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势,结合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本文对个性化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做了介绍,同时也提出了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四个途径,指出只有尊重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综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才能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达到职业指导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职业指导;现实意义;实施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就业从过去“统包统分”的时代,一下子转变到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面对一个个陌生的职业和五花八门的招聘启示,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取向,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职业适应性障碍,就成为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大众化的职业指导,而忽略了个性化的问题。
一、“个性化职业指导”含义及其意义
个性化职业指导是相对于“单一化”、“标准化”和“共性”的就业指导而言,对于个体或者部分群体(如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而展开的指导,它倡导职业指导过程中的因“才”施教、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异,重在引导,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到实现自我,将发展兴趣、提高素质、提升能力、开发潜能和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有效结合,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各高校一般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组织职业专题讲座、模拟人才招聘等方式来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职业意识和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但上述举措更多的是在宏观角度对学生整体进行教育和影响,没有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自身特长等因素考虑在内。因此,这种职业指导仍然处于粗放形态。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式更多样、要求更严苛,各院校应该本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在粗放型职业指导的模式上寻求突破,将工作更为细致化、人性化,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应用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创建综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并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职业定位。
二、开拓工作思路,落实个性化职业指导
(1)培养职业指导专业教师,提升学生职业兴趣。在学校,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参与研究和实践。作为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分类,创建职业兴趣团队,由专业教师带队进行指导,也可以聘请校外从事职业服务的专业人士、企业负责人等对各团队进行指导。兴趣团队自选研究方向,学习相关理论,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组织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企业调查,寻访,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总结。各团队可以定期交流,而这些成果可以共同分享,由此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2)满足个性差异,重视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职业指导课。很多学校都给学生开设了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专业、特长、兴趣,一律“一刀切”,要求学生必须上完所有相关课程,但是课堂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事实上,学校可以试图将职业指导课程分成两类,必修和选修。必修的是职业指导的基础理论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论体系。而学校另外开设出侧重不同方向的职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学习,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3)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积累丰富就业经验。鼓励学生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到各企业单位锻炼自己,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找出自己的差距,完善自身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多提供在校创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校内外实践中去,提前积累丰富的就业经验。(4)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服务。每个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存在不同的职业目标和要求,在职业的选择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也是不容忽视,比如地区性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身体条件差异、心理素质差异、个性差异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择业过程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当配备专业职业指导人员,提供 “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给学生提供建议、意见,帮他们答疑,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己职业的發展需要。
综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领域宽范,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如何才能真正对学生“实用”,关键应在“个性化”指导上下功夫,尊重个性差异、实践个性化职业指导是高校职业指导从粗放型向细致化、人性化转变的必然过程,也是职业指导教育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推广综合性与个性化职业指导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参 考 文 献
[1]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3)
[2]盛振文.大学生就业指导[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4)
[3]罗双平.职业选择事业导航[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4]张彦忠,兰先芳.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必备条件与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丰土会科学).2010(2):121~123
【关键词】个性化;职业指导;现实意义;实施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就业从过去“统包统分”的时代,一下子转变到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面对一个个陌生的职业和五花八门的招聘启示,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取向,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职业适应性障碍,就成为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大众化的职业指导,而忽略了个性化的问题。
一、“个性化职业指导”含义及其意义
个性化职业指导是相对于“单一化”、“标准化”和“共性”的就业指导而言,对于个体或者部分群体(如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而展开的指导,它倡导职业指导过程中的因“才”施教、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异,重在引导,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到实现自我,将发展兴趣、提高素质、提升能力、开发潜能和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有效结合,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各高校一般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组织职业专题讲座、模拟人才招聘等方式来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职业意识和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但上述举措更多的是在宏观角度对学生整体进行教育和影响,没有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自身特长等因素考虑在内。因此,这种职业指导仍然处于粗放形态。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式更多样、要求更严苛,各院校应该本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在粗放型职业指导的模式上寻求突破,将工作更为细致化、人性化,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应用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创建综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并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职业定位。
二、开拓工作思路,落实个性化职业指导
(1)培养职业指导专业教师,提升学生职业兴趣。在学校,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参与研究和实践。作为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分类,创建职业兴趣团队,由专业教师带队进行指导,也可以聘请校外从事职业服务的专业人士、企业负责人等对各团队进行指导。兴趣团队自选研究方向,学习相关理论,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组织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企业调查,寻访,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总结。各团队可以定期交流,而这些成果可以共同分享,由此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2)满足个性差异,重视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职业指导课。很多学校都给学生开设了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专业、特长、兴趣,一律“一刀切”,要求学生必须上完所有相关课程,但是课堂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事实上,学校可以试图将职业指导课程分成两类,必修和选修。必修的是职业指导的基础理论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论体系。而学校另外开设出侧重不同方向的职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学习,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3)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积累丰富就业经验。鼓励学生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到各企业单位锻炼自己,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找出自己的差距,完善自身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多提供在校创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校内外实践中去,提前积累丰富的就业经验。(4)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服务。每个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存在不同的职业目标和要求,在职业的选择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也是不容忽视,比如地区性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身体条件差异、心理素质差异、个性差异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择业过程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当配备专业职业指导人员,提供 “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给学生提供建议、意见,帮他们答疑,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己职业的發展需要。
综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领域宽范,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如何才能真正对学生“实用”,关键应在“个性化”指导上下功夫,尊重个性差异、实践个性化职业指导是高校职业指导从粗放型向细致化、人性化转变的必然过程,也是职业指导教育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推广综合性与个性化职业指导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参 考 文 献
[1]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3)
[2]盛振文.大学生就业指导[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4)
[3]罗双平.职业选择事业导航[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4]张彦忠,兰先芳.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必备条件与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丰土会科学).2010(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