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青少年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而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和有趣的卡通人物以及和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又正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下面结合笔者对新课改我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实践应用性, 培养创造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学不仅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更主要的是数学是人们学习研究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科技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学习数学,反过来用教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实用性,就是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而教学思想方法是独特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功能;数学具有严谨性、统一性、对称性、简洁性、和谐性等特点。若在教学中注意应用这些特性,展示教学中的内在美,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講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例如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师通多讲解、分析和说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让学生掌握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加强现实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数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为此,自然应该加强有关数学语言、知识、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基础。
但仅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应用意识还难以自发形成。为此,在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施中,应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态度,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教科书设计中,都安排了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从这些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列出相应的一些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共性的分析,抽象出有关数学模型,然后再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数学的分析。
如研究函数的特征与图象、方程与不等式的各种解法等,最后再安排大量课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应用教学,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解决和反馈应用”的全过程,一方面巩固了有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亲身体验,学生必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如音乐、美术一样,数学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样用美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从而转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在开放的课外活动中,你要去品赏数学之“趣”,让兴趣伴随自己学习、钻研、探索的全过程。
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了充足的富余的时间。如果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产中寻找数学的妙用,有利于培养智力和能力。如果能够大胆探“妙”,哪怕是“异想天开”,对于开发数学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来说,必然是收效显著。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同时,从以上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那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我们的下一代也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够成为下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总之,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青少年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而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和有趣的卡通人物以及和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又正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下面结合笔者对新课改我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实践应用性, 培养创造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学不仅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更主要的是数学是人们学习研究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科技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学习数学,反过来用教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实用性,就是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而教学思想方法是独特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功能;数学具有严谨性、统一性、对称性、简洁性、和谐性等特点。若在教学中注意应用这些特性,展示教学中的内在美,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講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例如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师通多讲解、分析和说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让学生掌握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加强现实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数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为此,自然应该加强有关数学语言、知识、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基础。
但仅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应用意识还难以自发形成。为此,在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施中,应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态度,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教科书设计中,都安排了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从这些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列出相应的一些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共性的分析,抽象出有关数学模型,然后再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数学的分析。
如研究函数的特征与图象、方程与不等式的各种解法等,最后再安排大量课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应用教学,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解决和反馈应用”的全过程,一方面巩固了有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亲身体验,学生必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如音乐、美术一样,数学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样用美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从而转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在开放的课外活动中,你要去品赏数学之“趣”,让兴趣伴随自己学习、钻研、探索的全过程。
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了充足的富余的时间。如果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产中寻找数学的妙用,有利于培养智力和能力。如果能够大胆探“妙”,哪怕是“异想天开”,对于开发数学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来说,必然是收效显著。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同时,从以上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那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我们的下一代也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够成为下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总之,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