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国际社会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并放宽其汇率制的呼声越来越大,但几乎有同样多的理由认为,当前汇率政策的正面意义大于负面意义
真要启动301条款?
6月26日,美国包括飞机制造、纺织机械在内的80多个制造业联盟组织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开会讨论是否要对中国的“货币操纵”政策提起301条款案。
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301条款。美国贸易代表在经过调查后,如果认为美国公司确实在国外遭受不公平的贸易待遇,就会根据总统的指示对该国采取报复行动,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贸易协定等。但2000年后,美国很少动用此条款进行报复。
美国这个民间的制造商组织此举的动机其实很简单。过去16个月来,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30%。由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自1994年实行的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政策(1∶8.28),没有贬值压力的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也下降了30%。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以人民币不贬值为由,不允许本币升值过多,但总体而言,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也有所下降。有升值压力的人民币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而贬值,客观上导致了这个世界工厂的出口相对更有价格优势。
所以不奇怪的是,处于萎缩状态的美国制造业把该行业所面临的出口萎缩和失业率上升归咎于中国的汇率政策。他们正积极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试图把本行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此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和日本官员都曾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要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0%,甚至30%。
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除了考虑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301条款外,更有专家分析,随着2004届美国总统大选临近,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布什总统的竞选纲领之一——也就是说,成为一张政治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实人民币是否升值,布什也并不太关心,他关心的很可能是要博得国内一些重要选票地区——来自于制造业、劳工组织,来自于传统产业的一些选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个可能性是最不可知的”。
在日本和欧盟对人民币施压后,美国也加入了这一阵营,而且,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也最大。因为中国40%的贸易额是在中美间发生的。“中国得自于美国的贸易顺差比中国整体的贸易顺差还要大。也就是说,就贸易顺差来讲,我们是100%地依赖于美国。所以说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是毫无争议的‘关键先生’。”钟伟说。
美日的指责有道理吗?
根据美国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030亿美元,几乎占美国贸易逆差的1/4,中国也是美国历史上逆差最大的国家。但这些统计结果并没有得到中国的认同。根据中国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428亿美元。香港所罗门美邦的中国问题专家黄益平认为,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数字包括了香港的转口贸易。
同样的统计差异也存在于中日贸易收支上。根据中方统计,2002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为50亿美元,而日本方面的统计则显示,中国对日的贸易顺差达200多亿美元。巨额差异同样是因为对经港的转口贸易的统计。
美国和日本都把经过香港运到中国内地的出口列为对港出口,而中方则将之视为对中国的出口。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津上俊哉早在2001年就对日本的这一统计方法提出警告。根据2000年日本的通关统计,日本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47亿美元,但另一方面,对弹丸之地香港的贸易顺差却超过了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55亿美元。“这不由令人怀疑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真的是与香港之间产生的吗?”津上俊哉反问道。他接着论证大量货物经由香港再出口到中国的数字没有被统计到日本对华出口中去。
津上俊哉还指出,韩国和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都很高,而这两地对华贸易上却同时是大幅的贸易顺差。“按产品种类的清单看,很容易推测出,日本向韩国与台湾出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全被归到制品类再向中国出口。即从日本向中国间接地进行再出口。”津上俊哉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迅速发展,在过去10年间,日本经济或许会更加低迷。”
人民币汇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日制造业的困境呢?根据高盛公司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价格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大约是0.2,更多是因为中国有大量合格、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大量效率很高的非国企在入世后进入贸易领域。
美国著名财经媒体集团道琼斯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和《远东经济评论》本次也都与中国政府站在一起。“如果人民币自由浮动,它极有可能升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对人民币重新估价会利大于弊。”《远东经济评论》在6月23日的一篇题为《人民币不要升值》的文章中说,日本和欧洲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因为它们担心廉价中国进口品的进入将引发通货紧缩,“然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相对较小的比重,仅为5%左右。将日本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似乎是没道理的,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尚不及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
IMF也同意这个观点。IMF驻北京代表处向《商务周刊》指出,中国大量出口企业由于在技术、管理等领域的提高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即使现在让人民币升值10%,中国很多出口产品也很有可能比美国的更有竞争力。
“但是,在贸易领域,通常都是受冲击最大的人叫得最凶,也最有谈判权。”该代表处一位代表指出。
他同时还强调,贸易是个零和游戏,有人失利,同时就有人得利。得利的是购买中国便宜进口商品的大量国外消费者和进口商,以及向中国出口的大玩家,比如飞机制造商和众多汽车制造商。另外,希望人民币保持稳定的还有大量在华的亚洲和欧美制造公司。拿在华最大的外资公司摩托罗拉来说。去年,该公司在华销售额达到了57亿美元,其中26亿美元来自出口,其中又有一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国。
“得利的人通常没有失利的人组织得那么好。”IMF这样解释为什么得利的人的声音不够大。
关键在于怎么变
尽管我们看到,西方国家把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原因一味归结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是不合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说:“眼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于贬值的压力,这是个客观事实。”
这种上升压力总体来说是因为流入中国的钱比流出去的钱更多。200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208亿美元,顺差304亿美元。同年,直接投资顺差46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亚洲金融危机高峰时的1080亿美元增加到3160亿美元。
其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货币当局干预市场动向的一面镜子。“据粗略估算,中国货币当局每月平均要动用人民币买进大约50亿美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汇率。”日本学者津上俊哉说,“在资本计算实现自由化之前,市场的规模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每月50亿美元的市场干预规模是相当大的。应该看到,在现行汇率下,供求平衡已难以维持。”
面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6月20日,中国央行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季度例会,会议明确表示,汇率、利率保持稳定。
这一决定同样得到了国外媒体和机构截然不同的反应。《远东经济评论》称:“目前来看,对中国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消化维持人民币稳定的成本,而不是冒着风险改变其汇率制度,损害其至关重要的出口行业。”
而货币委员会此番表态一出,国际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应声下跌。之前一年期人民币汇率在远期市场汇率创造了新记录,8.097比1。
“但这并不表明汇率会长期保持,特别是形成机制。”李扬强调,“年初,货币当局非常明确地表示,积极推进货币汇率的变化。我们已经是市场化的国家,恰恰是这个东西不市场化,这和整个体制不一致。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推动货币形成机制的变革。这个应变在前。”
李扬提醒,要想使一种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取决于广大的企业、个人能顺应这个变化。这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原来习惯于一个固定的汇率,习惯于不断贬值,习惯于用这样一种定势做我们的财务安排,投资,那就不行了。要把心态转变为习惯于变动,至少一个区间变动的,这意味着整个财务、投资模式都要发生变化。有的在国内采购就要变成国外采购,或国外采购变成国内采购。他希望:“整个微观主体要适应一个新环境的变化。”
真要启动301条款?
6月26日,美国包括飞机制造、纺织机械在内的80多个制造业联盟组织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开会讨论是否要对中国的“货币操纵”政策提起301条款案。
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301条款。美国贸易代表在经过调查后,如果认为美国公司确实在国外遭受不公平的贸易待遇,就会根据总统的指示对该国采取报复行动,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贸易协定等。但2000年后,美国很少动用此条款进行报复。
美国这个民间的制造商组织此举的动机其实很简单。过去16个月来,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30%。由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自1994年实行的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政策(1∶8.28),没有贬值压力的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也下降了30%。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以人民币不贬值为由,不允许本币升值过多,但总体而言,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也有所下降。有升值压力的人民币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而贬值,客观上导致了这个世界工厂的出口相对更有价格优势。
所以不奇怪的是,处于萎缩状态的美国制造业把该行业所面临的出口萎缩和失业率上升归咎于中国的汇率政策。他们正积极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试图把本行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此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和日本官员都曾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要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0%,甚至30%。
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除了考虑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301条款外,更有专家分析,随着2004届美国总统大选临近,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布什总统的竞选纲领之一——也就是说,成为一张政治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实人民币是否升值,布什也并不太关心,他关心的很可能是要博得国内一些重要选票地区——来自于制造业、劳工组织,来自于传统产业的一些选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个可能性是最不可知的”。
在日本和欧盟对人民币施压后,美国也加入了这一阵营,而且,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也最大。因为中国40%的贸易额是在中美间发生的。“中国得自于美国的贸易顺差比中国整体的贸易顺差还要大。也就是说,就贸易顺差来讲,我们是100%地依赖于美国。所以说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是毫无争议的‘关键先生’。”钟伟说。
美日的指责有道理吗?
根据美国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030亿美元,几乎占美国贸易逆差的1/4,中国也是美国历史上逆差最大的国家。但这些统计结果并没有得到中国的认同。根据中国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428亿美元。香港所罗门美邦的中国问题专家黄益平认为,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数字包括了香港的转口贸易。
同样的统计差异也存在于中日贸易收支上。根据中方统计,2002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为50亿美元,而日本方面的统计则显示,中国对日的贸易顺差达200多亿美元。巨额差异同样是因为对经港的转口贸易的统计。
美国和日本都把经过香港运到中国内地的出口列为对港出口,而中方则将之视为对中国的出口。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津上俊哉早在2001年就对日本的这一统计方法提出警告。根据2000年日本的通关统计,日本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47亿美元,但另一方面,对弹丸之地香港的贸易顺差却超过了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55亿美元。“这不由令人怀疑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真的是与香港之间产生的吗?”津上俊哉反问道。他接着论证大量货物经由香港再出口到中国的数字没有被统计到日本对华出口中去。
津上俊哉还指出,韩国和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都很高,而这两地对华贸易上却同时是大幅的贸易顺差。“按产品种类的清单看,很容易推测出,日本向韩国与台湾出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全被归到制品类再向中国出口。即从日本向中国间接地进行再出口。”津上俊哉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迅速发展,在过去10年间,日本经济或许会更加低迷。”
人民币汇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日制造业的困境呢?根据高盛公司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价格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大约是0.2,更多是因为中国有大量合格、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大量效率很高的非国企在入世后进入贸易领域。
美国著名财经媒体集团道琼斯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和《远东经济评论》本次也都与中国政府站在一起。“如果人民币自由浮动,它极有可能升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对人民币重新估价会利大于弊。”《远东经济评论》在6月23日的一篇题为《人民币不要升值》的文章中说,日本和欧洲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因为它们担心廉价中国进口品的进入将引发通货紧缩,“然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相对较小的比重,仅为5%左右。将日本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似乎是没道理的,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尚不及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
IMF也同意这个观点。IMF驻北京代表处向《商务周刊》指出,中国大量出口企业由于在技术、管理等领域的提高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即使现在让人民币升值10%,中国很多出口产品也很有可能比美国的更有竞争力。
“但是,在贸易领域,通常都是受冲击最大的人叫得最凶,也最有谈判权。”该代表处一位代表指出。
他同时还强调,贸易是个零和游戏,有人失利,同时就有人得利。得利的是购买中国便宜进口商品的大量国外消费者和进口商,以及向中国出口的大玩家,比如飞机制造商和众多汽车制造商。另外,希望人民币保持稳定的还有大量在华的亚洲和欧美制造公司。拿在华最大的外资公司摩托罗拉来说。去年,该公司在华销售额达到了57亿美元,其中26亿美元来自出口,其中又有一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国。
“得利的人通常没有失利的人组织得那么好。”IMF这样解释为什么得利的人的声音不够大。
关键在于怎么变
尽管我们看到,西方国家把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原因一味归结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是不合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说:“眼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于贬值的压力,这是个客观事实。”
这种上升压力总体来说是因为流入中国的钱比流出去的钱更多。200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208亿美元,顺差304亿美元。同年,直接投资顺差46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亚洲金融危机高峰时的1080亿美元增加到3160亿美元。
其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货币当局干预市场动向的一面镜子。“据粗略估算,中国货币当局每月平均要动用人民币买进大约50亿美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汇率。”日本学者津上俊哉说,“在资本计算实现自由化之前,市场的规模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每月50亿美元的市场干预规模是相当大的。应该看到,在现行汇率下,供求平衡已难以维持。”
面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6月20日,中国央行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季度例会,会议明确表示,汇率、利率保持稳定。
这一决定同样得到了国外媒体和机构截然不同的反应。《远东经济评论》称:“目前来看,对中国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消化维持人民币稳定的成本,而不是冒着风险改变其汇率制度,损害其至关重要的出口行业。”
而货币委员会此番表态一出,国际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应声下跌。之前一年期人民币汇率在远期市场汇率创造了新记录,8.097比1。
“但这并不表明汇率会长期保持,特别是形成机制。”李扬强调,“年初,货币当局非常明确地表示,积极推进货币汇率的变化。我们已经是市场化的国家,恰恰是这个东西不市场化,这和整个体制不一致。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推动货币形成机制的变革。这个应变在前。”
李扬提醒,要想使一种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取决于广大的企业、个人能顺应这个变化。这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原来习惯于一个固定的汇率,习惯于不断贬值,习惯于用这样一种定势做我们的财务安排,投资,那就不行了。要把心态转变为习惯于变动,至少一个区间变动的,这意味着整个财务、投资模式都要发生变化。有的在国内采购就要变成国外采购,或国外采购变成国内采购。他希望:“整个微观主体要适应一个新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