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均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取安慰剂应用,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8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2-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病发因素多样,如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或脑动脉血流阻塞而致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的诱发本病的原因。近年来受饮食结构调整及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逐年增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取安慰剂应用,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60-77岁,平均(71.5±2.1)岁。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神经系统查体、病史资料证实。发病时间<6h 56例,6-24h 44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常规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应用甘露醇降颅压,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进行脑保护,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00m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1次/d,晚上服用;对照组取同剂量安慰剂应用,治疗并观察21d。
1.3 效果评定。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1999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轻型: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31-45分。疗效评估:基本痊愈:病残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91%-100%减少;显著进步:病残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46%-90%减少;进步:生活自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减少;无效: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18%或出现死亡事件。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和管腔狭窄为最常见病因,可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多见于动脉分叉处,如大脑前后动脉、中动脉起始部,颈内、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2]。研究显示,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主要由细胞内外脂质、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成分构成,斑块体积在任何一种成分减少的情况下均呈减小表现。而辛伐他汀有稳定斑块,减少斑块体积的效果[3]。
辛伐他汀除具降脂效果外,还可发挥神经和血管保护效应,延缓病情进展,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减轻,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从根本上防控脑血管事件发生[4]。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效果:实验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指标呈1.8mmol/L下降时,总体卒中率降低17%。与LDL-C指标降低1.0mmol/L时,总体卒中下降10%类似。②保護内皮细胞:他汀类药物可使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具体梗死面积缩小,表明其可发挥神经保护效果。用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对血浆胆固醇正常的小鼠预处理14d或3d,可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2h的梗死体积,约缩小30%,此项保护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与内皮功胞型一氧化碳合酶活性增强有一定相关性,而与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无关。③减轻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对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的多个炎症反应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患者耐受性良好,药物联用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但本次实验受随访时间短的限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富克非,孟祥亚.200例缺血性脑卒中门诊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36-138
[2] Amin-hanjani S,Stagliano NE,Yamada M,et al.Mevastatin,a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reduces stroke damage and up-regul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mice.Stroke,2001,32:980-986
[3] 闫涛,孟林.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8,23(4):327-329
[4] 刘勇,杨栋梁,方云祥.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1):74-78
关键词: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8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2-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病发因素多样,如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或脑动脉血流阻塞而致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的诱发本病的原因。近年来受饮食结构调整及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逐年增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取安慰剂应用,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60-77岁,平均(71.5±2.1)岁。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神经系统查体、病史资料证实。发病时间<6h 56例,6-24h 44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常规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应用甘露醇降颅压,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进行脑保护,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00m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1次/d,晚上服用;对照组取同剂量安慰剂应用,治疗并观察21d。
1.3 效果评定。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1999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轻型: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31-45分。疗效评估:基本痊愈:病残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91%-100%减少;显著进步:病残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46%-90%减少;进步:生活自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减少;无效: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18%或出现死亡事件。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和管腔狭窄为最常见病因,可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多见于动脉分叉处,如大脑前后动脉、中动脉起始部,颈内、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2]。研究显示,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主要由细胞内外脂质、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成分构成,斑块体积在任何一种成分减少的情况下均呈减小表现。而辛伐他汀有稳定斑块,减少斑块体积的效果[3]。
辛伐他汀除具降脂效果外,还可发挥神经和血管保护效应,延缓病情进展,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减轻,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从根本上防控脑血管事件发生[4]。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效果:实验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指标呈1.8mmol/L下降时,总体卒中率降低17%。与LDL-C指标降低1.0mmol/L时,总体卒中下降10%类似。②保護内皮细胞:他汀类药物可使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具体梗死面积缩小,表明其可发挥神经保护效果。用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对血浆胆固醇正常的小鼠预处理14d或3d,可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2h的梗死体积,约缩小30%,此项保护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与内皮功胞型一氧化碳合酶活性增强有一定相关性,而与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无关。③减轻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对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的多个炎症反应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患者耐受性良好,药物联用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但本次实验受随访时间短的限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富克非,孟祥亚.200例缺血性脑卒中门诊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36-138
[2] Amin-hanjani S,Stagliano NE,Yamada M,et al.Mevastatin,a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reduces stroke damage and up-regul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mice.Stroke,2001,32:980-986
[3] 闫涛,孟林.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8,23(4):327-329
[4] 刘勇,杨栋梁,方云祥.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