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今读来看,信阳地区方言影、疑母的演变类型跟北方方言一样,但从深层次分析,影疑母的演变类型跟南方方言一样。信阳地区方言属北方方言,而影疑母演变却跟南方方言一样,这主要是由于明初的江西移民所致。
关键词:信阳地区方言 影、疑母 历史演变
一
影、疑母在中古是两个不同的声母,影母拟音为[],疑母拟音为[]。但在河南信阳地区中,二者却有很大的一致性,其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前都读零声母,只是开口呼前略有差异:浉河区、罗山、光山、新县读[]声母;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息县、淮滨读[]声母(但年轻人现在已大多读为零声母)。
二
根据近代文献资料的反映,北方方言区的影、疑母自中古以后就开始合流了。比如《中原音韵》中,疑母大部分字已经与影喻母字合流,只有小部分自成小韵,跟影喻母字对立。不过罗常培[1]、陆志韦[2]、王力[3]等先生均认为《中原音韵》没有独立的疑母。
但不可否认,到了明清时期,反映北方方言的绝大多数韵书或韵图都是影、疑母完全合流为[]。如徐孝的《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吕坤的《交泰韵》,葛中选的《泰律篇》,毕拱辰的《韵略汇通》,樊腾凤的《五方元音》,赵绍箕的《拙庵韵悟》,吴烺的《五声反切正韵》张象津的《等韵简明指掌图》,都四德的《黄钟通韵》。只有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和乔中和《元韵谱》等少量韵书的影、疑母有分立,影母读[]、疑母读[],这种分立可能反映了北方方言区影、疑母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不过明清时期南方方言区的韵书或韵图中,影、疑母并没有合流,影母读[]、疑母读[]。如王应电的《声韵会通》,毛曾的《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吴继仕的《音声纪元》,周仁的《荆音韵汇》,无名氏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林碧山的《珠玉同声》,廖纶玑的《拍掌知声切音调平仄图》,谢秀岚的《雅俗通十五音》。
发展到现在,北方方言区的影疑母依然相混,其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前多读为零声母,只在开口呼前略有差异,而南方方言区仍基本不混。赵学玲[4]根据北方方言影疑母在开口呼前的读音情况分为北京型、济南型、天津型、洛阳型和合肥型。其中济南型读[]声母,洛阳型读[]声母。将南方方言分为湘赣型、吴闽客型、粤语型三种,其中湘赣型特点是开口呼和合口呼里,影疑二母合并,开口呼多读[ ]声母,合口呼多读零声母,在齐齿呼和撮口呼里,二者大多不混,影母读零声母,疑母读[]声母。
三
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从表面上看,罗山、光山等地的影疑母读音情形跟济南型相近,潢川、固始等地跟洛阳型相近,好像可以认定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跟北方方言一样。但从深层次观察,我们认为信阳地区疑母开口字以前一直都读[ ]声母,而影母则读为零声母,二者并没有合流,现在影疑母读音的一致性是近来演变的结果,因而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更接近于南方方言。理由:
1.先看疑母开口字。疑母开口一等字多读[ ]或[]声母,而[]的前身就是[](详下)。疑母开口二三四等字现在虽多读为零声母,但罗山、光山、新县等地的二等字中却有部分字读[ ]声母,老年人更普遍一些。如“伢”读[],“咬”读[],“硬”读[]。而三四等字在罗山、光山、新县、卡房等地的老年人口中多读[]声母,如“宜仪议疑验业研谊蚁砚”等字。[]的前身显然是[],后来由于腭化才读成[]。这表明疑母开口二三四等字以前也读[]声母。故而我们认为信阳地区疑母开口字以前一直都读[]声母,只是近来才发生变化,开口二三四等字大多读成了零声母。
2.再看影母开口字。信阳市、罗山、光山、新县等地的影母开口三四等字基本都读零声母,跟疑母开口三四等字不同。如:燕影[]≠砚疑[],椅影[]≠蚁疑[]。这表明影疑二母并没有完全合流,若是完全合流就不好解释为何影、疑母开口三四等字不同。不过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在以前应该读[]声母。一则因为光山、新县、卡房等地影母二等字的口语音有个别字读[]声母。如“哑”读[],“淹”读[]。二则因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重修本《光山县志》中有“晏於谏切而读如案”的现象。“晏”影母开口二等,“案”影母开口一等,从光山影母的今读来分析,“晏案”当时都应是[]声母。不过考虑到影母三四等的情况,我们认为影母开口一二等读[]声母是后期演变,它是在影母演变为零声母以后,其开口一二等字又受疑母的影响而由零声母增生的。说影母能由零声母增生[]声母有两个证据:⑴临川方言。罗常培先生的《临川音系》出版于上个世纪30年代,书中所有的影母字都读零声母。但在2000年,北京大学的方言调查队在调查临川方言时,发现那里的多数影母开口呼字已经读为了[]声母。影母开口呼字读为[]声母显然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变化[4]。⑵北京方言。北京话影母开口一二等字读零声母,但北京的郊县区的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却读[]声母或[n]声母。北方方言的影母很早就已演变为零声母,读[]声母显然属于后期音变[5]。
顺便提一下影疑母合口字。影母合口字应该跟开口字一样都演变为零声母。但疑母合口字不好判断,从今读来看,疑母合口字可能很早就与影母字合流了,跟开口字的演变过程不一样。但具体合流的时间难以确定。
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影疑母在开口呼前读[]声母。[]的前身应该是[],因为[]与[]都是浊音,发音部位也相同,当[]的鼻音色彩消失而向零声母演变时,[]是一个很正常过渡声母。再联系信阳地区的历史,则不难判断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前身同浉河区、罗山、光山等地一样。由此看出,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疑母开口字在较早时期也没有同影母合流。这样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就跟南方方言比较接近,从类型上讲更接近于赵学玲先生所说的湘赣型。
信阳地处北方方言区,影、疑母演变却与南方的湘赣型接近,这可能跟明初洪武期间的大移民有关。洪武年间,朱元璋从江西迁移来了大批移民,这些移民有相当一部分被安置在信阳地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跟江西等地比较接近。
参考文献:
[1]罗常培.《中原音韵》声类考.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陆志韦.释《中原音韵》.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陆志韦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赵学玲.汉语方言影疑母字声母的分合类型[J].语言研究,2007(4):72-78.
[5]张世方.北京话古微疑母字声母的逆向音变[J].语文研究,2008(2):42-46.
关键词:信阳地区方言 影、疑母 历史演变
一
影、疑母在中古是两个不同的声母,影母拟音为[],疑母拟音为[]。但在河南信阳地区中,二者却有很大的一致性,其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前都读零声母,只是开口呼前略有差异:浉河区、罗山、光山、新县读[]声母;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息县、淮滨读[]声母(但年轻人现在已大多读为零声母)。
二
根据近代文献资料的反映,北方方言区的影、疑母自中古以后就开始合流了。比如《中原音韵》中,疑母大部分字已经与影喻母字合流,只有小部分自成小韵,跟影喻母字对立。不过罗常培[1]、陆志韦[2]、王力[3]等先生均认为《中原音韵》没有独立的疑母。
但不可否认,到了明清时期,反映北方方言的绝大多数韵书或韵图都是影、疑母完全合流为[]。如徐孝的《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吕坤的《交泰韵》,葛中选的《泰律篇》,毕拱辰的《韵略汇通》,樊腾凤的《五方元音》,赵绍箕的《拙庵韵悟》,吴烺的《五声反切正韵》张象津的《等韵简明指掌图》,都四德的《黄钟通韵》。只有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和乔中和《元韵谱》等少量韵书的影、疑母有分立,影母读[]、疑母读[],这种分立可能反映了北方方言区影、疑母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不过明清时期南方方言区的韵书或韵图中,影、疑母并没有合流,影母读[]、疑母读[]。如王应电的《声韵会通》,毛曾的《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吴继仕的《音声纪元》,周仁的《荆音韵汇》,无名氏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林碧山的《珠玉同声》,廖纶玑的《拍掌知声切音调平仄图》,谢秀岚的《雅俗通十五音》。
发展到现在,北方方言区的影疑母依然相混,其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前多读为零声母,只在开口呼前略有差异,而南方方言区仍基本不混。赵学玲[4]根据北方方言影疑母在开口呼前的读音情况分为北京型、济南型、天津型、洛阳型和合肥型。其中济南型读[]声母,洛阳型读[]声母。将南方方言分为湘赣型、吴闽客型、粤语型三种,其中湘赣型特点是开口呼和合口呼里,影疑二母合并,开口呼多读[ ]声母,合口呼多读零声母,在齐齿呼和撮口呼里,二者大多不混,影母读零声母,疑母读[]声母。
三
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从表面上看,罗山、光山等地的影疑母读音情形跟济南型相近,潢川、固始等地跟洛阳型相近,好像可以认定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跟北方方言一样。但从深层次观察,我们认为信阳地区疑母开口字以前一直都读[ ]声母,而影母则读为零声母,二者并没有合流,现在影疑母读音的一致性是近来演变的结果,因而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更接近于南方方言。理由:
1.先看疑母开口字。疑母开口一等字多读[ ]或[]声母,而[]的前身就是[](详下)。疑母开口二三四等字现在虽多读为零声母,但罗山、光山、新县等地的二等字中却有部分字读[ ]声母,老年人更普遍一些。如“伢”读[],“咬”读[],“硬”读[]。而三四等字在罗山、光山、新县、卡房等地的老年人口中多读[]声母,如“宜仪议疑验业研谊蚁砚”等字。[]的前身显然是[],后来由于腭化才读成[]。这表明疑母开口二三四等字以前也读[]声母。故而我们认为信阳地区疑母开口字以前一直都读[]声母,只是近来才发生变化,开口二三四等字大多读成了零声母。
2.再看影母开口字。信阳市、罗山、光山、新县等地的影母开口三四等字基本都读零声母,跟疑母开口三四等字不同。如:燕影[]≠砚疑[],椅影[]≠蚁疑[]。这表明影疑二母并没有完全合流,若是完全合流就不好解释为何影、疑母开口三四等字不同。不过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在以前应该读[]声母。一则因为光山、新县、卡房等地影母二等字的口语音有个别字读[]声母。如“哑”读[],“淹”读[]。二则因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重修本《光山县志》中有“晏於谏切而读如案”的现象。“晏”影母开口二等,“案”影母开口一等,从光山影母的今读来分析,“晏案”当时都应是[]声母。不过考虑到影母三四等的情况,我们认为影母开口一二等读[]声母是后期演变,它是在影母演变为零声母以后,其开口一二等字又受疑母的影响而由零声母增生的。说影母能由零声母增生[]声母有两个证据:⑴临川方言。罗常培先生的《临川音系》出版于上个世纪30年代,书中所有的影母字都读零声母。但在2000年,北京大学的方言调查队在调查临川方言时,发现那里的多数影母开口呼字已经读为了[]声母。影母开口呼字读为[]声母显然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变化[4]。⑵北京方言。北京话影母开口一二等字读零声母,但北京的郊县区的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却读[]声母或[n]声母。北方方言的影母很早就已演变为零声母,读[]声母显然属于后期音变[5]。
顺便提一下影疑母合口字。影母合口字应该跟开口字一样都演变为零声母。但疑母合口字不好判断,从今读来看,疑母合口字可能很早就与影母字合流了,跟开口字的演变过程不一样。但具体合流的时间难以确定。
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影疑母在开口呼前读[]声母。[]的前身应该是[],因为[]与[]都是浊音,发音部位也相同,当[]的鼻音色彩消失而向零声母演变时,[]是一个很正常过渡声母。再联系信阳地区的历史,则不难判断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前身同浉河区、罗山、光山等地一样。由此看出,平桥区、潢川、固始、商城等地的疑母开口字在较早时期也没有同影母合流。这样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就跟南方方言比较接近,从类型上讲更接近于赵学玲先生所说的湘赣型。
信阳地处北方方言区,影、疑母演变却与南方的湘赣型接近,这可能跟明初洪武期间的大移民有关。洪武年间,朱元璋从江西迁移来了大批移民,这些移民有相当一部分被安置在信阳地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信阳地区影疑母的演变跟江西等地比较接近。
参考文献:
[1]罗常培.《中原音韵》声类考.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陆志韦.释《中原音韵》.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陆志韦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赵学玲.汉语方言影疑母字声母的分合类型[J].语言研究,2007(4):72-78.
[5]张世方.北京话古微疑母字声母的逆向音变[J].语文研究,2008(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