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目前,小学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重,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生活立足于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阅读充当两者的媒介显得非常重要。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同一句话,读一次不知意思,多读几次,每读一次都认真地去领会,去思考,就会明白题目中的意思。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更要进行反复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因此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
(二)阅读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只有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二、数学阅读的特殊要求
数学是一门具有精确严谨思维形式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语言表达中逻辑推理中都要求精确、严谨、滴水不漏。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而认真细致、精确严谨,正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品质基础。因此,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相加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 4=204、200-4=196和200 4 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靠自觉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它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复习阅读入手。
(二)边读边思是关键
阅读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主体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这就需要良好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因此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三)读练结合更重要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初衷和归宿。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因此,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未来社会将是高度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同一句话,读一次不知意思,多读几次,每读一次都认真地去领会,去思考,就会明白题目中的意思。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更要进行反复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因此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
(二)阅读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只有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二、数学阅读的特殊要求
数学是一门具有精确严谨思维形式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语言表达中逻辑推理中都要求精确、严谨、滴水不漏。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而认真细致、精确严谨,正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品质基础。因此,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相加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 4=204、200-4=196和200 4 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靠自觉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它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复习阅读入手。
(二)边读边思是关键
阅读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主体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这就需要良好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因此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三)读练结合更重要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初衷和归宿。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因此,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未来社会将是高度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