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全面呈现了身为高层智囊的作者一以贯之的厚实研究和深刻洞见,有助于公众看清楚处于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刻的真实中国之大势,同时也为中国如何避免陷阱、再续繁荣给出了自己的良方。
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比成熟的市场化国家复杂得多,因为是不定型的渐变、转轨。我们还需比他们多考虑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平衡问题。事情很复杂。现在经济系统的执行力很差,多凭“文件主义”。我听说一个地市的金融办,一年下发和转发省里、中央各部门的文件多达1000份,金融办最多就几个人,一年下发文件1000份。一年365天,可以想见,他们还能干什么事。靠文件、靠口号、靠书本知识,根本指导不了中国复杂的改革开放实践。
但现在又不是讲领袖、讲英雄的时代。怎么办?靠制度建设。建议在内部建立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制度。如果不允许反思和议论是非常危险的。短期如何防止经济由减速迅速滑向“失速”?
失速是个不容易定量的概念。我认为,相对于社会动荡而言,GDP跌到6%未必会失速,跌到6.5%未必又不是失速。关键看政策制度的配套安排,看人们的预期。
对于失速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计与准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说了几年的“调整”已被耽误了不少时间,短期内能否马上找到特别有效的圆满的政策措施是关键,不要估计过高,当然工作还是应该尽力。
现在的财政、货币政策是积极的。新的增长点在方向上、文件中应该说也找到了,任务也布置了,但是微观情况仍然相当不好。市场预期非常不稳定。怎么办?现象表现为金融,是资源配置有问题,但我认为本质上不是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实体经济中的结构和改革问题。当前的资金量是松的,但是松不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因为地方大量的债务压力和有些地方平台的庞氏骗局以及一些大国企的产能过剩吸走了大量资金。现在的问题是“八个瓶子七个盖儿”,盖来盖去缺少一个盖儿。怎么办,要打破一个瓶子。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该破的要破。新增长的动力靠的是企业家精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资源的没有动力,如地方平台和国企,有动力的没有资源,如中小企业和民企。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命脉、关键是什么?就是要加快国企改革。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转型调整”和“市场出清”在经济学上几乎是同义词。
具体怎么办?改革的内容涉及很多,国务院也做了大量的布置。我在此仅讲5点意见。
一、对地方平台的不良资产要赶紧剥离,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不要再拖累它们新的投资。要打破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让矛盾暴露出来。不要再加重金融市场的扭曲行为。可以按照市价或者溢价打折剥离不良资产,让银行先承担一块损失,“出表”。然后,这块继续在市场上经营,最终损失原则可以先定下来,由中央、地方、银行共同承担。中央可以先承诺承担一块,剥离的事就可以赶紧办起来了。
二、用时间换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迫,我们要特别重视大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收购兼并,这是大头,从总量上讲这远远比抓创新、抓新业态重要,这是经济增长的大头。我们要打破常规,大刀阔斧改革。财政和银行应该尽快安排一批专项资金搞收购兼并,特别要支持民营企业对竞争类国企的收购兼并,加快传统行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国退民进。要明确制度,防止秋后算账。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企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命脉。金融是核心,但不是当前中国整个改革的关键。
三、基于中国潜在增长和国力的情况,这几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扩大到3%。加大有效、精准化的投资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网管投资之外,应大力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公共服务的投资,学校、医院、养老、健康保健、旅游等。国庆长假时中国流动旅行人口达7.4亿人次,你想想多少人在坐火车、坐飞机、吃、玩。政府债务压力大,中国的老百姓消费欲望没减弱。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深挖减税的潜力。
四、认真反思去年股市和汇市波动中的教训,以全球视角充分认识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对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一定要慎而又慎,做到不赶时间,不赶任务,实事求是,水到渠成。我们要利用好当前资本账户仍然部分管制的时机,在抓紧解决好大量僵尸企业和一些庞氏骗局的基础上,加快降息步伐。降的速度应该是一步降到位,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全社会的负债率。但前提就是资本项下的部分管制,僵尸企业要出清。
五、当前中国产能问题严重,但中国这么大,又是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大国,我们应该对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不要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要在控制好重复建设的前提下,把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给沿海地区的土地、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允许在中西部地区继续实行,防止更多的低端制造业继续外流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这有助于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当然前提是在尽可能控制重复建设的情况下。
(文章節选自本书序言,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
推荐指数:★★★★
作者:夏斌
出版: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夏斌:现任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 - 2020》
作者:吴敬琏、厉以宁等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本书汇聚了中国重量级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权威人士,立足“十三五”规划,把脉当下时局,全面解读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剖析未来走向,阐述未来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从供给侧改革、创新、新科技革命、人口红利、共享经济等不同的领域,指出未来投资决策的正确方向。
《重构增长秩序》
作者:张文魁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须努力重构经济增长秩序,在新秩序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赖大量的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而是更多通过在物质资本形成过程中内生地创造、使用及利用知识资本,摆脱物质资本报酬递减趋势,以更多内生效率提升来实现适度持续增长,同时极大地消除各种失衡,促进社会全面繁荣进步。
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比成熟的市场化国家复杂得多,因为是不定型的渐变、转轨。我们还需比他们多考虑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平衡问题。事情很复杂。现在经济系统的执行力很差,多凭“文件主义”。我听说一个地市的金融办,一年下发和转发省里、中央各部门的文件多达1000份,金融办最多就几个人,一年下发文件1000份。一年365天,可以想见,他们还能干什么事。靠文件、靠口号、靠书本知识,根本指导不了中国复杂的改革开放实践。
但现在又不是讲领袖、讲英雄的时代。怎么办?靠制度建设。建议在内部建立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制度。如果不允许反思和议论是非常危险的。短期如何防止经济由减速迅速滑向“失速”?
失速是个不容易定量的概念。我认为,相对于社会动荡而言,GDP跌到6%未必会失速,跌到6.5%未必又不是失速。关键看政策制度的配套安排,看人们的预期。
对于失速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计与准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说了几年的“调整”已被耽误了不少时间,短期内能否马上找到特别有效的圆满的政策措施是关键,不要估计过高,当然工作还是应该尽力。
现在的财政、货币政策是积极的。新的增长点在方向上、文件中应该说也找到了,任务也布置了,但是微观情况仍然相当不好。市场预期非常不稳定。怎么办?现象表现为金融,是资源配置有问题,但我认为本质上不是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实体经济中的结构和改革问题。当前的资金量是松的,但是松不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因为地方大量的债务压力和有些地方平台的庞氏骗局以及一些大国企的产能过剩吸走了大量资金。现在的问题是“八个瓶子七个盖儿”,盖来盖去缺少一个盖儿。怎么办,要打破一个瓶子。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该破的要破。新增长的动力靠的是企业家精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资源的没有动力,如地方平台和国企,有动力的没有资源,如中小企业和民企。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命脉、关键是什么?就是要加快国企改革。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转型调整”和“市场出清”在经济学上几乎是同义词。
具体怎么办?改革的内容涉及很多,国务院也做了大量的布置。我在此仅讲5点意见。
一、对地方平台的不良资产要赶紧剥离,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不要再拖累它们新的投资。要打破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让矛盾暴露出来。不要再加重金融市场的扭曲行为。可以按照市价或者溢价打折剥离不良资产,让银行先承担一块损失,“出表”。然后,这块继续在市场上经营,最终损失原则可以先定下来,由中央、地方、银行共同承担。中央可以先承诺承担一块,剥离的事就可以赶紧办起来了。
二、用时间换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迫,我们要特别重视大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收购兼并,这是大头,从总量上讲这远远比抓创新、抓新业态重要,这是经济增长的大头。我们要打破常规,大刀阔斧改革。财政和银行应该尽快安排一批专项资金搞收购兼并,特别要支持民营企业对竞争类国企的收购兼并,加快传统行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国退民进。要明确制度,防止秋后算账。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企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命脉。金融是核心,但不是当前中国整个改革的关键。
三、基于中国潜在增长和国力的情况,这几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扩大到3%。加大有效、精准化的投资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网管投资之外,应大力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公共服务的投资,学校、医院、养老、健康保健、旅游等。国庆长假时中国流动旅行人口达7.4亿人次,你想想多少人在坐火车、坐飞机、吃、玩。政府债务压力大,中国的老百姓消费欲望没减弱。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深挖减税的潜力。
四、认真反思去年股市和汇市波动中的教训,以全球视角充分认识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对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一定要慎而又慎,做到不赶时间,不赶任务,实事求是,水到渠成。我们要利用好当前资本账户仍然部分管制的时机,在抓紧解决好大量僵尸企业和一些庞氏骗局的基础上,加快降息步伐。降的速度应该是一步降到位,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全社会的负债率。但前提就是资本项下的部分管制,僵尸企业要出清。
五、当前中国产能问题严重,但中国这么大,又是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大国,我们应该对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不要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要在控制好重复建设的前提下,把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给沿海地区的土地、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允许在中西部地区继续实行,防止更多的低端制造业继续外流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这有助于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当然前提是在尽可能控制重复建设的情况下。
(文章節选自本书序言,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
推荐指数:★★★★
作者:夏斌
出版: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夏斌:现任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 - 2020》
作者:吴敬琏、厉以宁等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本书汇聚了中国重量级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权威人士,立足“十三五”规划,把脉当下时局,全面解读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剖析未来走向,阐述未来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从供给侧改革、创新、新科技革命、人口红利、共享经济等不同的领域,指出未来投资决策的正确方向。
《重构增长秩序》
作者:张文魁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须努力重构经济增长秩序,在新秩序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赖大量的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而是更多通过在物质资本形成过程中内生地创造、使用及利用知识资本,摆脱物质资本报酬递减趋势,以更多内生效率提升来实现适度持续增长,同时极大地消除各种失衡,促进社会全面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