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国际体系霸权国的美国经常性地成为多边国际合作机制的修正者.基于对谈判改制与退出制度这两个基本选项的权衡,美国对各种国际制度采取了不同的修正策略.当美方具备有吸引力的退出选项,能对其他方面构成压力,同时改制的各种阻力较小,谈判成本较低时,美国的主导策略是在既有制度框架内谈判改制,以退出选项为支撑促使其他方面作出妥协.当退出选项本身吸引力较大,同时由于各方偏好差距及国际制度程序等原因而谈判成本较高,改制短期无法实现时,美国则倾向于直接退出策略,废弃或是绕开既有制度而自行其是(包括在条件许可时建立新制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际体系霸权国的美国经常性地成为多边国际合作机制的修正者.基于对谈判改制与退出制度这两个基本选项的权衡,美国对各种国际制度采取了不同的修正策略.当美方具备有吸引力的退出选项,能对其他方面构成压力,同时改制的各种阻力较小,谈判成本较低时,美国的主导策略是在既有制度框架内谈判改制,以退出选项为支撑促使其他方面作出妥协.当退出选项本身吸引力较大,同时由于各方偏好差距及国际制度程序等原因而谈判成本较高,改制短期无法实现时,美国则倾向于直接退出策略,废弃或是绕开既有制度而自行其是(包括在条件许可时建立新制度).当退出选项本身的吸引力有限,而各方存在一定的谈判妥协空间时,美国可能采取某种形式的混合策略,将或威胁退群或实际退群作为提升信号可信度的手段,或将实际退群作为谈判过程中的内部选项,从而施加改制压力,克服谈判成本,推动制度变革.最后,当退出不构成现实选择,作为威胁的可信度较低,而改制谈判的成本也较高时,美国政府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约定义务、瘫痪既有组织职能的策略,以此减少自身成本并进一步施加压力.总之,在不同的环境下,霸权国修正国际制度的策略选择不同.多种情境下都可能出现霸权国退群的现象,退群在不同的战略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其他文献
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演变,经历了国际化、政治化、技术外部性国际规制以及保护主义等阶段,在政府管控和贸易自由谱系的两端摇摆,而知识产权制度是其核心主题.技术转移规则从管控人员和机器的国内法,逐渐演变为借助国际知识产权法进行规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转移议题初登联合国舞台并引发了三次大讨论,其中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倡导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技术转移规则,但以失败而告终;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旨在规制技术外部性,意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之间寻求“中间道路”,但收效甚微;而近年强化技术转移财产属性的贸易保护趋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成的一种主要类型,随着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大学如何破除“同质化”发展困境,以高质量发展形塑教育类型特色,在服务和融入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出新路子?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系统升级和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属性,应用型大学应遵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类型逻辑,寻求“共性+个性”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化特有路径,呈现“内生发展、外生发展、共生发展”相统一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价值-目标-路径-质量”的高度统一,
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发展趋势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同时在国际组织间的规范互鉴方面留有学术机遇.国际组织作为北极治理规范设计的主体力量,对北极治理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各类国际组织在某些特定的北极治理议题领域,会出现规范供给集聚现象,从而导致规范供给过剩.各个国际组织出于规范推广的考虑,则必然与其他国际组织展开规范竞争,规范竞争的过程是零和博弈还是共存博弈,将决定北极治理规范是走向融合还是消亡.因此,北极地区国际组织的建章立制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规范供给—规范竞争—规范有效”的过程.在北极航运
自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大主义奠定根基地位以来,近些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在范式上出现颠覆性突破的空间较小.当前学科理论创新似乎主要集中于中层和微观理论,例如对冲理论、同盟制度安排、内政因素对外交行为的影响等.究其原因,国际关系学科日趋成熟是重要现实.由于三大主义在研究范式和理论假定上对既往的重大国际关系经验进行了总结,之后的学者在研究路径上难以完全摆脱现有路径而独辟蹊径,因此国际关系理论在范式上创新的难度增加.范式层面创新难度的加大并不意味着中层和微观理论突破的可能性降低.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学科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正在走向深水区,对教师教学创新提出新的挑战.智能时代由“互联网”、“教与学终端”、“资源”以及“平台”构成了教师教学环境的技术生态体系,师生通过“教与学终端”获取多样化的“资源”服务与多类态的“平台”服务.教师教学环境的变革对教师理性认知技术、驾驭智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适应人机协同教学、提升数据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技术助力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基于资源的个性化学习、规模个性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开展教学创新.在此过程中,加强
从澳中关系发展历程来看,维持良好的对华关系对澳大利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以“接触”和“平衡”为基调的对华政策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然而,为何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对华政策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并逐渐走上了同中国对抗的道路?本文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党政治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联盟党和工党在对外政策上的不同传统和偏好、两大政党之间的博弈与妥协、政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共同塑造了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而主流政党之外的小党也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政党政治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核心利益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热词,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官员在各种场合日益强调国家核心利益.通过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中国政府文件对国家核心利益论述的文本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具有复杂内涵,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含义.在对外关系全局中,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顶层设计和政策界定的功能.通过对中国外交实践中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取决于国际关系因素,更取决于国内政治因素.国家核心利益从根本上是中国政治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
澳门地区民法上个人资料(个人信息)保护权的体系定位,乃是这项权利相关理论的起始点,意义重大,应予厘清.这个问题牵涉三个维度,亦即这项权利的概念本身、其上位概念,以及其下位概念.具体言之,三者分别涉及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个人资料保护权何以被定性为资讯自决权(资讯自主权);其二,它如何逐步被学说纳入其上位的隐私权体系、这种传统见解面临何种隐忧、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何;其三,根据澳门地区个人资料保护的立法现状,个人资料保护法所确立的其各项子权利,如何被梳理成体系.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舆情领域的运用拓展了舆情研究的边界,但是也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警惕对大数据分析方法的过度推崇.目前,教育舆情研究中的大数据技术运用在呈现教育舆情事实全貌、揭示背后的教育问题、价值评估、服务决策效果等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舆情研究应致力于资源建设、多种研究方法并用、舆情研判胜任力提升等路径实现学理和应用实践的规律探索.
我国60所不同类型大学2015-2020年间部门预算数据显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收支结构极其相似,经费配置结构基本相同,带有明显政府控制特征.这种特征既极大地推动了大学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但又导致大学发展面临趋同化、行政化,无法充分实现大学功能等现实困扰.我国不同层级政府对大学拨款模式极为相同、大学经费支出均严格遵循既定预算管理方式、来自市场和大学自身的经费占比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这种特征的直接原因.不同类型大学本应有不同社会职能与发展定位,这要在大学内部经费配置结构方面作出变革.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