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生态畜牧,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大地上,畜牧专业村、千头牛场、万头猪场、百万只鸡场……如雨后竹笋般涌现。但是,相关问题也与此相伴而来: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农村水污染问题加剧,个别地方“污水围村、癌症高发”,不仅直接威胁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严峻的现实,对畜牧业发展发出预警。前不久发生的“浙江嘉兴死猪事件”,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被誉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漯河市,也不可能处身事外。在新的历史时期,其畜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双重压力,漯河能否破解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畜牧,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中共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指出:“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也是生态宜居名城,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讲,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畜牧业是必然的选择。”
今年5月,漯河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调整奖补政策,把过去对新建养殖场的奖补调整为奖补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场。申报奖补的养殖场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流转周边土地,确保畜粪和污水全部用于农田施肥,真正实现农牧结合、废物利用、生态循环。
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符合条件的生态养殖场,财政奖补标准也由过去的最低奖补15万元,提高到最低奖补30万元,最高可获奖补资金100万元,今年财政奖补资金将超过1000万元。奖补力度之大在全省尚属空前。
“不仅如此,市里还将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各类涉农资金,对生态畜牧业优先扶持、重点倾斜,扶持资金打捆使用,不撒‘胡椒面’,确保扶持一个、见效一个,继而带动一片、全面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我市畜牧产业全部实现规模化发展、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实现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漯河市畜牧局局长吴书清如是说。
今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明确提出,要强化激励措施,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漯河发展生态畜牧业激励举措与国家的政策出现同频共振,这也注定该市畜牧业发展,破解了既能保护好生态、又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命题,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可喜发展局面,为河南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今年前三季度,该市生猪出栏270万头,同比增长6%,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3个畜牧产业集群被省政府认定为2013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
记者在深入基层的采访中感受到,在这场发展生态畜牧的伟大变革中,漯河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出独具“漯河特色”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完善的畜牧业发展新路——
生态养殖,变废为宝,实现畜禽污染“零排放”。
11月23日,记者冒雨来到位于漯河市舞阳县保和乡二郎村黄庄的丰盛养殖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大门两边的横幅标语:生态养殖是我们的准则、污染治理是我们的责任。
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养殖场周围千亩连片麦田,在薄雾笼罩下,显得格外静谧。与其他地块相比略有不同的是,田间每隔30米就有一个长长的白色管子伸出地面,其地下的主管道与北面紧邻污水处理池的无塔供水器相连。
走进公司院内,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真可谓远看像工厂,近看像花园,仔细看才发现是养猪场。紧邻搅拌池有一个干湿分离塔和4个1000立方米巨型发酵灌,宛如冲满气的皮囊,吸引着记者的目光。
“这是搅拌池,猪尿、猪粪经过这里集中搅拌,然后送到固液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粪渣造成颗粒卖给果农,或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当肥料。沼液直接进入这个皮囊状的巨型发酵灌,进行厌氧发酵,产生出的沼气经过净化加压免费送给周边农户。发酵后的水直接排到外面污水处理池,再经过水稀释后就可以进入无塔供水器向麦田的管道输送,进行灌溉。在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闻不到异味,今天是雨天,若是晴天你们也找不到我,这几天我们正在村里免费给农民铺设沼气管道呢!”公司董事长章国磷这样向记者介绍道。
“这里的农民真幸福,可以免费使用沼气和肥料!”记者感叹道。
“我们就是要让畜粪变废为宝,让农民受益,我自己也受益呀。”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养殖负责人抢过记者的话语说道。
在采访之前,记者始终有一个疑问,实行生态养殖如何保证养殖成本不上升?
他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像我们这样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养殖场,要建设这样一套设备,市政府奖补给我们60万,我们自己也不用投入多少。因为粪便处理及时,既降低了人工费用,又能把卫生搞得好,基本没有疫情发生。用沼液冲洗圈舍,又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不仅降低了消毒费用,更重要的是在养殖过程中很少用药,这样就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出栏时又能买上好价钱,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这是一举三得。”章国磷说道。
“生态养殖,对你本人有啥影响?”记者问道。
“我是江西上饶人,更需要与这里的农民打成一片。以前,我出门不敢说我是养猪的,因为猪粪污染让我抬不起头。现在可好了,这里农民对我很热情,还时常送来些鸡蛋和酒来‘贿赂’我呢。”
谈到今后打算时,他说:“今年,我们不仅在养殖上扩大规模,还将在养殖场周围流转200亩地进行生态蔬菜种植,用沼液、粪渣当肥,既能省钱,又能增加效益。而这里的农民每月既能领到租金又能领到工资,环境又好,比城里人还幸福呢!” 记者随后又来到位于舞阳县新安镇的河南绿源肉羊发展公司,这里的生态养殖,又让记者眼前一亮。只见一排排羊圈错落有致,黑色的杜泊、杂色的特克赛尔、纯白的小尾寒羊等品种,真是肥壮又好看。围绕养殖场周围种植的是几百亩花卉苗圃,已连片成行。
公司负责人张新记这样向记者介绍:“我们是河南唯一一家获得小尾寒羊生产许可证的种羊场,食料主要是周边农户的全株玉米和花生秆,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证了羊饲料的安全问题。羊产生的粪便比较少,一部分发酵产沼气,大部分提供给自己种植的花卉苗圃,我们还准备把羊粪加工成肥料卖钱呢,在我们这里,羊粪就成‘宝’啦!”
现在,漯河市像丰盛养殖、绿源肉羊这样的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在政策的激励驱动下,已经建成或正在创建的已有50多家。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养殖场已累计新建污水蓄水池18.7万立方米,新建沼气罐(包)5.92万立方米,流转周边土地8.5万亩,铺设污水输送管道5.8万米。
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漯河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打造畜牧“航母”,迎来跨越发展新曙光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为全面助推生态养殖业快速发展,着力创新养殖经营机制,今年6月19日,漯河市政府决定成立大型畜牧专业合作社——漯河市纵横畜牧专业合作社,市政府拿出200万元作为合作社扶持资金,双汇集团注资200万元牵头加入。目前已吸纳全市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49家,年出栏生猪达到30万头以上,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
结合实际,合作社实行 “六统一” 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即“统一供种、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实施防疫、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初步统计:合作社社员每出栏1头猪,仅饲料成本就可降低70元,兽药成本降低30元,销售利润可增加20元,每头猪可增加收益120元,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收益4000万元左右。
为扩大对外合作,目前,合作社已与武汉一家公司正式签订了合资建厂协议,按照49∶51的入股比例,一期投资600万元,租地30亩,4个月内建成年产1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2014年将再购地100亩,建成1个年产18万吨的饲料厂和1个现代化养殖机械设备厂,为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设备。
为破解贷款难题,合作社已与中国银行达成了1∶5担保贷款的协议,贷款资金不直接发放给社员,折算成饲料向社员提供,社员生猪出栏时统一由合作社收购,生猪销售款扣除还贷后盈余部分返回给社员,通过这种全封闭贷款模式,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大型合作社的成立初步解决了一场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投入,破解了“贷款难”“质量安全监管难”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普遍好评。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无疑加快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畜牧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双汇5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明年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间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漯河市三农牧业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今年7月,其全资子公司众益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产值可达25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形成粮食收购、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北徐集团生猪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目前已发展成为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污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今年7月份,双汇肉制品产业集群、三农生猪产业集群、北徐生猪产业集群经省政府审核批准,被认定为2013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
在双汇、三农、北徐的带领下,全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0多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64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4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32家。
随着双汇集团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正式签约交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企业,给漯河畜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新曙光!
踏浪碧波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改革发展号角,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站在新的发展点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漯河将如何把生态畜牧引向深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中共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在刚刚召开的漯河市双汇产业化提升工程行动现场会上指出:“今年,双汇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漯河畜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要求,要把发展生态养殖作为促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助推漯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持续实施畜牧带动生态工程,逐步加大对创建生态养殖场的财政奖补政策,充分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的政策项目和扶持资金,形成发展合力。强化科技创新,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进行环保攻关,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沼气应用技术等,提高畜禽污染治理科技含量。以双汇为牵引,继续做强我市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引导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全产业链的要求,组建产业联盟,推进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大企业集团。让畜产品加工业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以生态养殖业发展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让畜牧养殖与畜牧加工相互促进,比翼双飞,力争用2~3年时间,探索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完善的畜牧业发展路子,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成功经验。”
发展生态畜牧,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漯河必将在中原大地上引领高歌,为食品名城带来新的荣光。
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生态畜牧业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将带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和农产品升级换代;拉动内需,低成本地进行畜禽疫病防治,有效防治工厂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大产业。
近年来,漯河市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高度,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始终坚持规模化养殖、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初步破解了畜牧业发展“既要实现跨越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的历史难题,它不仅给河南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更是一次重要的变革。
建设一座大型养殖场,就能发展一片生态农业,农业与牧业在结合中相互给力、在发展中相得益彰,冲破发展藩篱、打破发展桎梏,其探索成果不应该仅仅属于漯河,更应该属于河南,因为河南是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角度去讲,其意义更大。
发展生态畜牧,应该从政策层面上去引导、去鼓励。建议下一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南”的部署,完善奖补政策,把过去对新建养殖场的奖补调整为对生态养殖场的奖补,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各类涉农资金,对发展生态畜牧优先扶持、重点倾斜。这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更是河南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推进生态河南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大地上,畜牧专业村、千头牛场、万头猪场、百万只鸡场……如雨后竹笋般涌现。但是,相关问题也与此相伴而来: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农村水污染问题加剧,个别地方“污水围村、癌症高发”,不仅直接威胁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严峻的现实,对畜牧业发展发出预警。前不久发生的“浙江嘉兴死猪事件”,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被誉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漯河市,也不可能处身事外。在新的历史时期,其畜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双重压力,漯河能否破解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畜牧,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中共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指出:“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也是生态宜居名城,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讲,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畜牧业是必然的选择。”
今年5月,漯河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调整奖补政策,把过去对新建养殖场的奖补调整为奖补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场。申报奖补的养殖场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流转周边土地,确保畜粪和污水全部用于农田施肥,真正实现农牧结合、废物利用、生态循环。
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符合条件的生态养殖场,财政奖补标准也由过去的最低奖补15万元,提高到最低奖补30万元,最高可获奖补资金100万元,今年财政奖补资金将超过1000万元。奖补力度之大在全省尚属空前。
“不仅如此,市里还将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各类涉农资金,对生态畜牧业优先扶持、重点倾斜,扶持资金打捆使用,不撒‘胡椒面’,确保扶持一个、见效一个,继而带动一片、全面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我市畜牧产业全部实现规模化发展、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实现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漯河市畜牧局局长吴书清如是说。
今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明确提出,要强化激励措施,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漯河发展生态畜牧业激励举措与国家的政策出现同频共振,这也注定该市畜牧业发展,破解了既能保护好生态、又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命题,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可喜发展局面,为河南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今年前三季度,该市生猪出栏270万头,同比增长6%,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3个畜牧产业集群被省政府认定为2013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
记者在深入基层的采访中感受到,在这场发展生态畜牧的伟大变革中,漯河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出独具“漯河特色”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完善的畜牧业发展新路——
生态养殖,变废为宝,实现畜禽污染“零排放”。
11月23日,记者冒雨来到位于漯河市舞阳县保和乡二郎村黄庄的丰盛养殖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大门两边的横幅标语:生态养殖是我们的准则、污染治理是我们的责任。
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养殖场周围千亩连片麦田,在薄雾笼罩下,显得格外静谧。与其他地块相比略有不同的是,田间每隔30米就有一个长长的白色管子伸出地面,其地下的主管道与北面紧邻污水处理池的无塔供水器相连。
走进公司院内,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真可谓远看像工厂,近看像花园,仔细看才发现是养猪场。紧邻搅拌池有一个干湿分离塔和4个1000立方米巨型发酵灌,宛如冲满气的皮囊,吸引着记者的目光。
“这是搅拌池,猪尿、猪粪经过这里集中搅拌,然后送到固液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粪渣造成颗粒卖给果农,或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当肥料。沼液直接进入这个皮囊状的巨型发酵灌,进行厌氧发酵,产生出的沼气经过净化加压免费送给周边农户。发酵后的水直接排到外面污水处理池,再经过水稀释后就可以进入无塔供水器向麦田的管道输送,进行灌溉。在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闻不到异味,今天是雨天,若是晴天你们也找不到我,这几天我们正在村里免费给农民铺设沼气管道呢!”公司董事长章国磷这样向记者介绍道。
“这里的农民真幸福,可以免费使用沼气和肥料!”记者感叹道。
“我们就是要让畜粪变废为宝,让农民受益,我自己也受益呀。”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养殖负责人抢过记者的话语说道。
在采访之前,记者始终有一个疑问,实行生态养殖如何保证养殖成本不上升?
他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像我们这样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养殖场,要建设这样一套设备,市政府奖补给我们60万,我们自己也不用投入多少。因为粪便处理及时,既降低了人工费用,又能把卫生搞得好,基本没有疫情发生。用沼液冲洗圈舍,又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不仅降低了消毒费用,更重要的是在养殖过程中很少用药,这样就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出栏时又能买上好价钱,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这是一举三得。”章国磷说道。
“生态养殖,对你本人有啥影响?”记者问道。
“我是江西上饶人,更需要与这里的农民打成一片。以前,我出门不敢说我是养猪的,因为猪粪污染让我抬不起头。现在可好了,这里农民对我很热情,还时常送来些鸡蛋和酒来‘贿赂’我呢。”
谈到今后打算时,他说:“今年,我们不仅在养殖上扩大规模,还将在养殖场周围流转200亩地进行生态蔬菜种植,用沼液、粪渣当肥,既能省钱,又能增加效益。而这里的农民每月既能领到租金又能领到工资,环境又好,比城里人还幸福呢!” 记者随后又来到位于舞阳县新安镇的河南绿源肉羊发展公司,这里的生态养殖,又让记者眼前一亮。只见一排排羊圈错落有致,黑色的杜泊、杂色的特克赛尔、纯白的小尾寒羊等品种,真是肥壮又好看。围绕养殖场周围种植的是几百亩花卉苗圃,已连片成行。
公司负责人张新记这样向记者介绍:“我们是河南唯一一家获得小尾寒羊生产许可证的种羊场,食料主要是周边农户的全株玉米和花生秆,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证了羊饲料的安全问题。羊产生的粪便比较少,一部分发酵产沼气,大部分提供给自己种植的花卉苗圃,我们还准备把羊粪加工成肥料卖钱呢,在我们这里,羊粪就成‘宝’啦!”
现在,漯河市像丰盛养殖、绿源肉羊这样的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在政策的激励驱动下,已经建成或正在创建的已有50多家。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养殖场已累计新建污水蓄水池18.7万立方米,新建沼气罐(包)5.92万立方米,流转周边土地8.5万亩,铺设污水输送管道5.8万米。
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漯河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打造畜牧“航母”,迎来跨越发展新曙光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为全面助推生态养殖业快速发展,着力创新养殖经营机制,今年6月19日,漯河市政府决定成立大型畜牧专业合作社——漯河市纵横畜牧专业合作社,市政府拿出200万元作为合作社扶持资金,双汇集团注资200万元牵头加入。目前已吸纳全市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49家,年出栏生猪达到30万头以上,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
结合实际,合作社实行 “六统一” 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即“统一供种、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实施防疫、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初步统计:合作社社员每出栏1头猪,仅饲料成本就可降低70元,兽药成本降低30元,销售利润可增加20元,每头猪可增加收益120元,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收益4000万元左右。
为扩大对外合作,目前,合作社已与武汉一家公司正式签订了合资建厂协议,按照49∶51的入股比例,一期投资600万元,租地30亩,4个月内建成年产1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2014年将再购地100亩,建成1个年产18万吨的饲料厂和1个现代化养殖机械设备厂,为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设备。
为破解贷款难题,合作社已与中国银行达成了1∶5担保贷款的协议,贷款资金不直接发放给社员,折算成饲料向社员提供,社员生猪出栏时统一由合作社收购,生猪销售款扣除还贷后盈余部分返回给社员,通过这种全封闭贷款模式,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大型合作社的成立初步解决了一场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投入,破解了“贷款难”“质量安全监管难”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普遍好评。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无疑加快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畜牧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双汇5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明年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间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漯河市三农牧业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今年7月,其全资子公司众益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产值可达25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形成粮食收购、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北徐集团生猪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目前已发展成为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污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今年7月份,双汇肉制品产业集群、三农生猪产业集群、北徐生猪产业集群经省政府审核批准,被认定为2013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
在双汇、三农、北徐的带领下,全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0多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64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4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32家。
随着双汇集团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正式签约交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企业,给漯河畜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新曙光!
踏浪碧波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改革发展号角,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站在新的发展点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漯河将如何把生态畜牧引向深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中共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在刚刚召开的漯河市双汇产业化提升工程行动现场会上指出:“今年,双汇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漯河畜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要求,要把发展生态养殖作为促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助推漯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持续实施畜牧带动生态工程,逐步加大对创建生态养殖场的财政奖补政策,充分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的政策项目和扶持资金,形成发展合力。强化科技创新,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进行环保攻关,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沼气应用技术等,提高畜禽污染治理科技含量。以双汇为牵引,继续做强我市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引导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全产业链的要求,组建产业联盟,推进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大企业集团。让畜产品加工业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以生态养殖业发展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让畜牧养殖与畜牧加工相互促进,比翼双飞,力争用2~3年时间,探索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完善的畜牧业发展路子,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成功经验。”
发展生态畜牧,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漯河必将在中原大地上引领高歌,为食品名城带来新的荣光。
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生态畜牧业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将带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和农产品升级换代;拉动内需,低成本地进行畜禽疫病防治,有效防治工厂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大产业。
近年来,漯河市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高度,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始终坚持规模化养殖、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初步破解了畜牧业发展“既要实现跨越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的历史难题,它不仅给河南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更是一次重要的变革。
建设一座大型养殖场,就能发展一片生态农业,农业与牧业在结合中相互给力、在发展中相得益彰,冲破发展藩篱、打破发展桎梏,其探索成果不应该仅仅属于漯河,更应该属于河南,因为河南是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角度去讲,其意义更大。
发展生态畜牧,应该从政策层面上去引导、去鼓励。建议下一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南”的部署,完善奖补政策,把过去对新建养殖场的奖补调整为对生态养殖场的奖补,整合农业、畜牧、环保、林业、水利等各类涉农资金,对发展生态畜牧优先扶持、重点倾斜。这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更是河南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推进生态河南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