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牌点评团
不得不说,少年人的成长,真的只在一瞬间——当“森江船长”说自己是“小军舰鸟”,让“信天翁”追着他的时候,他就长大了。这一处的奔跑,大概就是在道别吧,与之前那些滑稽的想法,与已经过去不会重来的光阴,与之前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道别。所以,这一处,这一刻,触动了“我”自己,“酸酸的,逼出了我的泪水”,也打动了读者。在这样的奔跑之中,这个故事也就走到尾声,留下一个怅然的结局,却也给了一个通向“理解”的答案。
回过头来看《小军舰乌》,明朗、轻快,是少年的样子,那些随时冒出来的机智与狡黠,就像江风一样,撩动着读者心弦。一对好同学生出换船的念头,为了换船他们进行着自己能够做到的“破坏”,撕油漆皮那段有点闹剧的味道,好笑,却无奈。更有趣的是,这个计划很快中止,反而是要做相反的事情,为避免乘客投诉而进行“补救”。但是,轮不到将“补救”进行到底了,公司决定换船,可是,爸爸也会与船一同离岗……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兜了一个大弯,《小军舰鸟》所讲的还是父亲与儿子,这永恒的关乎成长的主题。父亲不愿意儿子被人喊作“船长”,他也不觉得自己一个轮渡驾驶员是“船长”;儿子呢,换船的意愿来自改变爸爸的工作环境。于是,爸爸的自我认知与儿子的爱就这么碰撞在了一起。只不过,现实总是坚硬,爸爸最终只能咳嗽几声,说“总之你别像我”,这大概是整个故事最让人伤心的一句话了。爸爸放下心结,“另谋出路”,而“我”也渐渐跟过去说再见,“我开始讨厌这个称呼”,儿子知道,他与爸爸都不会再是“船长”。但是,这也不要紧,混乱的思绪里藏着理解的种子,脑海里飘过的那些念头,让“我”忽然看见了爸爸,理解了他,这些理解本身,就是最好的成长。“我”不再是“船长”,“我”就是那只“小军舰鸟”,像它们一样有了内心的守望;爸爸也不再是“船长”,实际上,他比“船長”更了不起,是“我”这只“小军舰鸟”看见的“大海”。
这就是长大,这就是生活里总不会消失的对未来的期待——这也就是《小军舰鸟》伴着海风带给我们的一段美好领悟。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冷玉斌
“我”想邀请同学来船上春游。
换船、撕油漆皮,再浇水、上色,都是为了春游。
因为爸爸在旧船下岗后也将和船一起离开轮渡公司,春游计划终止了,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爸爸。以前,爸爸是忙碌的,现在,进厨房的动作慢悠悠的,可以先坐下来看看电视;“我”还看到卑微的爸爸,为保住工作,不停打电话,打了两个多小时,还给人送礼;“我”还看到敏感的爸爸,“不看和江河湖泊以及船有关的任何信息。他甚至禁止我看《航海王》这样的漫画”……
爸爸的种种变化,让“我”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也让“我”认识到老渡船的价值所在。
爸爸不愿让煤气灶多燃一分钟,也不愿让油烟机多唱一首歌,像一个装了发条的变形金刚,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不是他喜欢这样,而是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上,他停不下来。爸爸需要一艘船,载着他前行,载着这个家前行。
那艘即将被淘汰的老渡船,则记录了爸爸流逝的年华,记录了爸爸的喜怒哀乐。
“我”不懂事,异想天开,都没关系,“我”已从爸爸那里学会了思索,总有一天,“我”会长大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这只小军舰鸟会看见大海的。
儿童文学作家李操
少年人常热衷于在想象和现实间摇摆,他们以各种代称和装饰美化世界的真相。于是尽管身处的不过是往返在江南北两岸间的一艘小船,尽管同学们对这艘显得破旧狭窄的船并无兴趣,少年依旧自比为“船长”,并乐衷于在上面玩踩鱼等简单的游戏。在朋友周嘉义的提议下,两人起初试图以毁坏船的方式来迫使公司为父亲换一艘新船,却因乘客的矛头意外地对准父亲而中止计划。两人企图补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父亲随旧船一并下岗,少年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境也随之成长。
从“我是森江船长”,到“爸爸才是船长”,少年从以自我的诉求为中心逐步深入至父亲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破坏与补救的过程中,父亲一直充当着隐匿的旁观者、无奈的弥补者的角色,鲜少直接露面,更不曾直接参与两人与船之间的互动。但正因如此,父亲的一声咳嗽、一声叹息以及心理细微的变化,才得以被提心吊胆的少年捕捉和想象。目睹并体悟父亲的辛劳、无奈和苦涩,父亲在少年心中的形象越发高大,而少年的心比起往日的单纯稚嫩也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小说文字清新简练,情感循序渐进,表现手法不落俗套,是一篇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顾一灯
作者档案
王轲玮,中职教师,95后,出生于浙江宁波,第三期陈伯吹儿童文学讲习堂学员。曾获第八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台湾林语堂文学奖、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等,作品发表于《少年文艺》《萌芽》《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儿童文学选刊》等刊物,已出版长篇小说《逆时小特工》。
不得不说,少年人的成长,真的只在一瞬间——当“森江船长”说自己是“小军舰鸟”,让“信天翁”追着他的时候,他就长大了。这一处的奔跑,大概就是在道别吧,与之前那些滑稽的想法,与已经过去不会重来的光阴,与之前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道别。所以,这一处,这一刻,触动了“我”自己,“酸酸的,逼出了我的泪水”,也打动了读者。在这样的奔跑之中,这个故事也就走到尾声,留下一个怅然的结局,却也给了一个通向“理解”的答案。
回过头来看《小军舰乌》,明朗、轻快,是少年的样子,那些随时冒出来的机智与狡黠,就像江风一样,撩动着读者心弦。一对好同学生出换船的念头,为了换船他们进行着自己能够做到的“破坏”,撕油漆皮那段有点闹剧的味道,好笑,却无奈。更有趣的是,这个计划很快中止,反而是要做相反的事情,为避免乘客投诉而进行“补救”。但是,轮不到将“补救”进行到底了,公司决定换船,可是,爸爸也会与船一同离岗……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兜了一个大弯,《小军舰鸟》所讲的还是父亲与儿子,这永恒的关乎成长的主题。父亲不愿意儿子被人喊作“船长”,他也不觉得自己一个轮渡驾驶员是“船长”;儿子呢,换船的意愿来自改变爸爸的工作环境。于是,爸爸的自我认知与儿子的爱就这么碰撞在了一起。只不过,现实总是坚硬,爸爸最终只能咳嗽几声,说“总之你别像我”,这大概是整个故事最让人伤心的一句话了。爸爸放下心结,“另谋出路”,而“我”也渐渐跟过去说再见,“我开始讨厌这个称呼”,儿子知道,他与爸爸都不会再是“船长”。但是,这也不要紧,混乱的思绪里藏着理解的种子,脑海里飘过的那些念头,让“我”忽然看见了爸爸,理解了他,这些理解本身,就是最好的成长。“我”不再是“船长”,“我”就是那只“小军舰鸟”,像它们一样有了内心的守望;爸爸也不再是“船长”,实际上,他比“船長”更了不起,是“我”这只“小军舰鸟”看见的“大海”。
这就是长大,这就是生活里总不会消失的对未来的期待——这也就是《小军舰鸟》伴着海风带给我们的一段美好领悟。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冷玉斌
“我”想邀请同学来船上春游。
换船、撕油漆皮,再浇水、上色,都是为了春游。
因为爸爸在旧船下岗后也将和船一起离开轮渡公司,春游计划终止了,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爸爸。以前,爸爸是忙碌的,现在,进厨房的动作慢悠悠的,可以先坐下来看看电视;“我”还看到卑微的爸爸,为保住工作,不停打电话,打了两个多小时,还给人送礼;“我”还看到敏感的爸爸,“不看和江河湖泊以及船有关的任何信息。他甚至禁止我看《航海王》这样的漫画”……
爸爸的种种变化,让“我”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也让“我”认识到老渡船的价值所在。
爸爸不愿让煤气灶多燃一分钟,也不愿让油烟机多唱一首歌,像一个装了发条的变形金刚,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不是他喜欢这样,而是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上,他停不下来。爸爸需要一艘船,载着他前行,载着这个家前行。
那艘即将被淘汰的老渡船,则记录了爸爸流逝的年华,记录了爸爸的喜怒哀乐。
“我”不懂事,异想天开,都没关系,“我”已从爸爸那里学会了思索,总有一天,“我”会长大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这只小军舰鸟会看见大海的。
儿童文学作家李操
少年人常热衷于在想象和现实间摇摆,他们以各种代称和装饰美化世界的真相。于是尽管身处的不过是往返在江南北两岸间的一艘小船,尽管同学们对这艘显得破旧狭窄的船并无兴趣,少年依旧自比为“船长”,并乐衷于在上面玩踩鱼等简单的游戏。在朋友周嘉义的提议下,两人起初试图以毁坏船的方式来迫使公司为父亲换一艘新船,却因乘客的矛头意外地对准父亲而中止计划。两人企图补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父亲随旧船一并下岗,少年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境也随之成长。
从“我是森江船长”,到“爸爸才是船长”,少年从以自我的诉求为中心逐步深入至父亲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破坏与补救的过程中,父亲一直充当着隐匿的旁观者、无奈的弥补者的角色,鲜少直接露面,更不曾直接参与两人与船之间的互动。但正因如此,父亲的一声咳嗽、一声叹息以及心理细微的变化,才得以被提心吊胆的少年捕捉和想象。目睹并体悟父亲的辛劳、无奈和苦涩,父亲在少年心中的形象越发高大,而少年的心比起往日的单纯稚嫩也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小说文字清新简练,情感循序渐进,表现手法不落俗套,是一篇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顾一灯
作者档案
王轲玮,中职教师,95后,出生于浙江宁波,第三期陈伯吹儿童文学讲习堂学员。曾获第八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台湾林语堂文学奖、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等,作品发表于《少年文艺》《萌芽》《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儿童文学选刊》等刊物,已出版长篇小说《逆时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