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尽快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找到一条适合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融资模式,商业银行需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自身信贷资产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多“薄弱” 难获贷款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渠道狭窄,自有资金不足,加之产品成本高、效益差、负债率居高不下,吸引和消化信贷资金能力不强的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存活率低。金融机构对其贷款风险较大,无法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近年破产、改制企业中,有95%以上是中小企业。向这样的中小企业放贷,银行债务常常被落空或形成不良资产。
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致使银行业发放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此外,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底子薄,难于取得有效的抵押或担保,而商业银行又以追求稳健经营为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银行有大量的可放贷资金,但因为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因而获得的贷款机会相对大企业而言就很小。
金融机构防风险 惜贷小企业
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来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全面加强了风险管理,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被视为高风险资产,因此,中小企业贷款自然成为了风险防范的重点,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另外,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收入、职位和晋级等等挂起钩来,信贷人员为了回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贷款也会十分谨慎。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与对大型企业贷款相比,向中小企业贷款涉及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而,商业银行热衷于发放大企业贷款、大项目融资贷款。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导致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大宗信贷批发业务都满足不了,自然不愿办理中小企业的信贷零售业务。
地方性金融机构受资金实力和市场定位的制约,也难以给中小企业足够的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之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农民和农业。由于受资金投向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小中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目前,信用担保中介服务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但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不到,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企业间指导、协调不够,加上担保公司收费高和存在着自身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使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真正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难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多方联手破解贷款难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困扰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着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力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经济服务功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培育企业家良好的信用意识。贷款企业信用状况是关系到银行资金风险的重大问题,良好的信用基础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的基础。诚信是促进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带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部门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资产负责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中小企业信用有状况置于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之下。同时,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各地方行政部门应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打造诚信、守法的良好信用基础,促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营造“守信荣,失信耻”的经营氛围。
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增强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鼓励其更多地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特别是对为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办理资产登记、评估的部门、中介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延长有效时限,制止各种乱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提供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中介环境。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誉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企业管理者要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停靠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实现企业的各项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以承包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形式存在,没有能够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仍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决策信息不透明,缺乏经营管理的监督和制约,造成企业管理的弱化。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加强自身管理,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本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和治理结构合理化。
金融机构方面应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是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银监会去年制定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的“六项机制”,成为银行业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的操作准绳:一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银行必须实行风险定价,以足够利差来弥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二是独立核算机制。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独立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三是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通过合理授权,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实施“双人”或“四眼”原则,以适应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四是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小企业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五是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对从事此项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六是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收集和整理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相关信息,并在本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强化协调监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要认真抓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意识,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被动贷款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一是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允许基层机构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二是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今年底金融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后,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经验,在全线出击过程中自然不会错过中小企业融资这个仍待开发的潜在市场。我国银行业商业银行应该在注意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基础上,从调整优化自身信贷资产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出发,不断创新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银行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银企“双赢”。
中小企业多“薄弱” 难获贷款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渠道狭窄,自有资金不足,加之产品成本高、效益差、负债率居高不下,吸引和消化信贷资金能力不强的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存活率低。金融机构对其贷款风险较大,无法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近年破产、改制企业中,有95%以上是中小企业。向这样的中小企业放贷,银行债务常常被落空或形成不良资产。
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致使银行业发放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此外,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底子薄,难于取得有效的抵押或担保,而商业银行又以追求稳健经营为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银行有大量的可放贷资金,但因为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因而获得的贷款机会相对大企业而言就很小。
金融机构防风险 惜贷小企业
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来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全面加强了风险管理,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被视为高风险资产,因此,中小企业贷款自然成为了风险防范的重点,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另外,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收入、职位和晋级等等挂起钩来,信贷人员为了回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贷款也会十分谨慎。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与对大型企业贷款相比,向中小企业贷款涉及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而,商业银行热衷于发放大企业贷款、大项目融资贷款。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导致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大宗信贷批发业务都满足不了,自然不愿办理中小企业的信贷零售业务。
地方性金融机构受资金实力和市场定位的制约,也难以给中小企业足够的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之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农民和农业。由于受资金投向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小中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目前,信用担保中介服务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但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不到,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企业间指导、协调不够,加上担保公司收费高和存在着自身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使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真正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难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多方联手破解贷款难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困扰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着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力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经济服务功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培育企业家良好的信用意识。贷款企业信用状况是关系到银行资金风险的重大问题,良好的信用基础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的基础。诚信是促进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带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部门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资产负责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中小企业信用有状况置于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之下。同时,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各地方行政部门应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打造诚信、守法的良好信用基础,促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营造“守信荣,失信耻”的经营氛围。
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增强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鼓励其更多地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特别是对为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办理资产登记、评估的部门、中介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延长有效时限,制止各种乱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提供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中介环境。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誉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企业管理者要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停靠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实现企业的各项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以承包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形式存在,没有能够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仍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决策信息不透明,缺乏经营管理的监督和制约,造成企业管理的弱化。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加强自身管理,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本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和治理结构合理化。
金融机构方面应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是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银监会去年制定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的“六项机制”,成为银行业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的操作准绳:一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银行必须实行风险定价,以足够利差来弥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二是独立核算机制。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独立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三是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通过合理授权,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实施“双人”或“四眼”原则,以适应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四是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小企业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五是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对从事此项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六是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收集和整理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相关信息,并在本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强化协调监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要认真抓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意识,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被动贷款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一是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允许基层机构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二是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今年底金融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后,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经验,在全线出击过程中自然不会错过中小企业融资这个仍待开发的潜在市场。我国银行业商业银行应该在注意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基础上,从调整优化自身信贷资产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出发,不断创新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银行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