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从“生活化”入手,坚持“三要”原则,即课程内容要活,课程互动要精,课程总结要准,从而指导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清脉络;提升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100-0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必修课,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既陌生又棘手,不知如何开展。正是由于综合实践课的“稚气未脱”,关于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究,逐步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根植于课程的“生活性”,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寻找力量,坚持“三要”原则,就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索,希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有所借鉴。
一、课程内容要活,点爆实践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课程,可见,它的教学起点是“生活”,这与陶行知先生“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教学做合一”相得益彰。正因如此,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已有教材,拘泥于现有框架,而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立足于课程的迫切的发展需求,精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课程内容跳出课本,回归生活,以灵活、亲切、有趣的生活话题,点燃学生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挑战欲。
为此,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中,我从生活这片活水中寻找开发课程的源泉。如苏州地区以纺织业闻名,纺织企业是盛泽的一张“活名片”。为了提高学生对家乡纺织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激发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意识,我设计了关于“盛泽梦·家乡梦——走进盛泽纺织企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间节日前夕,我会带领学生结合盛泽民俗特点,就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活动内涵展开实践探究活动,如“舌尖上的粽子”“中秋月饼里的秘密”等。通过这些“活”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实践、走进生活的积极性。
二、课程互动要精,导清实践脉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基础学科,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实践活动为主,“互动”是课堂的主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摆渡人”的角色,实践与互动的主体则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把好实践互动这道关卡,精心做好课堂预设,利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实践活动的主要脉络,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研究的方向。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时,应该坚持“精简”的教学原则,提高讨论、提问、交流的有效性,控制好互动的时间比例,以免互动环节喧宾夺主地覆盖整个课堂。
如在设计“家乡的小吃”实践课程时,我考虑到,家乡小吃伴随着学生成长,是学生们熟悉的美味。这个话题容易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可以围绕“说小吃”在互动环节展开讨论。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从“说”到“找”,把话题由说延伸至实践中,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家乡小吃在哪里?是怎样制作的?需要什么材料?对当地人而言有什么特殊含义?通过研究主线的设计,指引实践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实地调查与探究。
三、课程总结要准,提升实践成效
课堂总结是综合实践课“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概括知识的能力偏弱,基于教师引导的总结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活动的尾声,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亲身实践后的心声与感悟,还要在他们体验的基础上加以“化繁为简、快准狠”的总结,将实践活动的目标与结论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时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所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总结的观点加以完善和调整,以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
如在教学“我爱小小七巧板”综合实践课后,我在班级创设了“欢乐七巧板”的成果展示平台。在平台中,各小组都要展现活动成果,展现时,由小组长进行讲解,分享本小组的活动心得。在展示中,各小组都积极呈现了本组的得意作品,有的小组利用七巧板拼成了一条条小鱼,绘制了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有的则利用七巧板搭建出造型各异的房子,建起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小区;有的别出心裁地将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把老师静态的讲解转变为动态的流程。我在学生们的展示过程中,加以适当点评,并组织大家进行投票,为自己心仪的作品“点赞”。通过展示,将总结渗透其中,并加以细化,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综合实践的快乐,树立了实践探究的信心。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一门“年轻”的必修课,它的开发与设计还不甚成熟,没有直接借鉴的过硬经验。这对于站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抓住机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创造性地设计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更加亲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更加多样的探究方式中,收获综合实践学习的乐趣,掌握知识应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杜建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林淑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清脉络;提升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100-0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必修课,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既陌生又棘手,不知如何开展。正是由于综合实践课的“稚气未脱”,关于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究,逐步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根植于课程的“生活性”,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寻找力量,坚持“三要”原则,就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索,希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有所借鉴。
一、课程内容要活,点爆实践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课程,可见,它的教学起点是“生活”,这与陶行知先生“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教学做合一”相得益彰。正因如此,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已有教材,拘泥于现有框架,而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立足于课程的迫切的发展需求,精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课程内容跳出课本,回归生活,以灵活、亲切、有趣的生活话题,点燃学生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挑战欲。
为此,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中,我从生活这片活水中寻找开发课程的源泉。如苏州地区以纺织业闻名,纺织企业是盛泽的一张“活名片”。为了提高学生对家乡纺织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激发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意识,我设计了关于“盛泽梦·家乡梦——走进盛泽纺织企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间节日前夕,我会带领学生结合盛泽民俗特点,就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活动内涵展开实践探究活动,如“舌尖上的粽子”“中秋月饼里的秘密”等。通过这些“活”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实践、走进生活的积极性。
二、课程互动要精,导清实践脉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基础学科,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实践活动为主,“互动”是课堂的主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摆渡人”的角色,实践与互动的主体则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把好实践互动这道关卡,精心做好课堂预设,利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实践活动的主要脉络,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研究的方向。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时,应该坚持“精简”的教学原则,提高讨论、提问、交流的有效性,控制好互动的时间比例,以免互动环节喧宾夺主地覆盖整个课堂。
如在设计“家乡的小吃”实践课程时,我考虑到,家乡小吃伴随着学生成长,是学生们熟悉的美味。这个话题容易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可以围绕“说小吃”在互动环节展开讨论。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从“说”到“找”,把话题由说延伸至实践中,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家乡小吃在哪里?是怎样制作的?需要什么材料?对当地人而言有什么特殊含义?通过研究主线的设计,指引实践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实地调查与探究。
三、课程总结要准,提升实践成效
课堂总结是综合实践课“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概括知识的能力偏弱,基于教师引导的总结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活动的尾声,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亲身实践后的心声与感悟,还要在他们体验的基础上加以“化繁为简、快准狠”的总结,将实践活动的目标与结论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时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所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总结的观点加以完善和调整,以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
如在教学“我爱小小七巧板”综合实践课后,我在班级创设了“欢乐七巧板”的成果展示平台。在平台中,各小组都要展现活动成果,展现时,由小组长进行讲解,分享本小组的活动心得。在展示中,各小组都积极呈现了本组的得意作品,有的小组利用七巧板拼成了一条条小鱼,绘制了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有的则利用七巧板搭建出造型各异的房子,建起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小区;有的别出心裁地将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把老师静态的讲解转变为动态的流程。我在学生们的展示过程中,加以适当点评,并组织大家进行投票,为自己心仪的作品“点赞”。通过展示,将总结渗透其中,并加以细化,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综合实践的快乐,树立了实践探究的信心。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一门“年轻”的必修课,它的开发与设计还不甚成熟,没有直接借鉴的过硬经验。这对于站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抓住机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创造性地设计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更加亲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更加多样的探究方式中,收获综合实践学习的乐趣,掌握知识应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杜建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林淑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