖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促进湖北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
要高度重视加强湖北品牌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荆楚文化与湖北产业交融渗透的发展平台,生产制造与设计创新并重、招商引资与品牌输出并重,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品牌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品牌,要大力加强产品品牌的质量提升和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原创品牌的培育和爱护,逐步形成影响大、辐射广、信誉高的强势品牌。二是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体现着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2、依托科技创新,促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构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湖北省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规模化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旨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吸引大型文化项目扎根湖北,形成规模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但园区的发展要注意做好引导和规划,避免同质化发展。
3、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全面增强湖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湖北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经营机制。
4、营造有利金融环境,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
研究探索建立国家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以带动社会资本的有效聚集与整合,激发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和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将政府专项资金与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持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区域性文化产业对境外投资的信贷支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对外输出,促进湖北省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湖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加快文化产业复合型人力资源培育开发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化与复合型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充分发挥湖北高校云集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为具有专业文化艺术知识的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缩短人才培养时间,避免人才流失;第二,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从文化艺术知识方面及专业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本文受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凌云计划”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花建等.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陈志,董敏杰,金碚.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评述[J].经济管理,2009(9).
[3]毕小青,王代丽.基于钻石模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
[4]雷鸣等.城市文化竞争力测评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6).
[5]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