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所在
所谓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由职业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涉及的知识面较全,它包括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关于职业规划的知识则是欠缺或不完善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各个方面知识就存在了不足,导致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职业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辅导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正确的制定职业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在职业生涯中,所谓"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实践證明,那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从小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的是什么;[2]通过职业规划能让学生弄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二)为未来职业打好基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自身的因素更是占有更大的成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能力较低,择业面狭窄。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认识自己,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完成态度与意识的转变,最终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兴趣等等,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明确就业的方向,消除盲目求职的行为,有效提高就业率。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初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中也存在相应问题。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及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问题既包括高校内部的局限,又与整个在校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虽然教育部对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定,但各高校都没有或者来不及制作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在师资方面,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劳技教师、班主任、分管德育的领导或教师兼任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数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这使得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担任教师的老师多为学校的行政人员,由于工作和教学水平的原因一些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它要求课程的讲授注重实践锻炼,任课教师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些都使得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对学生而言,失去了必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难以达到开设课程的初衷。[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观念落后,时间倒置。职业规划的理念是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升学和就业的指导。而当前的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基本安排在毕业前夕,在基础教育阶段或高中开展更多是毕业临近填报志愿时的应急性指导活动,缺乏对学生长远个性发展及职业发展的关注,在大学阶段则是安排在就业前,职业规划课程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种时间搁浅的教育使得很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盲目的追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三)缺乏监督机制,让规划停止在"规划"的程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领导在学生入学早起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并让学生自己制定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多没有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职业规划教育。学校没有明确管理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活动制度等。有的人虽然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认真按规划执行。同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由学校的安排部分学生的实习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脱节,各种原因让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在规划完成以后逐渐变成了"规划",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
3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学校是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自身所特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这要求学校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主要方向进行相应的课程教育指导。在明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校本职业规划教育教材,培养学校的专职职业规划教育老师,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更具专业化、个性化。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度,保证学生的规划能够落到实处。设立职业生涯专、兼职辅导员,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有效结合,教学更具专业化、个性化,从而真正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以学生社团和组织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延伸教育,丰富教育体制。[4]
(二)转变理念,建立制度,加强落实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开设放在学生入学开始,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和长远的自我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把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做成"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实现对"谋生手段"的超越。在指导学生建立适宜的人生规划的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职业规划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部分进行规划的管理与相应的监督,确保学生的职业规划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杜德龙.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03):10
[2] 李林.基于企业需求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 祁帆.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天地,2010(2):23
[4] 刘雪冰.对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32-34
作者简介:孟娜(1987.05--) 女,吉林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助教。
所谓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由职业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涉及的知识面较全,它包括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关于职业规划的知识则是欠缺或不完善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各个方面知识就存在了不足,导致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职业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辅导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正确的制定职业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在职业生涯中,所谓"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实践證明,那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从小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的是什么;[2]通过职业规划能让学生弄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二)为未来职业打好基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自身的因素更是占有更大的成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能力较低,择业面狭窄。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认识自己,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完成态度与意识的转变,最终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兴趣等等,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明确就业的方向,消除盲目求职的行为,有效提高就业率。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初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中也存在相应问题。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及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问题既包括高校内部的局限,又与整个在校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虽然教育部对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定,但各高校都没有或者来不及制作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在师资方面,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劳技教师、班主任、分管德育的领导或教师兼任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数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这使得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担任教师的老师多为学校的行政人员,由于工作和教学水平的原因一些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它要求课程的讲授注重实践锻炼,任课教师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些都使得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对学生而言,失去了必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难以达到开设课程的初衷。[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观念落后,时间倒置。职业规划的理念是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升学和就业的指导。而当前的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基本安排在毕业前夕,在基础教育阶段或高中开展更多是毕业临近填报志愿时的应急性指导活动,缺乏对学生长远个性发展及职业发展的关注,在大学阶段则是安排在就业前,职业规划课程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种时间搁浅的教育使得很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盲目的追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三)缺乏监督机制,让规划停止在"规划"的程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领导在学生入学早起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并让学生自己制定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多没有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职业规划教育。学校没有明确管理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活动制度等。有的人虽然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认真按规划执行。同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由学校的安排部分学生的实习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脱节,各种原因让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在规划完成以后逐渐变成了"规划",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
3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学校是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自身所特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这要求学校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主要方向进行相应的课程教育指导。在明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校本职业规划教育教材,培养学校的专职职业规划教育老师,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更具专业化、个性化。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度,保证学生的规划能够落到实处。设立职业生涯专、兼职辅导员,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有效结合,教学更具专业化、个性化,从而真正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以学生社团和组织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延伸教育,丰富教育体制。[4]
(二)转变理念,建立制度,加强落实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开设放在学生入学开始,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和长远的自我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把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做成"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实现对"谋生手段"的超越。在指导学生建立适宜的人生规划的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职业规划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部分进行规划的管理与相应的监督,确保学生的职业规划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杜德龙.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03):10
[2] 李林.基于企业需求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 祁帆.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天地,2010(2):23
[4] 刘雪冰.对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32-34
作者简介:孟娜(1987.05--) 女,吉林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