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艺术设计单元制的实验构想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多年来沿袭传统美术教育的单元制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教育规律,探讨了单元制与学期制之间的关系与利弊,提出了设计教育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构想和新的教育理念,以期探索和开辟更广泛的教育空间,尝试更科学有效的多元化的设计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单元制 学期制 课程安排
  [作者简介]周玉基(1975- ),女,山东烟台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北京 10001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90-03
  
   一、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单元制
  
   所谓“单元制”,是艺术类专业所采用的一种课程安排方式,即把一个学期中的多门专业课以集中授课、顺序排列、阶段式结课的方式来安排,学生在连续几周内只集中学习一门专业课,结束后再开始另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方式不包括文化课和设计理论课等的安排。单元制与普通文、理科课程安排的学期制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集中授课,后者是分散授课。
  
   二、单元制模式产生的历史渊源
  
   在目前的教育学理论中,“单元制”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教育术语。这个概念在目前的教育学理论中还没有被系统论述。回顾历史,从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说单元制模式是在中国“大美术”范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自然产生的。中国的设计教育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同时也与美术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单元制在本质上是基于美术教育的需求而产生的。以绘画、雕塑等课程为例:此类课程的教与学都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来完成。如室内写生要受光线、模特、材料工艺等各种与时间有关的因素限制,若不能保证所需时间就无法完成该类课程的教学。因此这必然与文、理科常规的理论教学产生较大反差,在两节课和标准的课程作息时间内是无法正常、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在这种条件限制下,单元制就自然成为一种最合理的课程安排方式被采用,不仅课时非常集中,而且上、下课的时间也通常是由教师根据需要来决定的,这已成为艺术教学的一种传统和特色。在高等艺术院校中,从建国初期的美术师范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设计教育,单元制被沿袭多年,直至目前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仍在采用此种课程安排方式。
  
   三、学分制背景下对单元制的质疑
  
   从根源上看,单元制的产生应该说是对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尊重。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教育的理论和观念是伴随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在不断更新的。单元制从建国初期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它就不需要改革吗?据不完全统计,从国内的几所主要艺术设计院校到地方院校大部分仍在采用单元制,即使有个别院校采用单元制与学期制并行的方式也并不以教学改革为目的,而是从课程、教室、时间等教学资源调配的便利性角度出发的。
   过了半个世纪,单元制虽然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变革,但仍在延续,可其内容却早已今非昔比,有数据为证:1961年文化部颁布了《高等工艺美术学校教学方案》,学制为五年,教学时间共225周(教学172周,其余为生产劳动和专业实习)。课程总数在20~22门之间,总学时6000左右,其中专业课约占74%(4440课时),课程门数在13~15门之间①。而在目前,高校已经由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虽然由于中国的国情所限,大部分学校还处在学分制的初期阶段,学分制执行的情况各异且进度不同,但从课程结构和课时总量及安排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变。依据教育部近年来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指示,本科教学的理论课时总量不应超过2600学时,加上公共基础课和实践类的课程总量也就3000学时左右,只是原来的一半。而在强调“宽基础、重素质”的前提下,课程的门数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不少新增课程。专业课程基本上还都保持在20门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照单元制的模式上课,原来6周(周20学时)的课程现在可能会变成两周(周15学时),那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量变必然产生质变。教师们经常会感叹课程好像一下子缩了水,时间越来越少,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学生则是从接触一门新课到课程结束只在短短2~3周内,刚刚对一门课有了初步了解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课程就已经结束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完成作业都在紧张匆忙中度过。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单元制走到今天究竟还是否应该继续?如何才能走得更稳健、合理呢?
  
   四、单元制与学期制之利弊剖析
  
   (一)单元制之利弊
   1.单元制在学年制时期的优越性。其一,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规律是重要的初始动因。无论是纯美术还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都是必修课程。对于素描、色彩之类的基础课是需要充足的连续教学时间保证的。基本课程既是必修课也是后续专业课的选修课,课程之间有相对严格的先后关系。因此单元制为这种阶梯式的课程结构设置提供了实施的保障。其二,课时的集中与饱和使教学内容更深入和完善。单元制产生于学年制时期,由于课时的充足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课程的教与学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快速的反馈与显现。
   2.单元制在学分制背景下的“瓶颈”所在。(1)单元制与学分制的本质对立。学分制是国际教育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中国各高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改为学分制,目前已全面推广开来。学分制如同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自主安排学习,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而单元制是由学校将一个学期内已经选择好的课程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做好的预先的安排,学生是无法选择的。在这种情况下,单元制这种按部就班的课程安排方式很显然与学分制的“自由选择”的精神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矛盾。(2)学分制限制下残缺的单元制。单元制与学分制互为阻力,却又要尽可能融合共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尴尬局面。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各门课程也不得不由原来的大而长的单元变成小而短的单元。那么原来单元制所表现出课时充足和集中授课的优越性也就大打折扣,很多课程紧张开头匆忙收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其实已经违背了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保证,对这些规律的违背必然成为教学中的巨大障碍。
   (二)学期制之利弊
   “学期制”并不是与“学分制”和“学年制”同一层次的术语,它并不是一种新生模式,而是普通文理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周学时相对较少、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方式。学期制使学生每门课单次的学习时间通常控制在2~3个学时之内,基本上能保证学生在信息接收量达到饱和之前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较符合人在学习时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试想如果把艺术设计教学现行的单元制转变成学期制,原来有先后顺序的课程排列就会变成多门课程平行并进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严格理顺同一学期内的多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体现出学期制的优越性,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的多门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还可以对学科结构有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知识融会贯通,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可以充分思考所学知识,有更多机会将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好符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的学科结论中心理论。他主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这是现代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学期制也会有些负面作用存在。对于艺术类的教师和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单元制教学传统影响,已形成一种习惯因素。如,课程周期比原来加长,教师和学生都会同时进行多门课程的教与学,对课程的进度会把握不准。此外,如果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一定程度的概念混淆,因此学期制的采用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五、单元制向学期制的过渡与融合
  
   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多年的传统使单元制成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特性”,但这种特性是否是唯一的、合理的、科学的?这应该成为设计教育者们当下思考的重要课题。学分制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肯定,在学分制体制下的单元制不能再原封不动,必须有所变革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在此,不能说单元制应该立即并完全退出艺术教育的舞台,单元制中仍有其合理的成分,部分基础类课程仍然需要依托单元制的合理内核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应该大胆突破单元制的传统观念,客观地分析其利弊,在向学分制迈进的过程中勇于尝试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模式。此时,与单元制相对应,学期制自然而然成为单元制新的发展方向显现出来。在此笔者提出的观点是:在学分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应该采用以学期制为主,单元制为辅;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需求,两种模式穿插结合使用。基础课可以适当保留单元制的形式,专业课应该勇于改革,通过不同实验性的课程研究尝试向学期制过渡,理论课则继续采用学期制。有人也许会提问,这样难道不是抹杀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吗?因为,这不仅打破了几十年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颠覆性的变革,对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的确是这样,但不破不立,势在必行。无论是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上,还是在实际的实施中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去适应。笔者这种观点的提出不是一种想当然的假想论断,而是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六、改革单元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来源于教育学术理论体系的支撑
   本文中所讨论的单元制在教育学理论中可以定位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课程方案”的制订。单元制本质上属于课程方案中的“课程安排”环节。目前我国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具体研究所见甚少。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理论依据,但任何学科都必须遵循统一的教学规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是建立在教育学、教学心理学、教学设计、认知心理学、课程论等一系列教育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因此,从师生双方的心理、生理因素,学生学习和认知的过程等方面都可以找到采用学期制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参照国外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例证
   我国各高校的学分制建设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而欧美国家的学分制已经基本成熟和完善。以美国为例,著名的耶鲁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等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安排上都是采用学期制模式。以耶鲁大学为例,笔者选择了2008春季学期的部分课程列表如下:
  


   基础课—基础素描(Basic Drawing)每周两次课,每次约两学时。同时有三位教师开设此课,学生可自选。理论课—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现在)的周学时仅在1小时之内。设计实践课—影视语言和油画课等,周学时为3~4小时,每周1次课。此外,笔者还亲自考察了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并查证了美国其他主要艺术设计类院校均与此类同。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教学采用学期制是有成功和可行的实践先例的。
  
   七、探寻科学的课时安排模式的实验构想
  
   要成功地实现单元制向学期制的过渡与融合决非一日之功。为找寻更为合理的课程安排方式,笔者提出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课时安排的实验构想。因为学期制和单元制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对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大胆摈弃传统的固有观念和模式,从艺术教学的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性,从教师的主观意识中发现客观事实,将艺术的随意与感性和科学的理性与严谨结合起来,以实验的态度去探索艺术设计教学的新规律。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就需要具备参与主体、实验对象、实验环境、操作环节和实验结果五个因素。构想模式如下:(1)实验对象:包含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类课程,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设计课、实践操作课等。(2)实验主体:同一课程可选择不同的任课教师和不同班级的学生作为对照,也可以将教师学生作为变量来检测最后的实验结果。如同一教师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或是由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课时分配方式,分别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课程来比较结果。(3)实验环境和操作环节: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由教师来选择授课环境(课堂教学、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等)并安排课时分配,根据教学需要来把握教学进度和节奏。(4)实验结果:在不同实验因素的选择下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关键在于实验结果的鉴定和评价。通过比较应该可以发现适用于某门课程的课时安排方式是否合理科学。
  
   八、结束语
  
   曾经以为艺术与实验是两个永远不会相交的词汇,但在现代艺术中,实验早已成为艺术家们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也应该时刻以一种敏锐的学术嗅觉关注实验性的教育研究。本文以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对艺术院校的单元制模式提出了质疑,旨在呼吁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度思考,提倡关注艺术设计教育方法论和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验探索。仅希望在此对单元制的思考与省视能作为引玉之砖促进我国设计教育的前进步伐。
  
  [注释]
  ①袁熙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74.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E.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通过云南省卫生厅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的实践,论述了人事代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难度很高的课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
四川扬琴曲牌代表曲目《将军令》,是一首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的古曲,在其音乐结构、旋律进行、调式特征、转调手法等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特点。经过最早表演者李德才先生及多位扬
[摘要]尽管高技能人才是一种特殊的人才类型,但其培养活动仍属教育范畴,其本质不能超脱“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这一主题。高职院校是其培养主体,其培养过程既要彰显技术技能个性特色,又绝对不能偏离培养人这一教育本质,否则,高职教育既不能培养“和谐之人”,也不能成就“技术之才”。文章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的“离质”现象,立足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本体视角,主要就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回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具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新型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适应性   [作者简介]毛新年(1951-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它指导下的创业实践在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转变就业方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落实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作者简介]杨飞(1973- ),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河北秦皇
【摘要】舞蹈以其特有的健身、育教、育美的功能,对中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本文从舞蹈“理疗”中学生的身体形态、舞蹈“理疗”中学生的身体机能、舞蹈“理疗”中学生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对舞蹈有效“理疗”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舞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在高中校园,舞蹈作为广大师生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对学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对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