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讨,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育;数学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127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笔者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近期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提高数学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践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給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形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訓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 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决定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2. 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以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至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2)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3)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画和构建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种内隐的、非结构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建模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教师要努力钻研新教材,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能力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总之,建模能力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五中学 239000)
关键词:数学教育;数学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127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笔者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近期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提高数学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践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給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形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訓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 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决定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2. 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以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至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2)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3)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画和构建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种内隐的、非结构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建模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教师要努力钻研新教材,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能力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总之,建模能力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五中学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