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如何更加有效管理高职学生个人知识,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高职学生个人学习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涌现出诸如blog、wiki等一批社会性软件,这些社会性软件成为人们在网络中交流的重要方式,其中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特性在使用中渐渐凸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以博客为平台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关键词】博客;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95-03
【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简介】张琳(1984-),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俞洁(1963-),女,安徽临泉人,院长,研究方向为程序算法;王福环(1979-),女,山东曹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设计。
文中从对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入手,提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构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从而为博客应用到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
一、 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以在读的高职学生为主,主要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及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纸质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问卷统计采用SPSS16.0和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情况
为减少因专业不同,而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向性,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文史类、理工类、职高类以及其它类别的高职学生。在此调查对象中专业为文史类占28%、理工类占48%、职高类占16%,其它占8%。笔者通过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以此希望能全面了解目前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为博客在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策略支持。
2.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方式
笔者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以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方式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有效的408份调查问卷中,调查结果如表1-1所示:
如上表1-1所示: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的组织方式主要以记录在个人电脑的方式和网络空间记录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的组织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笔记录的方式向个人电脑上的方式、网络空间记录的方式转变。
3.高职学生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方式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
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
4.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5. 个人博客“拥有率和使用率”
6. “博客是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的认识
从图1-1和图1-2中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 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如下图2-1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图所示:
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
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博客是个非常好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其低门槛特性、自身所带的模块以及根据个人需要可扩展的模块完全有能力承担其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个人知识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博客中自带的博客圈是个很好的知识交流平台,高职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建立个人博客圈或加入相关成熟的博客圈,为博文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浏览空间,让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个人知识。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除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外,也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耐心和恒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注释】
①俞传正,基于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1).
【参考文献】
[1]甘永成.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方华,等. 知识管理论[M].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9.
[3] 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杨开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方兴东,王俊秀. 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 马歇尔·麦克鲁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6] 杨满福. 基于两种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交互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EB/OL]. 1996.
[8] 甘永成. 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6).
[9] 朱影. 知识社会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及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 2007,(9).
(编辑/徐 枫)
【关键词】博客;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95-03
【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简介】张琳(1984-),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俞洁(1963-),女,安徽临泉人,院长,研究方向为程序算法;王福环(1979-),女,山东曹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设计。
文中从对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入手,提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构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从而为博客应用到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
一、 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以在读的高职学生为主,主要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及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纸质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问卷统计采用SPSS16.0和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情况
为减少因专业不同,而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向性,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文史类、理工类、职高类以及其它类别的高职学生。在此调查对象中专业为文史类占28%、理工类占48%、职高类占16%,其它占8%。笔者通过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以此希望能全面了解目前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为博客在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策略支持。
2.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方式
笔者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以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方式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有效的408份调查问卷中,调查结果如表1-1所示:
如上表1-1所示: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的组织方式主要以记录在个人电脑的方式和网络空间记录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的组织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笔记录的方式向个人电脑上的方式、网络空间记录的方式转变。
3.高职学生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方式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
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
4.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5. 个人博客“拥有率和使用率”
6. “博客是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的认识
从图1-1和图1-2中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 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如下图2-1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图所示:
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
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博客是个非常好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其低门槛特性、自身所带的模块以及根据个人需要可扩展的模块完全有能力承担其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个人知识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博客中自带的博客圈是个很好的知识交流平台,高职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建立个人博客圈或加入相关成熟的博客圈,为博文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浏览空间,让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个人知识。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除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外,也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耐心和恒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注释】
①俞传正,基于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1).
【参考文献】
[1]甘永成.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方华,等. 知识管理论[M].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9.
[3] 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杨开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方兴东,王俊秀. 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 马歇尔·麦克鲁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6] 杨满福. 基于两种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交互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EB/OL]. 1996.
[8] 甘永成. 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6).
[9] 朱影. 知识社会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及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 2007,(9).
(编辑/徐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