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的高分辨率测压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Ⅱ型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并评估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例Ⅱ型AC患者(观察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HRM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体部以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波为主(88.2%,176/200),对照组均为正常食管蠕动波。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4s完整松弛压力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观察组分别为(37.6±12.8)mmHg(1mmHg=0.133kPa)、(31.5±13.4)mmHg和(14.0±3.8)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7±5.6)mmHg(t=3.925,P=0.000)、(10.5±4.3)mmHg(t=5.835,P=0.000)和(7.9±4.5)mmHg(t=4.325,P=0.000);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观察组为(23.6±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16.7)%(t=-5.491,P=0.000)。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AC患者以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和4s完整松弛压力增高为HRM的特征性表现,HRM检测有助于对AC进行早期诊断、再分类及预期疗效的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I—GVHD)的结肠镜下表现尤其是特征性内镜表现以及组织学活检方式。方法对比性分析36例GI-GVHD患者结直肠与回肠末端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龟裂样改变、剥脱等内镜表现以及各肠段黏膜凋亡细胞检出率。结果结直肠和回肠末端黏膜绝大多数有异常改变(97.2%比94.1%,P=0.609);黏膜充血多见于回肠末端(47.2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下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但因其操作的侵入性以及术中向肠腔内充气可能诱发应激反应,导致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对于罹患冠心病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尝试在
例1患者男,52岁。患苦2006年9月因双膝关节疼痛经骨穿等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达完全缓解;2007年1月行同胞全相合干细胞移植术(女供男);2008年7月患者发现左侧小腿一无痛性肿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浆母细胞瘤,放疗后好转;2009年9月骨穿提示复发,予干扰素、反应停维持治疗。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p53、c—mye和Ki-67的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隆起型腺瘤、大肠腺癌的p53、c—myc和Ki-67的表达。结果p53在LST中阳性率为26.3%(10/38),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2)和69.4%(25/36),各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
摘 要:楚舞艺术诞于西周,盛于汉代,延至当今,虽不如古时一般登峰造极,但其独特的表演形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可在中国古典舞中窥见一丝余光,并成为装点古典舞桂冠的一颗珍珠。探析中国古典舞中遗存的楚舞元素,进一步剖析楚舞元素遗存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楚舞元素;古典舞;翘袖折腰  楚舞艺术博采众长,融合中原、楚地文化和四方民族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特征,风格多彩、种类
期刊
内镜下经隧道黏膜剥离技术(endoscopicsubmucosaltun—neldissection,ESTD)经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应用于大面积黏膜剥离后,以其更快的剥离速度、更高的操作安全度及剥离长度不受限制等优势,在较长食管黏膜病变及食管环周病变剥离中,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而在食管环周病变剥离中,是否可以应用两条隧道来扩大ESTD的优势?
目的总结9年来诊治小肠间质瘤的经验,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诊治方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局灶性小肠间质瘤患者,将其分为小肠CT造影(CTE)和(或)DBE组(n=100)以及其他传统方法组(n=93)。然后再分成开腹手术组(n=126)和腹腔镜辅助组(n=67)。按照检查和手术方式的发展,比较DBE引进前后的变化。结果CTE和(或)DBE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肿瘤直径都显著小于传统方
目的评价剪状刀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34例患者的36次复杂ESD治疗中应用剪状刀进行黏膜剥离,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次ESD均完整剥离病变,完全切除率为91.7%,发生延迟出血2例(占5.6%),给予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患者平均住院5d,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12个月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残
对于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肿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为胸外科手术,但是创伤较大。过去也有尝试应用ESD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报道,但其操作难度大、风险较大。近几年出现了隧道式ES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报道,但该方法也存在术中无法找到病灶的问题,甚至可能误伤大血管。我们尝试采用内镜超声辅助下隧道式ESD来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患行女性,42岁,因“间断上腹痛9个月余,再发半月”入院:患者腹痛无明显诱因,表现为间断中上腹胀痛,伴后背部放射,与饮食、体位无关,排便后不缓解,利胆药物、解痉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