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伟,一个传统艺术的颠覆者,对艺术,对人生,他的看法往往使面对他的人意外而惊奇,他用他的思想和画作重新诠释了艺术的真谛,成就了当下画坛颇引争鸣的“罗伟现象”。
“对于一个真正的画家而言,大自然永远是最美妙的老师”
几年前,一个相好的朋友非得让我去见罗伟,说这个人很值得一见。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小宾馆里,我们见了面,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只有一米多宽的小床上聊起来。对生活中的很多事,他都能诙谐而精辟地阐释出一些道理来,甚至在冷冷的幽默中不时渗透着尖刻,却又对普通人充满深深关怀。
交往久了,总会想念罗伟的谈吐。一大帮人在一起,属他的段子多,大伙儿被他逗得捧着肚子,他还在那儿面不改色地讲。
可能正是生活中的这个样子,才成就了他的画作朴实淳厚,乡土气息浓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他才有底气说,要让一个人服你,不是非要打断他的腿,而是要用作品和人格去征服。
不光他这么想,他在自己的作品里也赋予这样的思想。
看过他的一幅画:一公一母两只老虎,一只安祥地卧在地上,一只温顺地站在旁边,目光柔和。别人都把老虎画得凶猛异常,而他坚持认为,作为毫无争议的兽中之王,它的眼睛里应该充满仁爱和慈祥。
罗伟的老家陕西户县,农民画很出名。小时候正赶上文革,村子里能着笔的地方几乎都写满了毛主席语录,画满了主席头像。罗伟总喜欢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学画。父亲是村里的干部,带回来的宣传材料,他都在背面给画了画。
罗伟的成名作是幅哲理小品《捕鼠》,这幅画的灵感来得非常有趣。有一年罗伟回老家,晚上上厕所(是早厕,要蹲在茅坑里),听见老鼠在叫他很好奇,提了裤子回家拿手电,原来是老鼠咬住了蛇,蛇紧紧缠着老鼠,手电不小心一晃,光照在旁边的椿树上,突然一只猫头鹰飞了。罗伟回去趟在炕上想,那猫头鹰肯定是在看,正准备下手呢。他忽然来了灵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不就是这样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便有了这幅夸张而写实的画作。这幅画作参加了西柏林国际青年美展,获了金奖。
画到现在,他却说,画不是画出来的,本来就存在于某个角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用什么去发现?眼睛,画家的眼睛。他告诫学习美术的学生,艺术创作,只能在实践中加上一个人的阅历慢慢去悟。对于一个画家而言,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艺术的真谛是我本主义”
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的追求纯粹得很,他甚至讨厌别人把他的画作与所谓的价值联系起来。可能正是这种“我笔画我心”的率性,才让他的画个性十足地风光了这么多年,而且越来越有味道。
当了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之后,他在甘肃建了个创作中心,招兵买马之时,他的做法却颇为怪异:当地的所谓的绘画专家绝对不要,靠绘画吃饭的绝对不要。他有一个观点:你画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骨子里热爱画画,你要想靠这个挣钱,就不要来。
他说,艺术的真谛就是我本主义。画画就是要寻找个性化的东西,而不是势利的东西。“你说罗伟的画能得金牌,就按照他的画法走;谁的画能卖100万,就按他的走;评委喜欢啥,你就画啥;谁给钱多,就投其所好。对不起,这种人永远不可能自成一家。这是生产,跟艺术有什么关系?什么叫艺术家的尊严?很多人完全是叶公好龙,不知道真正的艺术真谛是啥。”
罗伟很不喜欢别人自我介绍时说,是某某的大弟子,有某某之风。“那你自己是什么风格?你的个性在哪里?一个画家没有独立的个性,生命力何在?”
“艺术的东西没有坐标,真正的大师,即便人死了,他的席位上依然摆着他的名签,任何人不可能代替,后来者只能搬着自己的板凳来。”罗伟说,模仿别人的东西,是艺术的悲哀。
一贯在创作上张狂的他,对别人画作指导时却谨慎得很,只帮助发掘他的个性,而从不对他的画指手划脚。他在天水的时候,认识了当地的一个画家,叫缑光明,这个人的画风很有特点,充满了纯真,后来成了甘肃创作中心的负责人。一次,一个画家给缑光明“指导”,便提笔把画给改了。罗伟看完,居然冲缑光明大喊:“你叫人给糟蹋了。”把那人差点没呛死,后来再也不敢随便“指导”了。
“艺术的殿堂永远是网桌会议”
我不懂画,但我懂罗伟。这个多年的老朋友,三两天相聚一起,推杯换盏之后他常有惊人之语。我的最大感受是,这个人绝对是一个传统画派的叛逆者,当然将来的书画历史也许会把他描述成“颠覆者”。这没有什么不可,我想他承受得起。
一次喝酒,一帮人坐了一个圆桌,他突然拍着桌子说:“艺术的殿堂永远是圆桌会议。”众人惊诧,他举杯激昂地说道,艺术家是靠自己艺术作品的精神征服人类,拿到走进艺术殿堂的入场券的,每个人都是独树一帜的。这里没有时间先后、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厚此薄彼,完全是平等的圆桌会议,来的人也是自己抱着牌位,提着凳子坐属于自己的位子。不像政治上的斗争,推翻了你,我就可以登上宝座,取掉了你,我就有位子。艺术上没有王朝,艺术家们没有江湖上的第几把交椅的概念,艺术殿堂的圆桌没有座次,没有大小,也永远没有指标名额限制……
我敢说,罗伟的作品绝对是独树一帜。大约两年前,他就跟我说过要以系列画的方式展现黄土高原风情,现在早已过了百幅。最近出版的《罗伟田园乡情画精品》便可见一斑,豪放不羁的走笔,难以复制的风格,令人陶醉的意境,祥和的乡土气息……这些画会在当今画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必能独立于艺术之林。
真情流露,是罗伟书画的优长处,加之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茅屋柴门、鸡犬牛羊、丰硕果实的点缀,乡里人观之亲切无限,城里人观之则新颖异常。这些画作皆是信手拈来,因为那里是他生活二十多年的家园,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
石涛说过:“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是罗伟最喜欢的画语。一个把身心和思想都深植于黄土高原的画家,一定会赢得他在中国画坛上应有的位置。
“对于一个真正的画家而言,大自然永远是最美妙的老师”
几年前,一个相好的朋友非得让我去见罗伟,说这个人很值得一见。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小宾馆里,我们见了面,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只有一米多宽的小床上聊起来。对生活中的很多事,他都能诙谐而精辟地阐释出一些道理来,甚至在冷冷的幽默中不时渗透着尖刻,却又对普通人充满深深关怀。
交往久了,总会想念罗伟的谈吐。一大帮人在一起,属他的段子多,大伙儿被他逗得捧着肚子,他还在那儿面不改色地讲。
可能正是生活中的这个样子,才成就了他的画作朴实淳厚,乡土气息浓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他才有底气说,要让一个人服你,不是非要打断他的腿,而是要用作品和人格去征服。
不光他这么想,他在自己的作品里也赋予这样的思想。
看过他的一幅画:一公一母两只老虎,一只安祥地卧在地上,一只温顺地站在旁边,目光柔和。别人都把老虎画得凶猛异常,而他坚持认为,作为毫无争议的兽中之王,它的眼睛里应该充满仁爱和慈祥。
罗伟的老家陕西户县,农民画很出名。小时候正赶上文革,村子里能着笔的地方几乎都写满了毛主席语录,画满了主席头像。罗伟总喜欢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学画。父亲是村里的干部,带回来的宣传材料,他都在背面给画了画。
罗伟的成名作是幅哲理小品《捕鼠》,这幅画的灵感来得非常有趣。有一年罗伟回老家,晚上上厕所(是早厕,要蹲在茅坑里),听见老鼠在叫他很好奇,提了裤子回家拿手电,原来是老鼠咬住了蛇,蛇紧紧缠着老鼠,手电不小心一晃,光照在旁边的椿树上,突然一只猫头鹰飞了。罗伟回去趟在炕上想,那猫头鹰肯定是在看,正准备下手呢。他忽然来了灵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不就是这样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便有了这幅夸张而写实的画作。这幅画作参加了西柏林国际青年美展,获了金奖。
画到现在,他却说,画不是画出来的,本来就存在于某个角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用什么去发现?眼睛,画家的眼睛。他告诫学习美术的学生,艺术创作,只能在实践中加上一个人的阅历慢慢去悟。对于一个画家而言,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艺术的真谛是我本主义”
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的追求纯粹得很,他甚至讨厌别人把他的画作与所谓的价值联系起来。可能正是这种“我笔画我心”的率性,才让他的画个性十足地风光了这么多年,而且越来越有味道。
当了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之后,他在甘肃建了个创作中心,招兵买马之时,他的做法却颇为怪异:当地的所谓的绘画专家绝对不要,靠绘画吃饭的绝对不要。他有一个观点:你画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骨子里热爱画画,你要想靠这个挣钱,就不要来。
他说,艺术的真谛就是我本主义。画画就是要寻找个性化的东西,而不是势利的东西。“你说罗伟的画能得金牌,就按照他的画法走;谁的画能卖100万,就按他的走;评委喜欢啥,你就画啥;谁给钱多,就投其所好。对不起,这种人永远不可能自成一家。这是生产,跟艺术有什么关系?什么叫艺术家的尊严?很多人完全是叶公好龙,不知道真正的艺术真谛是啥。”
罗伟很不喜欢别人自我介绍时说,是某某的大弟子,有某某之风。“那你自己是什么风格?你的个性在哪里?一个画家没有独立的个性,生命力何在?”
“艺术的东西没有坐标,真正的大师,即便人死了,他的席位上依然摆着他的名签,任何人不可能代替,后来者只能搬着自己的板凳来。”罗伟说,模仿别人的东西,是艺术的悲哀。
一贯在创作上张狂的他,对别人画作指导时却谨慎得很,只帮助发掘他的个性,而从不对他的画指手划脚。他在天水的时候,认识了当地的一个画家,叫缑光明,这个人的画风很有特点,充满了纯真,后来成了甘肃创作中心的负责人。一次,一个画家给缑光明“指导”,便提笔把画给改了。罗伟看完,居然冲缑光明大喊:“你叫人给糟蹋了。”把那人差点没呛死,后来再也不敢随便“指导”了。
“艺术的殿堂永远是网桌会议”
我不懂画,但我懂罗伟。这个多年的老朋友,三两天相聚一起,推杯换盏之后他常有惊人之语。我的最大感受是,这个人绝对是一个传统画派的叛逆者,当然将来的书画历史也许会把他描述成“颠覆者”。这没有什么不可,我想他承受得起。
一次喝酒,一帮人坐了一个圆桌,他突然拍着桌子说:“艺术的殿堂永远是圆桌会议。”众人惊诧,他举杯激昂地说道,艺术家是靠自己艺术作品的精神征服人类,拿到走进艺术殿堂的入场券的,每个人都是独树一帜的。这里没有时间先后、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厚此薄彼,完全是平等的圆桌会议,来的人也是自己抱着牌位,提着凳子坐属于自己的位子。不像政治上的斗争,推翻了你,我就可以登上宝座,取掉了你,我就有位子。艺术上没有王朝,艺术家们没有江湖上的第几把交椅的概念,艺术殿堂的圆桌没有座次,没有大小,也永远没有指标名额限制……
我敢说,罗伟的作品绝对是独树一帜。大约两年前,他就跟我说过要以系列画的方式展现黄土高原风情,现在早已过了百幅。最近出版的《罗伟田园乡情画精品》便可见一斑,豪放不羁的走笔,难以复制的风格,令人陶醉的意境,祥和的乡土气息……这些画会在当今画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必能独立于艺术之林。
真情流露,是罗伟书画的优长处,加之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茅屋柴门、鸡犬牛羊、丰硕果实的点缀,乡里人观之亲切无限,城里人观之则新颖异常。这些画作皆是信手拈来,因为那里是他生活二十多年的家园,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
石涛说过:“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是罗伟最喜欢的画语。一个把身心和思想都深植于黄土高原的画家,一定会赢得他在中国画坛上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