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深刻之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导
  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新颖独特、具有思辨性、能产生共鸣的观点才能给人以启发,引人深思。
  一、观点新颖独特
  所谓的“独特”就是文章的观点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想他人不曾想到的,说他人没有说到的,避免老生常谈,高谈空论。例如:面对“论斤卖图书”的材料,大多数同学想到的是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传统阅读方式慢慢被取代;或随着纸张、印刷成本、人工等费用的增加,纸质图书无利可图。殊不知,这些观点都是大家能想到的,没有独特之处,没有深层意蕴。倘若深层思考,这一事件反映的问题,应该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阻碍,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所以我们要尊重知识,敬畏文化。这一观点新颖独特,能唤起读者的深思,富有启发性。
  二、观点具有思辨性
  观点,即你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看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关注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那么,你对事物的看法就非常片面,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收不到启发读者思考的效果。要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站在一定高度,辩证地看问题。例如:一篇名为《虚拟与现实》的佳作的观点: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虚拟亦能完善现实……这一观点辩证地论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富有哲理,说服力强。
  再如,佳作《时尚与经典》中有这样一段话:“时尚与经典并不矛盾,时尚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照样可成为经典。”辩证地看待时尚、对待时尚,观点具有思辨色彩。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具有启发作用的。
  三、观点能引人思考,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不仅要引起读者关注,更应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情理上的共识。这就要求作文中的观点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甚至可以说是对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就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论面对什么题目,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命题者出这个题目的目的,自己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哪些问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得出的观点才能使读者感兴趣,才能关注它,才能产生共鸣。如佳作《自立自强》中的这一段话:
  反观当代,酒后肇事的“我爸是李刚”的“官二代”李某某,倚仗父亲的权势,大放厥词,无视法律。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傲慢,也是其不自立不自强的生动体现。还有,“啃老族”悠闲自在,父母不堪重负。这一现象,体现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观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已成为他们堂而皇之的借口。可见,只有自立自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段话由当代社会的负面现象说起,带入感强。面对“啃老”等现实问题,作者的观点明确,引人思考,给人以启发。
  综上所述,文章要想深刻,观点必须新颖独特,且具有思辨性,能激发读者去思考,并产生共鸣。这样的观点才具有启发作用,才能脱颖而出。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元人民币,吸引了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買有读,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赖症。
  读了以上材料,你更认可哪种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图书岂能论斤卖
  崔小萌
  中外名著18元一斤,猪肉价格也是18元一斤,一斤名著与一斤猪肉等价,图书被如此贱卖,令人心痛不已。
  图书论斤卖折射出出版界的尴尬。因为名著长期无人购买,它们占用仓库,占用资金,书商只好清理库存。如果论斤还卖不掉,就只能打成纸浆了。这着实令人心痛。
  令人心痛的是图书的命运。图书本应放在阅览室古色古香的书架上,放在书店的玻璃橱窗里,却不幸这般流落街头,风吹日晒,与白菜为伍,被秤杆估价。
  令人心痛的是图书的作者。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他们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光阴著书立说,他们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他们几十年的心血甚至不值一斤猪肉的价钱。假如这些作者目睹自己的图书被这般街头贱卖,不知该怎样心痛唏嘘。
  令人心痛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尴尬境地。互联网时代,在快节奏、碎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即使是“爱读书的人”和“想读书的人”,也很难找到整块时间进行深度阅读,读完一本书变得越来越奢侈。阅读已渐渐被手机所取代,浮躁的人们已经没有时间没有耐心看长篇著作了,许多人更关注的是微博、微信,刷的是朋关圈子,看的是八卦新闻,谈论的是某某出轨。这些没有营养的阅读一直占据着我们的眼球。这也许是经典名著论斤卖的直接原因。
  令人心痛的还有我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缺少对经典著作的敬畏。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经典作品超越时代,历久弥新,总能让读者从中找到共鸣,这就是经典对现代人精神和灵魂的深远影响。经典著作在贬值,人类文明被漠视,这怎能不让人心痛?
  有人说图书论斤卖有利于名著的普及,但我认为,这是对未来文化的透支。试想有哪个作家看到自己的书在秤杆上论价会激发起写作热情?如此下去,未来我们读什么?谁写书给我们的后代看?
  不要说图书论斤卖有利于名著普及。爱上阅读才是根本。五毛钱一斤买回家,就一定会读吗?阅读与价格无关。侯宝林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几十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看来阅读与价格无关,阅读只与喜欢有关。
  如何让世人爱上阅读?台湾诚品书店的服务方式值得借鉴。满店的实木地板,清洁无尘,二十四小时恭候,你可以买书,也可以读书,无人打搅。那种安静而又高贵的氛围,让你觉得读书买书是件多么有尊严的事。难怪白岩松说:“如果今后选择台北为旅游目的地,理由之中必有一个——这里有诚品。”
  但愿全国各地都有“诚品”,如果没有,在我们自己心中建一家“诚品”又何妨?
  【作者系山东省莒南一中学生】
  点评
  这篇文章引用材料抛出观点,接下来论述事件的影响,分析问题的原因,联系现实,最后阐释解决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深入。作者观点新颖独特,思想上有深度,通过“图书论斤卖”想到文化及其创新,并联系现实论证观点,激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启迪。
其他文献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学毕业生小李想利用业余时间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展第二职业。父亲强烈反对,认为小李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会计本职工作,不要见异思迁。母亲提醒小李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分透支身体。同学小王则建议他勇敢跳槽,凭借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数量可观的粉丝,好好经营个人“公众号”,在自媒体领域大显身手。而小李的大学辅导员张老师说,毕竟自媒体平台缺乏保障,作为长期职业有风险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负责初等小学国语课本的文字编辑。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叶圣陶创作了一篇《月亮船》的短文。《月亮船》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写得惟妙惟肖,叶圣陶很满意。完成之后,叶圣陶总感觉意犹未尽,心想:“能不能为小朋友写一首关于月亮船的小诗呢?”有了这个想法,叶圣陶冥思苦想,无奈写出来的诗句总不满意。后来,月亮船描写的情景时常浮现在叶圣陶的脑海,每到此时,叶圣陶就思
期刊
当初,《国家宝藏》节目组向文物研究学者齐东方发出邀请,齐东方很迟疑。来访的人离开后,齐东方对妻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这几年,综艺节目铺天盖地,没想到严肃的文物知识也赶这个时髦,实在令人担忧。”  几天后,齐东方收到节目组发来的一份文案。在这份厚厚的脚本中,关于唐代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介绍,内容大都来源于齐东方的一些学术著作。工作人员将著作中的信息一点一滴串接起来,对国宝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期刊
逻辑思维是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篇文章如果缺少逻辑性,立意虽好,却表述不清;布局虽好,却不够连贯;文采虽好,却含混不清,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在作文时要多注意逻辑思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光鲜照人,吸引人。具体讲,议论文的逻辑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各分论点之间以及
期刊
羡慕他人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相比较,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不断改变自己,正是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生息、不断进步的基础。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很多人在羡慕他人的同时,只看到了他人的长处,却忽视了自己的闪光点;只想拥有他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却没有考虑到这种“长处”是否适合自己。倘若蔷薇既每天花香四溢,又四季常在,完美无瑕,那么人们总有一天会选择遗忘。  一味盲目模仿,将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真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
期刊
一段中学生向父母叩首谢恩,接受“感恩教育”的视频曾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这样的感恩教育可以经常举办,让学生懂得感恩;也有人说这样的感恩教育是作秀,只让学生在当时被感动,而不懂得真正的感恩。感恩教育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感恩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懂得感恩呢?  在我看来,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坚决反对
期刊
(一)  齐安①郡中偶题·其一  〔唐〕杜 牧  两竿②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③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释  ①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②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③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暮热游荷池
期刊
文题呈现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航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谓“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就是人在观察、体验自然事物和现象中受到的启发,明白的道理。大自然是无声的导师,写作时,可以谈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创造;可以谈大自然通过某
期刊
中国人一直很强调“踏实”这个词的重要性。由于中国人生于泥土,长于泥土,他们与泥土相处的时间最长,脚踩泥土便有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正是来源于中国的自然乡土文化。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中国的自然乡土文化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敬之心。在古代,中国人尊称皇帝为“天子”,这一称谓从某种意义上讲表现出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同样,很多被人们神化的英雄形象无一不是与某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相关。即使放眼现代,崇敬
期刊