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多以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强调专门化,注重专才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狭窄的专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对象的合格与否,是教学质量的首要决定因素。本文分析了这些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一条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我国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一般实行学分制,要求修习一定课时学分,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
3 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对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向综合发展的趋势,课程设置过窄过细的情况有所改观,但仍没有完全脱离较窄的专业教育模式。
3.1 现行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大多数院校在定位上将工商管理专业仅限于对某一个岗位人才的专门培养。在追求这一定位实现的过程中,为必修课进一步加强巩固在教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必修课抢占了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缺少了对课程兴趣的培养,课程类别的单一使大多数同学处于同一地位,重视了共性,忽视了个性的发展。这既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课程设置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
我们在教授专门学科的同时要顾及综合学科。在一般院校中教师仍然把它们作为技能而非知识来教授,强调曾经的解决之道而非未来面临的问题,仅仅以第一份工作——而非从第一份工作到最后一份工作的全过程——为目标。中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师圣·波拿文都拉在700年前展现出的智慧,他说,每一种知识和每一门学问都来自对终极真理的认识和热爱,并最终回到终极真理。我们既需要实践型的、促进个人效率的通识教育,也需要普遍性的、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和责任感的专业教育。
3.3 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课程相信多数院校都有开设,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一般会分为两个等级:要么功成名就,要么默默无闻。工商管理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企业服务,希望通过学习工商管理课程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使企业管理清晰,有明确的决策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有经历、有历练的企业人才向广大学习工商管理课程的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使得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不知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意义何在。理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水平才会真正有所提高。
4 完善为就业而服务的课程体系及对策
企业的目地是盈利,企业希望每一个进入企业的人是全才,要“拿来就用”。而现在一般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高输入、高质量、高输出,所以学校和老师在制定课表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铭记为完善就业而服务的课程体系这一宗旨,体现对学生重知识、全方位、多兴趣的培养,努力把传道授业这一好事办好。对企业盈利有帮助的人才才是最终被企业认可的人才,由此可见,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总结如下。
4.1 培养方式不能想从一而终
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不仅要适合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的培养,而且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一些选修课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有益于适合自身道路的培养方式,才能在就业时增加脱颖而出的机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位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我们一直为此努力,并且希望能一直改良的发展下去。
4.2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老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多媒体课件很好的辅助了老师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课件深入明了的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口述乏味、同学不认真听课等问题。
4.3 师生自勉与监督监控相结合
做好一件事的基础是勤奋和努力,而克服困难的靠背就是自我勉励。教学质量的提高由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完成,师生之间在教学环节要自我勉励,不可仅仅依赖于学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与严管,监督与严管是辅助教学环节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与师生自勉和学校方面的监督都有重要的依存关系。
4.4 聘用具有企业实干经验的人才
具有实干经验的企业人才不仅具备理论专业知识,更能很好的通过实例向学生生动阐述讲明的道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固为重要,但是学生的技能才干是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得来,是通过实践得来,我们希望学生的接受水平能通过理论延伸到实践,在已有知识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更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
4.5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通过各种实践性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实践教学的强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会远远大于理论教学。
结束语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取向的转变可以看出,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良好素质,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和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尽快成为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管理类的学生,就是在专业知识上能掌握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行各类基础理论知识,在思考上能融会贯通,在行为上理智、成熟、有内涵。管理类是个咱家,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管理是什么,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更让我们了解管理的内涵并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慢慢积淀。我们要养成多思考、多提问的习惯,为今后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學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
[2]杨辉.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3]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关键词: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一条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我国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一般实行学分制,要求修习一定课时学分,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
3 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对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向综合发展的趋势,课程设置过窄过细的情况有所改观,但仍没有完全脱离较窄的专业教育模式。
3.1 现行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大多数院校在定位上将工商管理专业仅限于对某一个岗位人才的专门培养。在追求这一定位实现的过程中,为必修课进一步加强巩固在教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必修课抢占了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缺少了对课程兴趣的培养,课程类别的单一使大多数同学处于同一地位,重视了共性,忽视了个性的发展。这既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课程设置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
我们在教授专门学科的同时要顾及综合学科。在一般院校中教师仍然把它们作为技能而非知识来教授,强调曾经的解决之道而非未来面临的问题,仅仅以第一份工作——而非从第一份工作到最后一份工作的全过程——为目标。中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师圣·波拿文都拉在700年前展现出的智慧,他说,每一种知识和每一门学问都来自对终极真理的认识和热爱,并最终回到终极真理。我们既需要实践型的、促进个人效率的通识教育,也需要普遍性的、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和责任感的专业教育。
3.3 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课程相信多数院校都有开设,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一般会分为两个等级:要么功成名就,要么默默无闻。工商管理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企业服务,希望通过学习工商管理课程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使企业管理清晰,有明确的决策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有经历、有历练的企业人才向广大学习工商管理课程的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使得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不知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意义何在。理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水平才会真正有所提高。
4 完善为就业而服务的课程体系及对策
企业的目地是盈利,企业希望每一个进入企业的人是全才,要“拿来就用”。而现在一般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高输入、高质量、高输出,所以学校和老师在制定课表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铭记为完善就业而服务的课程体系这一宗旨,体现对学生重知识、全方位、多兴趣的培养,努力把传道授业这一好事办好。对企业盈利有帮助的人才才是最终被企业认可的人才,由此可见,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总结如下。
4.1 培养方式不能想从一而终
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不仅要适合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的培养,而且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一些选修课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有益于适合自身道路的培养方式,才能在就业时增加脱颖而出的机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位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我们一直为此努力,并且希望能一直改良的发展下去。
4.2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老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多媒体课件很好的辅助了老师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课件深入明了的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口述乏味、同学不认真听课等问题。
4.3 师生自勉与监督监控相结合
做好一件事的基础是勤奋和努力,而克服困难的靠背就是自我勉励。教学质量的提高由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完成,师生之间在教学环节要自我勉励,不可仅仅依赖于学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与严管,监督与严管是辅助教学环节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与师生自勉和学校方面的监督都有重要的依存关系。
4.4 聘用具有企业实干经验的人才
具有实干经验的企业人才不仅具备理论专业知识,更能很好的通过实例向学生生动阐述讲明的道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固为重要,但是学生的技能才干是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得来,是通过实践得来,我们希望学生的接受水平能通过理论延伸到实践,在已有知识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更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
4.5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通过各种实践性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实践教学的强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会远远大于理论教学。
结束语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取向的转变可以看出,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良好素质,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和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尽快成为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管理类的学生,就是在专业知识上能掌握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行各类基础理论知识,在思考上能融会贯通,在行为上理智、成熟、有内涵。管理类是个咱家,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管理是什么,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更让我们了解管理的内涵并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慢慢积淀。我们要养成多思考、多提问的习惯,为今后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學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
[2]杨辉.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3]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