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大师季羡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在万里之外,突闻噩耗:敬爱的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亲切的面容。不禁泪流满面。
  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布的短消息里,给了季先生三个头衔“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虽然这是最简练的盖棺论定,但“大师”是最不能省略的。季先生一生勤奋黾勉,每天清晨4时半即起。或读书或著述。90年来天天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不敢懈怠”。从“水滴石穿”的工夫做起,一生创获良多,最后得《季羡林文集》24卷,逾千万字,内容广博精湛深厚,真正是著作等身,真正是实至名归、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然而,就在人人争说大师之时。我却想到:季羡林先生首先是一位人格大师。
  单以著作字数论,超过季先生的也还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季先生这么毫无诟病地、一致地受到普遍尊敬和真心爱戴呢?元他,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先生高尚无瑕、几乎是至人的品格。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季先生的。至1991年他为“光明日报·文荟副刊”所搞的“永久的悔”无奖征文写来开篇,始得熟稔,从此近水楼台,聆听教诲,得益良多!季先生那篇文章叫《赋得永久的悔》,一天时间写成。把他对母亲的深爱写得至真至纯。一时感动中国万万读者,至今仍时常被人提及。分明是他文章写得经典,然而他却把功劳归于编辑“题目出得好”,“令我感激涕零”,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一大特点: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别人,看人也总是先看到别人的优点。
  对他的前辈学人是如此。比如他在许多文章中。都满腔感激地怀念着胡适、汤用彤等先生;对与他同时代的大师是如此,记者就曾多次听他盛赞许国璋、张中行、启功、任继愈诸先生,夸他们的学问,更赞他们的人品;对晚生后学,甚至对普通人,他亦是如此,这方面的例子更多:比如在北京大学久久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个来报到的新生抓住一位穿蓝布衣衫的“老工人”,让他给自己看着行李,说完就匆匆离开了。旁边的人目瞪口呆,原来那就是季羡林先生!但季先生一点也没生气,一直负责任地守候到一个多小时后那新生回来。还是在北大,多年中,季先生的家门永远对学生们敞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校方出面干预为止,当时季先生还为“学生们见不到季爷爷了”而自责和难过了很久。即使对伤害他的人。季先生也像佛一样慈悲为怀,“十年浩劫”中,对批斗自己的学生,他从没怪罪过。还开导身边的人“要原谅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们”……
  这些留在季羡林先生口头上和著作里的感激、怀念、慈悲与爱,皆发自他宅心仁厚的内心深处,就像鲜花一样芳香,就像绿叶一样茂盛,就像沱沱河的万千条小溪,从唐古拉山不声不响地一路走来。漫漫潺潺地走了98年,最后汇成了一条奔腾澎湃的长江,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心。
  而人们更想起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因此必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他还援引歌德和恩格斯的话,梭罗的瓦尔登湖的简单生活等等。那时,和谐与环保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概念,所以人们跟不上季先生的思想,有人表示不耐烦,认为他老糊涂说话没把门的了。还有人公开批驳和反对。可是无论如何,季先生就是不松口,一再坚持说“不和谐就不能稳步前进”。今天,当和谐成为主旋律。不禁感慨:季羡林先生以自己的原则性,坚持了多么睿智的真理啊!
  而现在,季羡林先生远去了,我们对他高尚的人格认识得更清晰更深刻了:他坚持的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知识分子精神,古称布衣精神,亦即圣贤精神。这是从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树上开出的灿烂花朵,是从孔孟、老庄、诸子百家无数知识分子薪火传承下来的高贵文脉。这个文脉讲究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爱人也,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这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
  敬爱的季羡林先生。感谢您一直坚持到了98岁高龄。使我们得以跟在您身后。就像跟在一座巍峨的大山身后。今天您去了,我们都来送您上路,祝您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
我以为我把回家的路忘了,其实我只是走错了方向。    蓉是我高中时代班上的女孩。那时候我是个自卑的男孩,蓉的光芒常常使我抬不起头。我一向是在远处端详她的,我很希望这是一幅画,可以随身携带。偏偏她是极活泼的,像浪花一样,我很有耐性地保守着秘密,生怕自己的心情被打湿。这为我忧郁、内向的青春埋下了伏笔。  蓉的课桌在我的侧后方。我上课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余光,影影绰绰地感应到她在那儿掀动书本,或埋头抄笔记
我的一个朋友。叫涟,是我们公认的上天的宠儿。读书的时候,我们一群丑丫头。都还眼巴巴地盼着某个懂得欣赏自己的王子,骑白马经过,涟却已经被帅气的男生们,以形形色色的理由和花花绿绿的礼品,频频“骗”去约会了。我们那时都羡煞了她,而涟,却拿着厚厚的情书长吁短叹,甚至时常落泪。  我们被她如此幸福的烦恼,简直迷恋死了,恨不能立刻跟她换过来,替她分享这样甜蜜的忧伤。涟对于我们的羡慕,总是无一例外地反驳道:烦恼
好钢铁经过锤打,就发出耀眼的火花    在著名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里,有一个年轻人模仿韩国明星rain跳舞。他的舞姿惊艳了所有人,主持人小S大为感叹地说:“你以后不要模仿了,只要出劲歌热舞就好了啊!”年轻人诚恳地问:“你要出钱吗?”小S忙答“不要不要”。引得观众笑声阵阵。从现场的氛围来看,他们的对话颇具搞笑色彩,但有谁知道,搞笑的背后隐藏着年轻人深深的无奈。他叫欧弟,多才多艺,倍受业内众多前辈的
2007年7月11日。由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组委会、新浪网、中国妇女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重庆晨报、福建电视台、现代快报、华商报、今晚报、北京电视台、齐鲁电视台、江苏卫视、四川卫视、知音杂志等19家主流媒体联合评选的“2007中国最美50女人”揭晓,于丹排名第三。对于这一评选结果,于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此不想多说什么,只感谢网友对她的厚爱。然而,对于于丹入围前十名,则在一些网友和专家学者中
刘赢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再到金领的过渡。事业、金钱、娇妻,一样不缺,生活美满幸福。  有人欲探得其中奥妙,刘赢说,其实很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只是半个小时。  刘赢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永远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整天疲于奔命,人疲乏得要命,即便这样,也没收到好的效果,还常常得到领导的批评,不是工作不
徐滔是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个一听到新闻线索,就像“二踢脚”点着捻一样,“嘭”一下就蹿出去的人。这些年来,但凡北京市发生的大案要案的现场,都能见到她的身影。一次次地深入险境,一次次地乔装暗访、揭露黑幕,一次次地随警作战、历险,拿下一个又一个独家新闻,使她赢得了“战地记者”的美誉。  徐滔走在大街上,会有许多她不认识的人和她打招呼,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
2008年岁末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也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台北市街头一些商铺招租的小广告越来越多,过去几次经济低迷都没有影响到培训界,可是这一阵子好像生意真的差了许多,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业绩都有下滑的趋势,因为课少了,自然时间也多了,但是我的“收入”却完全没有减少。  那一阵子,我实践了一个曾许下的承诺。一年多前,初到厦门的鼓浪屿,就迷上了这个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喜欢走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喜
那天,我下乡去拜访几个民间艺人。  到达那个村庄,已是正午,正是农家人歇晌的时候,街道上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平原七月正午的阳光毒得令人心慌,即便是躲在树阴里,也大汗淋漓。  我东张西望,希望能有一个路人出现。突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影出现在前边的一个岔道口,我刚想迎上去,倏忽之间,那人便又钻进另一条里巷,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刚才那个骑自行车的又踅回来了。这是一位老人,戴着一顶
不能成为自的主人。就必然成为别人的奴隶。    周末与男友去一个朋友家做客,路程有一些远,但我吃厌了盒饭,会去楼下的小吃店里,要两份开胃的小凉菜,一小盘水煮的毛豆和花生,边吃边看窗外流动的风景。或者谈谈自己过去几年里的烦心事。这样的时光总是觉得短暂,像那嚼在嘴里的小菜,意犹未尽。  后来有一天,他说有急事,想向我借八百块钱,其实钱就在我的抽屉里放着,是刚刚发的工资,而且他也看到我放入其中。可是就在
我认识路遥是在1988年。去见路遥时,是在陕西作家协会那个院子。院子本来就不大,加上增添的一些简易房子,院子更显狭小。  在我进到他的写作间时,我发现低矮狭窄的土屋里摆放着一个奇特的案子,那是一块门板架在两把椅子靠背上,搭成了一个挺长的“写字台”,上面铺着一堆稿纸,一边堆着麦氏咖啡的那个小小袋子。空空的咖啡小袋子堆了很大的一堆,再看墙角处,也堆有这样一堆咖啡袋。我认为当年的曹雪芹也不过就是过着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