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山东青年女子排球队员接发球质量不高的问题,应用APAS录像解析软件对6名主力接发球队员进行三维录像定量分析。将接发球动作分为准备阶段,移动阶段和击球阶段,根据测试结果分别找出每名队员在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青年女子排球;接发球;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4-0079-04
随着排球新规则的出台,国家加大了对室内排球运动的投入,第十二届全运会空前设置了24块金牌、72块奖牌,其中冠军计入3块金牌、亚军计入2块金牌、季军计入1块金牌,首次设立了青年组与成年组两个组别。本次全运会对排球的政策倾向是为了刺激各省对排球的投入以振兴排球运动。本次全运会青年女子排球队像成年组一样承担着金牌任务。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演变,特别是实行每球得分制后,排球比赛紧张激烈,充满悬念,往往打到每局最后一分才能分出胜负[1]。每一项技术都对队伍的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而组织一攻的基础便是接发球。接发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进攻的成功率,甚至比赛结果。接发球技术稳定,到位率高,有助于稳住队伍心态,发挥较高水平,增加战术的变化,保证较高的一攻成功率,获胜几率就增大;相反,接发球技术不到位,导致一攻质量低,进攻受阻,获胜几率将受很大影响[2]。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其他技术,可以说比其他技术更加重要。因此,提高队伍的接发球质量就是提高了队伍的进攻力,队伍获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万方和中国知网中以“排球”和“接发球技术”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目前国内对排球接发球技术的分析多集中在接发球的站位阵型的分析[3-5],接发球技术的分析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1]郑宗源.“每球得分制”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排球,1999(1):2-7.
[2]排球教程.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许晓明.对排球传统五人接发球阵型的利弊分析与新构思[J].文化论坛,2011(5):198-199.
[4]许浒,张天祥.排球接发球阵型新构思[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4):32-35.
[5]陈小珍.排球比赛新赛制的特点及对技、战术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54-60.
[6]张瑞林.排球运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7]王建民.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脚步移动能力训练模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1):12-16.
[8]惠民.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1):27-31.
[9]苗大培.对男排后排防守不同准备姿势起动效果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9(2):25-32.
[10]惠民,胡杨,吕维佳.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8(1):23-28.
[11]曾盛誉.排球跨步垫球技术运动学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青年女子排球;接发球;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4-0079-04
随着排球新规则的出台,国家加大了对室内排球运动的投入,第十二届全运会空前设置了24块金牌、72块奖牌,其中冠军计入3块金牌、亚军计入2块金牌、季军计入1块金牌,首次设立了青年组与成年组两个组别。本次全运会对排球的政策倾向是为了刺激各省对排球的投入以振兴排球运动。本次全运会青年女子排球队像成年组一样承担着金牌任务。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演变,特别是实行每球得分制后,排球比赛紧张激烈,充满悬念,往往打到每局最后一分才能分出胜负[1]。每一项技术都对队伍的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而组织一攻的基础便是接发球。接发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进攻的成功率,甚至比赛结果。接发球技术稳定,到位率高,有助于稳住队伍心态,发挥较高水平,增加战术的变化,保证较高的一攻成功率,获胜几率就增大;相反,接发球技术不到位,导致一攻质量低,进攻受阻,获胜几率将受很大影响[2]。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其他技术,可以说比其他技术更加重要。因此,提高队伍的接发球质量就是提高了队伍的进攻力,队伍获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万方和中国知网中以“排球”和“接发球技术”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目前国内对排球接发球技术的分析多集中在接发球的站位阵型的分析[3-5],接发球技术的分析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1]郑宗源.“每球得分制”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排球,1999(1):2-7.
[2]排球教程.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许晓明.对排球传统五人接发球阵型的利弊分析与新构思[J].文化论坛,2011(5):198-199.
[4]许浒,张天祥.排球接发球阵型新构思[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4):32-35.
[5]陈小珍.排球比赛新赛制的特点及对技、战术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54-60.
[6]张瑞林.排球运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7]王建民.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脚步移动能力训练模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1):12-16.
[8]惠民.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1):27-31.
[9]苗大培.对男排后排防守不同准备姿势起动效果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9(2):25-32.
[10]惠民,胡杨,吕维佳.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8(1):23-28.
[11]曾盛誉.排球跨步垫球技术运动学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