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莫斯科回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标准的俄罗斯酒鬼。我的身上还有近4000卢布没机会花出去,因为俄罗斯实在没什么特别的特产可以带。好的漆画盒、套娃、琥珀饰品,动辄几百上千欧元(折算成卢布,一不小心就上万了),而且也不是男人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最后我只好买了两样东西,送人,也给自己留念:好多种的伏特加和好多种的鱼子酱。就着鱼子酱喝伏特加,我想是一种很俄罗斯的口腹之快了。
实际上,伏特加根本就是俄罗斯的性格:乍一看并不起眼,但你只要喝上一口,就知道多么够劲了。从旅游的角度,东南亚、欧洲、太平洋都是热点,从前那个那么多人去“朝圣”的俄罗斯,现在很少人感兴趣了。但是只要踏上那块国土,呼吸一口那里的空气,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同样的反应:旅程实在太短了。光一个莫斯科,1周够吗?不够;2周?还是不够;一致公认:起码1个月,你才能把莫斯科里里外外摸一遍——仅仅是“摸”了一遍。
俄罗斯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殉道者气质的国度,无论是在东正教时代,还是在苏共时代。仰脖猛灌一口伏特加,他们往往就这么上路了,踏上了为“追求真理”付出生命代价的不归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浑身洋溢着伏特加般纯净而烈性的气质的殉道者们,在莫斯科这个政教中心,有多少他们的遗迹,值得我们去追寻啊。尽管我只是一个旅游者,我是来这里放松、休养,但是那种浓浓的缅怀气息始终伴随着我步行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每一步。和单纯的休闲旅游相比,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心灵更好的慰藉呢?新圣母修道院
要我说,莫斯科非去不可的地方,不是红场,不是克里姆林宫也不是阿尔巴特街,而是这座城堡宫殿一样宏伟的新圣母修道院。
到这里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个冰封的湖,直到4、5月份,这湖的大部分依然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只有几处融化到了湖面。那仅有的几处暴露的湖面上,不时有天鹅飞来停留。对了,这个湖,就叫天鹅湖,据说就是柴可夫斯基写他那出不能再出名的《天鹅湖》的地方,就是他天天看着天鹅汲取音乐灵感的地方。
隔着天鹅湖远观,新圣母修道院有高大宽阔如同城墙一般巍峨的院墙,天鹅湖几乎就像它的“护城河”。城墙之上展开一群漂亮的红白相间的塔楼和金色圆顶——这是东正教堂的特色,通常不是像西方教堂那样给你一个高耸入云的尖顶,而是给你“一群”高低错落有致的“洋葱头”顶。沙俄时代,新圣母修道院是王公贵族的女子修道院和教堂, 那些“不守规矩”或与世俗礼法不合、受人打击、看破红尘的富家女子,往往来此修行。这里是公主、贵妇、小姐们做礼拜的地方。
绕过湖,你可以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口,然而一进去,你就会被那种气势所镇住。无数的墓碑。无数的雕塑。无数的鲜花。无数的苍松翠柏。这就是著名的新圣母公墓了。苏联时代,新圣母修道院成为国家公墓,长眠在此的,不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伟人,就是功勋卓著的功臣。
千年罗斯,百年苏俄,那些为了不同真理而战而付出一生的人,最后都会聚到这个墓园了。你死我活的硝烟和鲜血在历史之河的冲刷下淡去了,剩下的只是沉默的凭吊,不管他殉道于哪一种“真理”。
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马雅科夫斯基、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法捷耶夫、萧斯塔科维奇、乌兰诺娃、列维坦、赫鲁晓夫、莫洛托夫、葛罗米柯、夏伯阳、卓娅和舒拉……
整整一个下午我在空旷的墓园里游荡,辨别着一块块墓碑上的名字,尽管那些俄文实在太难认了。如今来这里的人不多,游客不多,俄罗斯人也不多,但这样的气氛我觉得正适合——适合一种独自的凭吊。
红场
当然其实红场也是非到不可的。莫斯科很多地方,都是非到不可的。
红场的实际面积肯定不如天安门广场,但是观感上,却并不小,这可能和周围所有那些建筑的古老、宏伟和纪念碑性质有关,也和铺就红场的无数古老褐色方石的雄浑气势有关。这是一个历史感加深空间感的例子。这历史感在刚刚过去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欧洲反法西斯战场胜利6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再次被全世界所见证。
通常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红场。北面要经过体量巨大的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西面则经过莫斯科象征之一的“8个彩色洋葱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两幢红砖白顶金饰的高大俄罗斯风格建筑,就像两头静卧在雪中的红狮,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守护着北大门。博物馆前立着苏联二战时期的英雄朱可夫元帅骑马的雕像。据说当年的胜利阅兵本来应该由斯大林亲自领衔,但他不会骑马,只好把这一荣耀让给了朱可夫。
博物馆西侧,亚历山大花园大门内,就是以守卫和换岗仪式闻名于世的无名烈士墓。绿草环抱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墓碑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长明火在墓前永久地燃烧,以纪念二战中牺牲的无数烈士。
博物馆东侧通向红场的入口处,是莫斯科的中心点,零公里处,据说所有路的里程都是从这里开始计算的。我想它大概也可以充作整个俄罗斯的中心点,因为莫斯科的中心意识本来就是很强烈的,它的9个火车站,都是以通往的终点站命名,比如通向斯摩棱斯克的,就叫斯摩棱斯克站,通往基辅的,就叫基辅站,听上去怪怪的。这样子命名,辐射出去的味道就很浓,反过来,莫斯科就是当然的中心、辐射点了。而莫斯科本身的中心点,又在这里。这里还是个“算命点”,每个经过的人都会去那个点上站一站,然后抛个硬币,据说根据硬币落地的方位,可以判断你的运势。你可以看到一个俄罗斯大妈风雨无阻每天在这里“上班”,硬币抛出,你一走开,她就会去捡。算下来,这收入还不错呢。
西人口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可能是世界上色彩最鲜艳的教堂。它是16世纪中叶伊凡大公为庆祝战胜与兼并喀山公国和伊斯特拉罕而兴建的,宝石般的“洋葱头”上缤纷的彩色条纹,将他的狂喜传递给千秋万代。但他出了名的残暴,在这样美丽的事物中依然凸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确保这一杰作永远举世无双,伊凡大帝竟下令剜掉了教堂设计者的双目。世上绝美之物,是不是一定要以恐怖为代价呢?
红场美丽之中的血腥还不止此。红场南面,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约50米处,有一座不起眼的用白色石头砌起的圆台,那里,俗称“断头台”,是沙俄时代宣读诏书、判决和执行死刑的地方。17世纪,不少旧派基督徒在红场上被活活烧死,有的仅因为胸前划十字没用三指而用两指;彼得大帝曾在一天内,把1700多名叛变的火枪手在这里绞死或砍死;1917年十月革命,与沙皇禁卫军争夺克里姆林宫的战斗同样从这里发起,鲜血洒遍了广场和宫殿。
而列宁,这位十月革命领袖的墓,也是一定要经过的:它在红场的正中央,由深红色大理石砌成,出乎我意料地简朴,几乎埋没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不必一定要 进入地下的陵墓,去瞻仰水晶棺里列宁的遗体。对于想要体会这100年苏俄风云变幻之波澜壮阔的人,我想只要静静地,在这里站上10分钟,就足够了。会有无数的东西,你以为已经忘记干净的东西,涌上你的心头。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从红场只能看,进不去。参观的人要从北面跨过一座石桥,走克里姆林宫唯一对外的大门一一三合一塔门进去。进去以前要买票,规定不准摄像,但可以摄影,而摄影的话,得买另一种更贵的票。
占地26公顷的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有800多年的历史,比莫斯科城本身还要悠久。最初它只是一座用木栅栏圈住的木筑堡垒,今天,则由一道6米半厚,14米高的红墙围着,从沙皇直到斯大林时代都一直门禁森严,1955年起才开始让游客参观。今年倒是恰逢这座禁宫开放50周年。
克里姆林宫里有许多宫殿、教堂和办公大楼,陈放着数以亿计的历代沙皇积聚的财宝。尤其使人惊叹的是四座建筑极美的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和十二使徒教堂。它们分别建于15、16世纪,是俄罗斯与意大利的建筑师们,把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俄国东正教精神揉合起来的精心杰作。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中心和圣地,国家教堂,历代沙皇都在这里加冕,也是我这次唯一有时间进去仔细转一转的俄罗斯东正教堂。这个教堂可能不如莫斯科郊区那个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那么金碧辉煌,却有大量我最感兴趣的东西:俄罗斯圣像画。
看过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的人,想必对这些古拙而无比虔诚的画作(其中很多是无名氏的杰作)印象深刻。它们是俄罗斯东正教史上那些殉道者的历程的活生生的见证一一尽管画的题目永远只是《救世主》或者《三位一体》。圣母升天大教堂阔大的穹顶下,高达16米的镀金雕刻圣像壁,在悬垂的水晶吊灯华丽的灯影中,让人目眩神迷,一时间真会有天国降临之感。
此外,克里姆林宫里最重要也最显眼的宫殿,是18世纪凯瑟琳女皇建设的黄色元老议会宫。十月革命后它是苏维埃政府大楼,至今保留着列宁当年的办公室。苏联解体后它成为俄罗斯总统府,也就是普京的办公楼。不过游客只能从“炮王”和“钟王”一侧隔着大草坪远观,不能走近,稍微接近一点,就会被警卫鸣哨警告。
寻访前苏联遗迹
在莫斯科,我一直在找寻各种最具前苏联特征的遗迹。它们都曾经大名鼎鼎,又充满神秘感,让我们从小就很景仰。克格勃大楼是其中一个代表。
克格勃总部大楼也在莫斯科市中心,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不远。外观看上去并不神秘,周围直接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不过它的体量足够庞大,也就是说,足够这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情报机构窝藏它数不清的秘密。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之所以在进人中学后集体“亲美”(至于90年代后因为美国表现也不好,又渐渐远离了它,那是后话),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克格勃。在数不清的电影和小说里——比如007,比如兰博——它一直被刻画为世界上最邪恶的组织。小时候听过的关于克格勃的最可怕的传闻之一,就是它的间谍会在伞尖上装一颗小小的毒珠,在你完全预料不到的时候轻轻扎你一下,你就完蛋了。这个传闻让我在很长时间里对雨伞有一种恐惧感,走在街上看见带雨伞的人,都怀疑他是杀人不见血的克格勃间谍。
极具苏联时代特征,还有俄罗斯饭店,是十月革命50周年时建的,典型的前苏联好大喜功式建筑,共有客房5500间之多,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不过现在设备陈旧,服务糟糕,虽然仍号称三星级(莫斯科的宾馆最高四星级),但除了面对红场和莫斯科河的位置优势,其他已毫无吸引力。
从列宁山(现在又改回去叫麻雀山了)上,可以俯瞰整个莫斯科,特别是著名的列宁体育场(现在叫卢日尼基体育场)。这是被咱们抵制了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主会场,可以容纳10万人。而从列宁山观景台转个身,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大学了。可惜我没有学生证,进不去,只能远远向往一番。
位于阿尔巴特街人口的前苏联外交部大楼,则是经典的斯大林式建筑。这样的建筑,我们在东北、北京、上海都能见到不少,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不过这座本土的斯大林式建筑显得更为宏大、气派、繁复和夸饰。某种意义上,斯大林式建筑仿佛是把哥特式教堂的立面、俄罗斯建筑的细部以及各种革命的象征物集中到了一堆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上。这样的建筑,一幢两幢,还是有相当视觉冲击力和美学价值的,东一幢西一幢满眼皆是,就不免让人感受到那种虚夸之风了。还好即使莫斯科,如今真正的斯大林式建筑也不是太多太密集。
差不多风格的,自然还有著名的莫斯科地铁,这当年为了同时兼做防空洞而挖得无比深,以至看上去气势无比雄壮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铁。不过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革命广场等几个相邻的站,以精美雕塑出名的马雅科夫斯基站等,只能遗憾地留待下次了。
临走前,去机场的路上,还特地去瞻仰了一下塔斯社大楼。当年它可是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喉舌,多少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和言论从这里发出。不过现在这幢楼,看上去明显陈旧了,就像曾经嘹亮的塔斯社的声音,如今在世界上已经变得有气无力。只有大门上方嵌着的那颗巨大的青铜地球,还隐约让人记起当年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
阿尔巴特街与古姆百货
阿尔巴特街是怎样的大名鼎鼎啊。可是它有多么出名,就多么地让我失望。它已经完全不是出现在无数部伟大的俄罗斯小说里的那个样子,变成了——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找一个对等物,那么可以举上海的多伦路做例子——“保护性破坏”的典型例子。
和多伦路一样,阿尔巴特街重新铺砌了路面,迁出了原来的住户,把一条有着活生生历史积淀和生活气息的大街,变成了一支人造塑料花,以及——乱哄哄的小商品市场。而且阿尔巴特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流动小摊,从价格到质量都毫无优势。可是你又不能不去,它再糟再令人失望,也还是要去,因为这里有普希金故居。
相比之下,如果是购物,我宁可去红场上气势雄伟的古姆百货商场,就在克里姆林宫正对面。这座竣工于1888年的商场,像传说中的巴黎拱廊街一样,有着跨度很大很漂亮的拱形玻璃天顶,曾是欧洲最大的商场,至今也依然是俄罗斯最大的商场。某种意义上,它与其说是商场,不如说是一座19世纪建筑艺术的博物馆,用大理石、花岗岩和其他贵重建筑材料建成,内部设计极为古雅,几乎集中了俄罗斯各种装饰艺术手法。它的三排三层游廊式商场占地近25000平方米,店铺之多让人咋舌,对初来者简直像个巨大的迷宫。
如今古姆基本上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名牌名店占领了,所以很自然地,成为莫斯科最时尚的休闲购物场所之一。白天这里游客如织,而傍晚起,无数莫斯科俊男美女都涌来吃喝玩乐,绝对是让人大饱眼福的机会。而且除了名牌,这里不少固定的摊位出售纪念品,虽然一般不讨价还 价,但是综合比较之后,我可以保证,那里挂牌的价格,决不比阿尔巴特街或者列宁山上那些会用中文跟你套近乎的小贩们贵——有的,比如军用酒壶、打火机什么,甚至还更便宜。
俄游需知
从北京赴俄罗斯旅游,有俄航和国航的班机。上海以前只有俄航,5月份刚刚开通了东航的直飞航线。如果你从上海出发,那么听我的,一定要选择东航的班机;不是说东航有多好,而是俄航实在太差,让人不堪忍受。
俄航飞机是伊尔—96。这个飞机是俄罗斯的新飞机,看编号,你就知道它是1996年投入运行的。但是这一点我楞没看出来。算算,去的时候坐的这架伊尔—96,撑死了9年机龄,可是旧得像是飞了30年。坐垫脏而破,凡用金属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锈的,俄航飞机维护保养之马虎可想而知。
伊尔—96唯一的好处,是特宽敞。座位之间的空间足够你伸直脚,这在波音上你是做不到的;中间由于取消了行李舱,显得格外高大,就像所有斯大林式建筑内部,漫无边际、毫不考虑实用价值地追求视觉上的宏伟感。
我一直弄不懂的,是飞莫斯科的10小时颠簸,是由于气候原因,气流原因,驾驶员技术,还是飞机质量。反正一飞机的人,到后来至少有一半,涌到后面抢厕所呕吐。每个人都脸色煞白呼吸困难。还有可怕的俄航“空姐”——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空姐,有的只是“监狱女看守”,平均身高1米85以上,平均年龄40岁以上,肩宽体壮,线条刚硬,面目凶恶,10个小时飞下来,连半个笑容都不给,这样子特别的空中服务,实在让人叹为观
还没完。俄航的糟糕,是从空中延续到地下,一条龙的。10小时之后,当我们终于筋疲力尽地着陆的时候,我们又见识了莫斯科国际机场。鲜为人知的是,莫斯科一共有5个机场。我们通常所说的莫斯科国际机场,其实只是其中的谢列梅杰沃2号机场(还有个1号)。这个机场由于几十年来主要承担国际航班任务,所以名气最大。其他还有专门面对欧洲的、专门面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以及专门面对国内的机场。
一下飞机,我就一头雾水地问:我们弄错了,这不是莫斯科,是到浙江了吧?前后左右,10个里面有8个是浙江人,全是来莫斯科做生意的。机场那叫个破,灯光昏暗,道路混乱,有玻璃的地方照例都有破的,有金属的地方照例全是锈的,工作人员一律睡眼惺忪,到站乘客个个灰头土脸,满眼都是扛着大包小裹上飞机的,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是一群逃荒者。就这样子,怕是连浙江的小机场都不如,也就相当于一浙江的长途汽车站。
还有,俄罗斯海关口碑之差,绝对世界闻名,被认为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差的海关。几百名乘客在不大的候检大厅排队等候,可边防检查却只开4个窗口,其中两个还是专门对俄罗斯和独联体人员的。边检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查验着护照,敲打着计算机键盘,还不时要去旁边办公室请示一下领导。通个关通了3小时。后来莫斯科人告诉我们,3小时,对了,这个就是该机场通关的正常速度。对比上海这边,1小时大概都不用。
好在现在东航直飞航线开通了。无论是坐空客还是波音,从舒适度到服务,无疑都要比俄航的伊尔好上无数倍。而且,最重要的,东航这次是选了新的德莫机场(全称多莫德多沃Demodedovo)做终点站,这个机场虽然离市区远了点,但是各方面都符合国际标准,非常地新,规模、设备、管理、安全都是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最好、最现代化的,目前在客运和货运方面均居俄罗斯首位,并且从发展前景看,也最被看好。对游客来说,尤其它的通关速度,要比谢列梅杰沃2号快不止一倍。
实际上,伏特加根本就是俄罗斯的性格:乍一看并不起眼,但你只要喝上一口,就知道多么够劲了。从旅游的角度,东南亚、欧洲、太平洋都是热点,从前那个那么多人去“朝圣”的俄罗斯,现在很少人感兴趣了。但是只要踏上那块国土,呼吸一口那里的空气,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同样的反应:旅程实在太短了。光一个莫斯科,1周够吗?不够;2周?还是不够;一致公认:起码1个月,你才能把莫斯科里里外外摸一遍——仅仅是“摸”了一遍。
俄罗斯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殉道者气质的国度,无论是在东正教时代,还是在苏共时代。仰脖猛灌一口伏特加,他们往往就这么上路了,踏上了为“追求真理”付出生命代价的不归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浑身洋溢着伏特加般纯净而烈性的气质的殉道者们,在莫斯科这个政教中心,有多少他们的遗迹,值得我们去追寻啊。尽管我只是一个旅游者,我是来这里放松、休养,但是那种浓浓的缅怀气息始终伴随着我步行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每一步。和单纯的休闲旅游相比,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心灵更好的慰藉呢?新圣母修道院
要我说,莫斯科非去不可的地方,不是红场,不是克里姆林宫也不是阿尔巴特街,而是这座城堡宫殿一样宏伟的新圣母修道院。
到这里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个冰封的湖,直到4、5月份,这湖的大部分依然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只有几处融化到了湖面。那仅有的几处暴露的湖面上,不时有天鹅飞来停留。对了,这个湖,就叫天鹅湖,据说就是柴可夫斯基写他那出不能再出名的《天鹅湖》的地方,就是他天天看着天鹅汲取音乐灵感的地方。
隔着天鹅湖远观,新圣母修道院有高大宽阔如同城墙一般巍峨的院墙,天鹅湖几乎就像它的“护城河”。城墙之上展开一群漂亮的红白相间的塔楼和金色圆顶——这是东正教堂的特色,通常不是像西方教堂那样给你一个高耸入云的尖顶,而是给你“一群”高低错落有致的“洋葱头”顶。沙俄时代,新圣母修道院是王公贵族的女子修道院和教堂, 那些“不守规矩”或与世俗礼法不合、受人打击、看破红尘的富家女子,往往来此修行。这里是公主、贵妇、小姐们做礼拜的地方。
绕过湖,你可以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口,然而一进去,你就会被那种气势所镇住。无数的墓碑。无数的雕塑。无数的鲜花。无数的苍松翠柏。这就是著名的新圣母公墓了。苏联时代,新圣母修道院成为国家公墓,长眠在此的,不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伟人,就是功勋卓著的功臣。
千年罗斯,百年苏俄,那些为了不同真理而战而付出一生的人,最后都会聚到这个墓园了。你死我活的硝烟和鲜血在历史之河的冲刷下淡去了,剩下的只是沉默的凭吊,不管他殉道于哪一种“真理”。
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马雅科夫斯基、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法捷耶夫、萧斯塔科维奇、乌兰诺娃、列维坦、赫鲁晓夫、莫洛托夫、葛罗米柯、夏伯阳、卓娅和舒拉……
整整一个下午我在空旷的墓园里游荡,辨别着一块块墓碑上的名字,尽管那些俄文实在太难认了。如今来这里的人不多,游客不多,俄罗斯人也不多,但这样的气氛我觉得正适合——适合一种独自的凭吊。
红场
当然其实红场也是非到不可的。莫斯科很多地方,都是非到不可的。
红场的实际面积肯定不如天安门广场,但是观感上,却并不小,这可能和周围所有那些建筑的古老、宏伟和纪念碑性质有关,也和铺就红场的无数古老褐色方石的雄浑气势有关。这是一个历史感加深空间感的例子。这历史感在刚刚过去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欧洲反法西斯战场胜利6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再次被全世界所见证。
通常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红场。北面要经过体量巨大的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西面则经过莫斯科象征之一的“8个彩色洋葱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两幢红砖白顶金饰的高大俄罗斯风格建筑,就像两头静卧在雪中的红狮,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守护着北大门。博物馆前立着苏联二战时期的英雄朱可夫元帅骑马的雕像。据说当年的胜利阅兵本来应该由斯大林亲自领衔,但他不会骑马,只好把这一荣耀让给了朱可夫。
博物馆西侧,亚历山大花园大门内,就是以守卫和换岗仪式闻名于世的无名烈士墓。绿草环抱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墓碑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长明火在墓前永久地燃烧,以纪念二战中牺牲的无数烈士。
博物馆东侧通向红场的入口处,是莫斯科的中心点,零公里处,据说所有路的里程都是从这里开始计算的。我想它大概也可以充作整个俄罗斯的中心点,因为莫斯科的中心意识本来就是很强烈的,它的9个火车站,都是以通往的终点站命名,比如通向斯摩棱斯克的,就叫斯摩棱斯克站,通往基辅的,就叫基辅站,听上去怪怪的。这样子命名,辐射出去的味道就很浓,反过来,莫斯科就是当然的中心、辐射点了。而莫斯科本身的中心点,又在这里。这里还是个“算命点”,每个经过的人都会去那个点上站一站,然后抛个硬币,据说根据硬币落地的方位,可以判断你的运势。你可以看到一个俄罗斯大妈风雨无阻每天在这里“上班”,硬币抛出,你一走开,她就会去捡。算下来,这收入还不错呢。
西人口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可能是世界上色彩最鲜艳的教堂。它是16世纪中叶伊凡大公为庆祝战胜与兼并喀山公国和伊斯特拉罕而兴建的,宝石般的“洋葱头”上缤纷的彩色条纹,将他的狂喜传递给千秋万代。但他出了名的残暴,在这样美丽的事物中依然凸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确保这一杰作永远举世无双,伊凡大帝竟下令剜掉了教堂设计者的双目。世上绝美之物,是不是一定要以恐怖为代价呢?
红场美丽之中的血腥还不止此。红场南面,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约50米处,有一座不起眼的用白色石头砌起的圆台,那里,俗称“断头台”,是沙俄时代宣读诏书、判决和执行死刑的地方。17世纪,不少旧派基督徒在红场上被活活烧死,有的仅因为胸前划十字没用三指而用两指;彼得大帝曾在一天内,把1700多名叛变的火枪手在这里绞死或砍死;1917年十月革命,与沙皇禁卫军争夺克里姆林宫的战斗同样从这里发起,鲜血洒遍了广场和宫殿。
而列宁,这位十月革命领袖的墓,也是一定要经过的:它在红场的正中央,由深红色大理石砌成,出乎我意料地简朴,几乎埋没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不必一定要 进入地下的陵墓,去瞻仰水晶棺里列宁的遗体。对于想要体会这100年苏俄风云变幻之波澜壮阔的人,我想只要静静地,在这里站上10分钟,就足够了。会有无数的东西,你以为已经忘记干净的东西,涌上你的心头。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从红场只能看,进不去。参观的人要从北面跨过一座石桥,走克里姆林宫唯一对外的大门一一三合一塔门进去。进去以前要买票,规定不准摄像,但可以摄影,而摄影的话,得买另一种更贵的票。
占地26公顷的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有800多年的历史,比莫斯科城本身还要悠久。最初它只是一座用木栅栏圈住的木筑堡垒,今天,则由一道6米半厚,14米高的红墙围着,从沙皇直到斯大林时代都一直门禁森严,1955年起才开始让游客参观。今年倒是恰逢这座禁宫开放50周年。
克里姆林宫里有许多宫殿、教堂和办公大楼,陈放着数以亿计的历代沙皇积聚的财宝。尤其使人惊叹的是四座建筑极美的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和十二使徒教堂。它们分别建于15、16世纪,是俄罗斯与意大利的建筑师们,把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俄国东正教精神揉合起来的精心杰作。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中心和圣地,国家教堂,历代沙皇都在这里加冕,也是我这次唯一有时间进去仔细转一转的俄罗斯东正教堂。这个教堂可能不如莫斯科郊区那个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那么金碧辉煌,却有大量我最感兴趣的东西:俄罗斯圣像画。
看过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的人,想必对这些古拙而无比虔诚的画作(其中很多是无名氏的杰作)印象深刻。它们是俄罗斯东正教史上那些殉道者的历程的活生生的见证一一尽管画的题目永远只是《救世主》或者《三位一体》。圣母升天大教堂阔大的穹顶下,高达16米的镀金雕刻圣像壁,在悬垂的水晶吊灯华丽的灯影中,让人目眩神迷,一时间真会有天国降临之感。
此外,克里姆林宫里最重要也最显眼的宫殿,是18世纪凯瑟琳女皇建设的黄色元老议会宫。十月革命后它是苏维埃政府大楼,至今保留着列宁当年的办公室。苏联解体后它成为俄罗斯总统府,也就是普京的办公楼。不过游客只能从“炮王”和“钟王”一侧隔着大草坪远观,不能走近,稍微接近一点,就会被警卫鸣哨警告。
寻访前苏联遗迹
在莫斯科,我一直在找寻各种最具前苏联特征的遗迹。它们都曾经大名鼎鼎,又充满神秘感,让我们从小就很景仰。克格勃大楼是其中一个代表。
克格勃总部大楼也在莫斯科市中心,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不远。外观看上去并不神秘,周围直接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不过它的体量足够庞大,也就是说,足够这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情报机构窝藏它数不清的秘密。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之所以在进人中学后集体“亲美”(至于90年代后因为美国表现也不好,又渐渐远离了它,那是后话),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克格勃。在数不清的电影和小说里——比如007,比如兰博——它一直被刻画为世界上最邪恶的组织。小时候听过的关于克格勃的最可怕的传闻之一,就是它的间谍会在伞尖上装一颗小小的毒珠,在你完全预料不到的时候轻轻扎你一下,你就完蛋了。这个传闻让我在很长时间里对雨伞有一种恐惧感,走在街上看见带雨伞的人,都怀疑他是杀人不见血的克格勃间谍。
极具苏联时代特征,还有俄罗斯饭店,是十月革命50周年时建的,典型的前苏联好大喜功式建筑,共有客房5500间之多,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不过现在设备陈旧,服务糟糕,虽然仍号称三星级(莫斯科的宾馆最高四星级),但除了面对红场和莫斯科河的位置优势,其他已毫无吸引力。
从列宁山(现在又改回去叫麻雀山了)上,可以俯瞰整个莫斯科,特别是著名的列宁体育场(现在叫卢日尼基体育场)。这是被咱们抵制了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主会场,可以容纳10万人。而从列宁山观景台转个身,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大学了。可惜我没有学生证,进不去,只能远远向往一番。
位于阿尔巴特街人口的前苏联外交部大楼,则是经典的斯大林式建筑。这样的建筑,我们在东北、北京、上海都能见到不少,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不过这座本土的斯大林式建筑显得更为宏大、气派、繁复和夸饰。某种意义上,斯大林式建筑仿佛是把哥特式教堂的立面、俄罗斯建筑的细部以及各种革命的象征物集中到了一堆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上。这样的建筑,一幢两幢,还是有相当视觉冲击力和美学价值的,东一幢西一幢满眼皆是,就不免让人感受到那种虚夸之风了。还好即使莫斯科,如今真正的斯大林式建筑也不是太多太密集。
差不多风格的,自然还有著名的莫斯科地铁,这当年为了同时兼做防空洞而挖得无比深,以至看上去气势无比雄壮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铁。不过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革命广场等几个相邻的站,以精美雕塑出名的马雅科夫斯基站等,只能遗憾地留待下次了。
临走前,去机场的路上,还特地去瞻仰了一下塔斯社大楼。当年它可是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喉舌,多少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和言论从这里发出。不过现在这幢楼,看上去明显陈旧了,就像曾经嘹亮的塔斯社的声音,如今在世界上已经变得有气无力。只有大门上方嵌着的那颗巨大的青铜地球,还隐约让人记起当年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
阿尔巴特街与古姆百货
阿尔巴特街是怎样的大名鼎鼎啊。可是它有多么出名,就多么地让我失望。它已经完全不是出现在无数部伟大的俄罗斯小说里的那个样子,变成了——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找一个对等物,那么可以举上海的多伦路做例子——“保护性破坏”的典型例子。
和多伦路一样,阿尔巴特街重新铺砌了路面,迁出了原来的住户,把一条有着活生生历史积淀和生活气息的大街,变成了一支人造塑料花,以及——乱哄哄的小商品市场。而且阿尔巴特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流动小摊,从价格到质量都毫无优势。可是你又不能不去,它再糟再令人失望,也还是要去,因为这里有普希金故居。
相比之下,如果是购物,我宁可去红场上气势雄伟的古姆百货商场,就在克里姆林宫正对面。这座竣工于1888年的商场,像传说中的巴黎拱廊街一样,有着跨度很大很漂亮的拱形玻璃天顶,曾是欧洲最大的商场,至今也依然是俄罗斯最大的商场。某种意义上,它与其说是商场,不如说是一座19世纪建筑艺术的博物馆,用大理石、花岗岩和其他贵重建筑材料建成,内部设计极为古雅,几乎集中了俄罗斯各种装饰艺术手法。它的三排三层游廊式商场占地近25000平方米,店铺之多让人咋舌,对初来者简直像个巨大的迷宫。
如今古姆基本上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名牌名店占领了,所以很自然地,成为莫斯科最时尚的休闲购物场所之一。白天这里游客如织,而傍晚起,无数莫斯科俊男美女都涌来吃喝玩乐,绝对是让人大饱眼福的机会。而且除了名牌,这里不少固定的摊位出售纪念品,虽然一般不讨价还 价,但是综合比较之后,我可以保证,那里挂牌的价格,决不比阿尔巴特街或者列宁山上那些会用中文跟你套近乎的小贩们贵——有的,比如军用酒壶、打火机什么,甚至还更便宜。
俄游需知
从北京赴俄罗斯旅游,有俄航和国航的班机。上海以前只有俄航,5月份刚刚开通了东航的直飞航线。如果你从上海出发,那么听我的,一定要选择东航的班机;不是说东航有多好,而是俄航实在太差,让人不堪忍受。
俄航飞机是伊尔—96。这个飞机是俄罗斯的新飞机,看编号,你就知道它是1996年投入运行的。但是这一点我楞没看出来。算算,去的时候坐的这架伊尔—96,撑死了9年机龄,可是旧得像是飞了30年。坐垫脏而破,凡用金属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锈的,俄航飞机维护保养之马虎可想而知。
伊尔—96唯一的好处,是特宽敞。座位之间的空间足够你伸直脚,这在波音上你是做不到的;中间由于取消了行李舱,显得格外高大,就像所有斯大林式建筑内部,漫无边际、毫不考虑实用价值地追求视觉上的宏伟感。
我一直弄不懂的,是飞莫斯科的10小时颠簸,是由于气候原因,气流原因,驾驶员技术,还是飞机质量。反正一飞机的人,到后来至少有一半,涌到后面抢厕所呕吐。每个人都脸色煞白呼吸困难。还有可怕的俄航“空姐”——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空姐,有的只是“监狱女看守”,平均身高1米85以上,平均年龄40岁以上,肩宽体壮,线条刚硬,面目凶恶,10个小时飞下来,连半个笑容都不给,这样子特别的空中服务,实在让人叹为观
还没完。俄航的糟糕,是从空中延续到地下,一条龙的。10小时之后,当我们终于筋疲力尽地着陆的时候,我们又见识了莫斯科国际机场。鲜为人知的是,莫斯科一共有5个机场。我们通常所说的莫斯科国际机场,其实只是其中的谢列梅杰沃2号机场(还有个1号)。这个机场由于几十年来主要承担国际航班任务,所以名气最大。其他还有专门面对欧洲的、专门面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以及专门面对国内的机场。
一下飞机,我就一头雾水地问:我们弄错了,这不是莫斯科,是到浙江了吧?前后左右,10个里面有8个是浙江人,全是来莫斯科做生意的。机场那叫个破,灯光昏暗,道路混乱,有玻璃的地方照例都有破的,有金属的地方照例全是锈的,工作人员一律睡眼惺忪,到站乘客个个灰头土脸,满眼都是扛着大包小裹上飞机的,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是一群逃荒者。就这样子,怕是连浙江的小机场都不如,也就相当于一浙江的长途汽车站。
还有,俄罗斯海关口碑之差,绝对世界闻名,被认为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差的海关。几百名乘客在不大的候检大厅排队等候,可边防检查却只开4个窗口,其中两个还是专门对俄罗斯和独联体人员的。边检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查验着护照,敲打着计算机键盘,还不时要去旁边办公室请示一下领导。通个关通了3小时。后来莫斯科人告诉我们,3小时,对了,这个就是该机场通关的正常速度。对比上海这边,1小时大概都不用。
好在现在东航直飞航线开通了。无论是坐空客还是波音,从舒适度到服务,无疑都要比俄航的伊尔好上无数倍。而且,最重要的,东航这次是选了新的德莫机场(全称多莫德多沃Demodedovo)做终点站,这个机场虽然离市区远了点,但是各方面都符合国际标准,非常地新,规模、设备、管理、安全都是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最好、最现代化的,目前在客运和货运方面均居俄罗斯首位,并且从发展前景看,也最被看好。对游客来说,尤其它的通关速度,要比谢列梅杰沃2号快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